返回

222北京绝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2北京绝境 (第2/3页)

   “都督满桂不是在城外坚守么?他是一个死战到底的人物啊!到底发生什么了?”崇祯皇帝升起了不祥的预感,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说道:

    “快请,快请!”

    很快满桂就全身浴血地冲了进来,手里还握着五根羽箭。满桂看也不看两边的内阁还有孙承宗一眼,一头就扎到了崇祯的脚前:“皇上,袁督师要射死微臣!”

    满桂一五一十的说道,他自己指挥宣大军和后金军激战一天不敌,于是就退向关宁军的方向,不想对方就是一片铺天盖地的箭雨飞来,杀害了众多宣大军士卒,满桂也中了五箭。满桂地甲显然没有袁崇焕身上地甲好,所以他虽然远远没有被射成一个大刺猬,身上却已经开了大血口子。

    满桂解开衣甲给皇帝和阁臣们展示过血淋淋的伤口后,崇祯也彻底傻眼了,他有些手足无措地问阁臣:“众卿家可有什么见解?”

    满桂一听崇祯皇帝还不肯定性,心直口快恩怨分明的他就又在下面嚷嚷起来:“皇上,袁督师这是存心要射死微臣啊,他已经害了毛帅和赵帅了,现在就轮到我了。”

    孙承宗和几个阁臣此时也已经傻眼了。自大明开国以来,就是按照明会典治国,袁崇焕已经干下了太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上次是擅杀钦差大臣、一品节将,这次竟然被总兵官当殿控告谋杀,实在是闻所未闻.一时间都无话可说.

    过了好一会儿,温体仁才反应过来,提议道:“圣上,臣以为,还是让蓟辽督师来和满帅对质吧。”

    十二月一日,崇祯把袁崇焕招来和满桂当着内阁地面对质,一再问起杀毛文龙是不是为了和满清议和,满清破口是不是因为袁崇焕议和问题是言而无信的事情,袁崇焕不能答,多疑的崇祯皇帝终于爆发了,让左右锦衣卫把袁崇焕下诏狱:

    “朕以东事付袁崇焕,乃胡骑狂逞,崇焕身任督师,不先行侦防,致深入内地。虽兼程赴援,又箝制将士,坐视yin掠,功罪难掩,暂解听勘!”

    这段话崇祯皇帝自己感觉挺满意,里面既夸奖了袁崇焕的功劳,也没有给他定下什么莫须有的罪名,最后也说明这个解任是暂时的,等问题说清楚了还是会让他复职的。自己的处理堪称进退得当,完美无缺,不过崇祯自我感觉良好还不到一个时辰,一个中官就急匆匆地赶来报告:

    “万岁爷,祖大寿一回营就煽动士兵哗变,旗牌官周文郁则劫持了督师宝剑、印信私逃,现在关宁军他们已经反出京师去了!”

    在关宁军叛乱后,崇祯终于大发雷霆,下令彻查袁崇焕在京畿作战中的指挥。很快蓟门一线的指挥部署就被交到了皇帝面前,几天前袁崇焕纵敌入关后,崇祯安慰自己,说不定袁崇焕只是“不派侦防,竟让敌潜越。”

    只是现在想来,几万人从一个人面前潜越过去可以解释,一个人从几万人面前潜越过去也可以解释,但几万人从几万人眼前潜越过去实在不是人类所能理解的了,尤其还要加上袁崇焕事先把刘策、尤世威的军队安排的路线恰恰都和后金军的通行路线错开了。

    等放后金军入关后,袁崇焕和关宁铁骑又绕大圈,置通州、顺义等地的友军于不顾,一门心思的往京师撤退,放任京畿地区被敌军铁蹄蹂躏。崇祯震惊过后就是狂怒:“避敌不战、纵敌长驱,传旨,立刻将刘策、尤世威锁拿进京,穷治其罪。”

    曹化淳愣了一下,小心地建言道:“万岁爷,他们都有蓟辽督师的手令。”

    “这种荒谬的命令也能执行么?”崇祯已经气愤得失去理智,他忘记了到底是谁曾给袁崇焕撑腰,以致会有这样的后果:“避敌不战就是避敌不战,立刻把这两个人下诏狱。”

    “遵旨。”曹化淳见皇帝气得厉害,也就不再劝说了,后来这两者都论罪死、斩立决。

    孙承宗没有替袁崇焕说话,而是向皇帝建议由他写一封信给关宁军。把这些叛军召回。孙承宗是第一任辽东督师,在关宁军中一向有威望,崇祯怒气稍消:“如此,就有劳阁老了。”

    袁崇焕被抓、关宁军叛乱后,后金军也开始撤离京师,第二天就解围转向其他方向。京师解围后百姓民谣曰“投了袁督师,东人跑一半。”

    后金军在京城郊外掳走颇多百姓。崇祯皇帝随即命令满桂追击,将百姓夺回。满桂以“敌众援寡。不可轻出”为由希望皇帝收回成名,崇祯不听,加满桂武经略衔,要他全权负责从后金军手中夺回京畿百姓。

    崇祯皇帝因为关宁军和周文郁的所作所为,对袁崇焕已经彻底失望,甚至觉得事事和袁崇焕反着来说不定是个好主意,一边下令安抚都督满桂,一边逼着都督满桂作为北京城的临时司令,突袭满洲.

    都督满桂一再解释,此时满洲人的力量远远大于明朝,不能主动出击,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