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木华黎的阴影 (第3/3页)
堡之战,獾儿嘴之战,浍河堡之战虽然连续失败,也还能组织军队,防御北京,和现在明朝军队直接哗变也是没法比的…….
也就是说,相对于木华黎灭金的力量,其实满洲对大明的优势更大一些,如果已经控制了蒙古的满洲也学木华黎灭金的方阵,在北京以西稳扎稳打,步步推进,那防御北京的明军是出来迎战还是不出来迎战?
金军此战的特点与千年之后的**完全一样,二战法国对德国此也绝对的崇尚,伊拉克更是照单全收,不去防守战略要点,也不组织反击部队,庞大的军队象撒胡椒面一样,撒开一大片,画地为牢,各自固守一方,组成一条所谓固若金汤的防线,任由进攻者自由选择想打哪里不想打哪里,先打哪里,不先打哪里,想什么时候打,不想什么时候打,想从哪个方向打,不想从哪个方向打,大打还是小打,慢打还是快打,想白天打,还是想晚上打,完全悉听尊便!爱怎么滴都行,简直是经典的蠢猪战术……袁崇焕心里鄙视,不过转眼之间又摇了摇头:
但是,和人家比,现在大明的防御战术又好到哪里去?现在大明明显就是防御北京,现在的地方送给满清祸害!问题是人家祸害完不走了?虽然朝廷是汉人王朝,比起金朝的异族统治好一些,可是因为财政问题,哗变的勤王军比起史天泽之流,质量是大大不如,数量上只怕是半斤八两吧!
“不行,还是得回到防御战略要点,逼着清军后勤不足撤退才合适,固守北京,让出蓟门以西,风险极大!”
袁崇焕想到这里,下了决心,其实北京被围也就是有惊无险罢了,大明朝在英宗和嘉靖时代都被围过,也就是有惊无险罢了,万一满人赖着不走,成了木华黎灭金的形式,那才是后患无穷!
想到这里,袁崇焕再次上书崇祯,言明厉害,让崇祯改回各军进入坚固据点代守的方阵,不要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北京城,放任满洲行动.
崇祯皇帝看了袁崇焕的奏折之后,倒吸了一口冷气,再三思索之后,决定按照袁崇焕的意见办理,立刻解除了孙承宗的指挥权,颁下圣旨让袁崇焕统一指挥勤王军。袁崇焕身为蓟辽督师,有了这份新的任命后,整个京畿地区的部队就全都归他一人指挥。
于是袁崇焕再度调整指挥,把在北京城聚成一团的勤王军,调往各个据点.
首当其冲的就是刘策,自从七个月前刘策被任命为蓟辽总理后,因为袁崇焕的蛮横,就不许他插手蓟镇地任何军务,两任巡抚也捅出一个个篓子,刘策也是对于蓟镇敬而远之,所以这几个月来刘策的部队一直呆在真定镇,从来没有踏进过蓟镇一步。朝廷见刘策实在委屈,有不敢刺激袁崇焕,只好又给了刘策一个保定总督的职务,所以刘策干脆就呆在真定镇管理那边地军务了。
这次后金入寇以后。朝廷却不管刘策的苦衷了,王巡抚殉国之后,反而责备刘策一直在后方躲着,结果刘策急忙点起真定镇的军队勤王,又因为听说蓟镇已经被满洲人攻破,只好不断探察,结果满洲军队却无影无踪,两天前他才第一次踏入蓟镇地界。
刘策路过京师的时候,孙承宗告诉他皇帝对刘策非常不满,觉得他一直躲在安全的后方不上任,刘策听后吃惊不小。连忙请求孙承宗代他实话实说,孙承宗就让他星夜赶来蓟门坚守,以将功补过——反正崇祯这种一根筋的性格,孙承宗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几天来刘策领着真定镇的军队小心布防,后金军一直不见踪影,刘策就以为是自己把后金军阻挡在蓟门以东,心里有些沾沾自喜起来,觉得自己这次立功不小,将来勤王军云集把后金军赶出关外,自己怎么说也是第一等地功劳了。
这次袁崇焕亲自会晤刘策,第一句话就是:
“刘大人,你立刻率部前往密云驻守。”
这个命令把刘策听得呆住了,过了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督师,建虏说不定就在城外。为何要下官去密云,万一满洲因此瞒天过海呢?”
“刘大人你是蓟辽总理,而蓟辽总理地驻地就在密云,所以本部院让你归还驻地防守。”
所以听到袁崇焕的命令后,刘策就忍不住争辩起来:“督师,是孙阁老吩咐下官坚守蓟门的。孙阁老说蓟门万万不可以有失啊。”
“你在这里,蓟门就万无一失?蓟门已经被建奴烧过一次了,还要整修加固,你那点人,不吃空额修城池人数都不够,所以本部院这次带了两万关宁军前来。加固建筑,自然能把这蓟门守得固若金汤,刘大人速速启程。前往密云去吧。”
“督师,孙阁老说要以防守蓟门、三河为第一要务,”刘策还是有些不放心,就又说道:“有督师在,蓟门自然安如泰山,那下官愿前往三河,为督师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