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马世龙 (第3/3页)
州之败马世龙可算是把孙承宗拖累苦了,还导致他为此丢官。孙承宗为保住马世龙地性命和官位不惜辞官不做,但马世龙在孙承宗倒台后立刻就改换门庭,跑去投奔魏忠贤了。
马世龙不但给魏忠贤行贿。还伙同其他的将领一起给魏忠贤立生祠。尤为可恶地是,马世龙见孙承宗似乎要倒霉了。就倒打了恩人一耙,把耀州等地的失败尽数推到了孙承宗头上,算是给魏忠贤送上了一份投名状,从而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天启意外地早逝,等到崇祯上台后马世龙立刻被解除了军职,着锦衣卫捉拿进京,扔到了诏狱里穷治他战败、贪污、行贿、立祠等罪名,最后判了一个斩监侯,现在正在监狱里等死,皇帝勾朱后马世龙就会被送上刑场斩首。
“孙大人怎么会保这种无德小人?”
“圣上,马世龙将门出身,没有受过圣人教化,士大夫投入阉党的尚且不计其数,又怎么好苛求他一个武将呢?”孙承宗顿了一顿,又苦口婆心地说道:“圣上,耀州一战实非马世龙之过,主要还是老臣无能,让军中有了分歧不和。马世龙乃是宁夏宿将,积功至都督同知,后来老臣亲自为他请了右都督和尚方宝剑,看中的也是他的才具而不是德行。”
“既然如此,朕就依孙卿家所言,让那马世龙出来戴罪立功吧。”
“老臣先代马世龙谢圣上恩典,他一定能为国出力地。”
在历史上,马世龙倒是再也没有让孙承宗失望,他出狱后很快就开始给孙承宗出谋划策,在重新稳固京畿态势中也出力不少。遵永战役结束后,孙承宗又保举马世龙回到甘肃去抵御蒙古入寇。在那里马世龙也屡立大功,曾一年而告三大捷,共斩首一千八百余具。数年后马世龙病死时,他已经积功为太子少保、左都督了,若孙承宗无此胸怀度量,只要装聋作哑,马帅又岂能重振官声,安享天年呢?
十一月初五,崇祯改变了袁崇焕死守城池的方阵,诏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各处军队勤王——同时又没备足军饷,导致大量勤王军哗变,加入流民武装,为日后明末农民战争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崇祯元年十一初六,京师
马世龙出狱后的第二天就赶来拜会孙承宗。他进了门后本以为孙承宗要让他难堪,却看见孙承宗亲自出来迎接他,当即就跪在地上叩头:“阁老,罪将给您见礼了。”
“请起,世龙快请起,当年很多事情,你也是有苦衷的,我不怪你!”孙承宗一把将马世龙从地上揪了起来,笑呵呵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不多说了,世龙赶快跟老夫进来吧。”
孙承宗一手拉着马世龙就往屋里走。马世龙很有些不好意思,跟在孙承宗背后喃喃地说道:‘阁老,罪将以前多有冒犯,还请阁老恕罪。”
“吃一堑、长一智,世龙你记住教训就好,以后朝堂上的事情你少掺乎,武将么,还是靠打赢仗、凭自己本事说话才是正途——算了,这年头党争处处,武官也不见得能躲得开,多加小心吧!”孙承宗叹了口气,这句话也不知道说的是自己还是马世龙.
“不管怎么说,阁老教诲,罪将一定铭记在心。”马世龙这次受了不少罪,坐了一年多的大牢,还几乎被斩首,人几乎老了二十岁,头发也花白起来.。
孙承宗带马世龙进屋以后,简要地交代了一下当前的局面,然后就坦然说道:“世龙,以你之见,当如何处置为好?”
马世龙昨天被放出来的时候就听说是孙承宗保的自己,而且他也知道孙承宗找他大概所为何事,因此马世龙在来之前也做了一点准备。不过很多军事上的机密情报事先马世龙还是不知道,现在孙承宗告诉他以后,马世龙又思考片刻才回答说:“阁老,以末将之见。当集中兵力紧守蓟州、三河为第一要务,通州反倒尚在其次。”
“这是为什么呢?说说看,我觉得我的布置已经是最优了。”
“阁老分兵把守通州、三河、蓟州固是妥当,但现在援军尚未大至,官兵兵力尚少,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把建奴大军堵在蓟东,然后把守三河周围地各个渡口。以防建奴小股游骑流窜。”
马世龙看了资料之后,发现目前能调动的军队比他想象的要少得多,不禁有些急躁起来。忍不住问道:“阁老,守辽必守蓟,此戚帅所定之成法,怎么现在蓟镇竟然削弱如此啊?”
拿房子来打比方的话,山海关是房门,辽西走廊就是房门前面的长厅,宁远、锦州则是辽西走廊上的门户。而蓟镇则是这幢房子的墙壁。如果蓟镇瓦解,那么山海关不过就是一扇破门罢了,辽西走廊也就成了悬于境外地孤军。
现在关外兵已有十一万五千马步军队,而蓟镇不过四万,还都是老弱,精锐已经被尽数抽调去辽镇。王巡抚中计被杀,蓟镇损失近万,刘策吓怕了,带着两万多人在密云,蓟镇基本已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