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武知县 (第3/3页)
被鞭子,大刀,逼着走了过来!
什么!赵率教顿时发愁了,毕竟他的四千人马都是骑兵,又是轻装赶路,弓箭和火枪带的都不足,只能靠拆城里大户的石料作为守城的主要手段,宝贵的弓箭和火枪弹丸浪费在城外的百姓身上,那后金主力靠什么抵挡?
更何况,那一群扛着一袋子一袋子泥土的轻壮汉人也接近了遵化的护城河!而遵化的护城河因为小冰河期干旱的关系,深的地方都不倒两米,浅的地方则是不过一米,早就破绽百出了,如何经得起这么多泥土填埋?
而且这次满洲也不想把这些轻壮汉人作为纯炮灰,让蒙古流民作下马。用宽大有理的步兵长弓射击,做为射手使用,和城墙上的赵率教部对射!轻壮汉人则是被逼着不停的搬运一袋子,一袋子的泥土.
“将军,兄弟们实在拼不过蒙古鞑子,这次他们是不计死亡的和我们对射啊!”一个游击哭丧着脸跑过啦禀报.
赵率教一眼望去,也是叹了口气,虽然城上和城下对射,会因为高度的存在而大占便宜,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实际上赵率教部队的弓箭不但数量上,质量也很成问题,骑兵一般配得是短小的骑弓,而稍微大一点的弓箭都是遵化县衙的老货,内地承平日久,自然这弓箭质量也堪忧.
而且赵率教的部队是骑兵为主,弓兵只是客串,比精于骑射的蒙古人差了不止一筹,所以双方对射的结果却是赵率教的部队死伤颇大!
没有办法,赵率教只好让士兵们集中火力和蒙古流民对射,却是只能放过填埋护城河的轻壮汉人了.
这已经够让赵率教手忙脚乱的了,赵率教却又听到了一个噩耗:
“赵军门,南门被打下来了!”一个传令兵喊道.
赵率教仿佛雷击一般,差点跌倒:“怎么可能,南门有上千弟兄,怎么可能半个时辰都守不住?”
“武知县说城外的流民好可怜,带着民团硬是开了南门!”
“武知县简直胡闹,这是战场!”赵率教气了个半死,却是只好继续问道:
“既然如此,武知县人呢?”
“被混在南门的满洲探子一刀砍死了!”
“没办法,中军的标营给我冲到南门去!守住南门!”
添乱作死的武知县被满洲的探子一刀砍死了,首级和官服也都被拔了去,好在满洲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奇葩的知县,没有让精锐白甲出动,顺势攻城,满洲的探子得到这个大功之后,也无意再去获得大功,对于和他一起闯进去的百姓,也主要是煽动一下,点了几处火灾就撤退了,才让赵率教出了一身冷汗,恢复了南门的防御.
上午试探着攻击结束之后,赵率教以伤亡民团三百人,主力骑兵损失一百多人为代价大退了满洲的进攻,满洲方面则是损失了两千多人,却是以汉人包衣和蒙古流民为主,真八旗只被流箭放到了几个,这种胜仗打下去,只怕没几天赵率教的士兵就无法维持最基本的防御了.
不过也有一个重大利好的消息,那就是武知县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终于死了,赵率教不用担心这位再弄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倒是让赵率教长出了一口气.
后金这次却是步步为营。不急着攻占遵化,只是借助刚才的优势,填平了护城河的几处低矮地方,却是让本来就不怎么样的遵化护城河基本失效了.皇太极看了一下战局的发展,终于点了点头:
“看来这次把赵率教挤压进遵化的第一步算是彻底完成了,对了,抢粮的任务完成的如何?”
负责这事的多尔衮说:“这遵化的知县纯粹是一混账,我们满洲进关之后,丁口膨胀,就怕粮食不够吃,这知县居然最肥沃的土地都不抢收,遵化附近的庄稼也没有半点毁坏,咱们九月就能收到几百万斤的粮食,二十里内能做攻城器械的大树都没烧。”
皇太极一时没有回答,眼神变幻着,面前的遵化防线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正在磨灭他谨慎的心志。思索再三,他终于忍不住说道:“这遵化防御几乎形同虚设,我们再试验下,如果能直接消灭赵率教,也算是省了不少未来的时间.”汉官鲍承先躬身道:“陛下神机妙算,这遵化指日可下,而且听说不少富户都逃到了遵化,肥的流油啊。。。”皇太极眼神渐渐凝聚,按理说他已经决心主力舍弃遵化,用偏师对付赵率教,既然围困了遵化,遵化城防又差。后金全军都在这里,他们打下遵化的把握是相当的大——只是,在遵化要耽误多少时间呢?毕竟满洲这次入关也是孤军深入,如果不能快速逼近北京,那其中的变故可就多了去了。毕竟皇太极也是一位军事家,他总觉得,如果自己过于贪小便宜,非在将来吃一个大亏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