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祸水东引 (第2/3页)
死不休,联合山东的读书人和官员为您辩白冤屈!还请你稍安勿躁,今上乃是圣明天子,必然不能让几个奸臣一手遮天!”
王从义也是想开了,什么时代不都是办事难,坏事容易,当官难,当民闹容易么?那我也加入民闹,反正有叶向高这个首辅顶着,自己一个小小的巡抚算个毛!?
而且这事说穿了也是皇帝和内阁理亏,自己压下去就是大功一件,怕什么啊.
“这件事于公是倭国国王想趁着大明边事不断,借机再兴倭寇,只怕这狼子野心的倭寇和建州也有勾结……”
反正这年代读书人读八股都读傻了,根本不知道日本特色的幕府是什么东西,大明朝的公文都把丰臣秀吉说成是日本国王,刘白羽顺嘴忽悠,这些热血上头的学生和官员哪里知道?
至于什么狼子野心的倭寇和建州也有勾结云云,那正是网文初期常见的桥段,现在虽然不顾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硬要这么编的会被喷出小白文,不过订阅似乎相当可以,所以还是有人写……既然二十一世纪的人都这么好忽悠,那明末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刘白羽这话说的很合读书人的胃口,毕竟年轻人就好这口,四方都是野心勃勃的蛮夷,这蛮夷们都是野人,都是一样的,都想图谋我大明的大好江山,而且倭寇几十年前还到处闹腾呢,趁着大明和建州交战,卷土重来那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么
王从义却是差点吓尿了,他是官场老手,刘白羽说的弦外之音是很清楚的――丫这是借题发挥,要给朝廷里那个不长眼和自己作对的阁老一个秦桧的帽子啊!似乎还有点想对日本出兵的意思???
自己的这位便宜老师脑子里都是什么啊,别说日本是太祖爷亲口说的不征之国,就说这远隔大洋的,也不好打呀,蒙元虽强,不也是败在神风之下了么…..
王从义感觉自己今天倒霉透了,似乎一切都往这最坏的方向发展,不过自己也没啥好办法,只能拿太祖爷当挡箭牌了……
“老师说的是,这日本得寸进尺,实在是极为可恶,只是这日本是太祖爷亲口说的不征之国,而且这远隔大洋的……”王从义旁敲侧击的提醒刘白羽,您可千万别往大了搞啊!
“是啊,这日本是太祖爷亲口说的不征之国,远隔大洋的也不好打,兵凶战危的……”刘白羽终于正常了点,似乎听进去了点好话.
“老师说的是,派一个使者申斥即可,这日本虽然狼子野心,毕竟和建州不一样,也是推崇儒学的,老师以语言斥责,大义载我,日本定然……”自己的这位便宜老师似乎精神终于正常了,王从义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日本是太祖爷亲口说的不征之国,加上建州虎视眈眈,所以就是沿海百姓被倭寇杀了十几万,我大明不能兵发日本,对吧?”
这……说的是事实没错,怎么听起来这么难听?王从义心里就有了不详的预感哪成想刘白羽下一句却是脑洞大开,让王从义气的说不出话来……
“既然大明朝不能打击倭寇,我刘白羽自己组建团练好了……”
尼玛!您知不知道你的两万名为护庄队的铁甲军已经很扎眼了?你还组建团练?来五万名为团练的铁甲军,您想改朝换代啊?
不过王从义心里吐糟,嘴上还得哄着,毕竟大明卫所兵的德行自己是知道的,刘白羽有的是钱,又不断收拢流民,只怕现在手下的流民已经接近百万,流民里面青壮年又是绝大多数,爆出十几万战兵那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所以王从义某种意义上还觉得刘白羽身为大儒还是个好事,毕竟大儒么,就是造反,也得走王莽的人望路线不是,只要不是血淋淋的改朝换代,那就是老朱家自己的事情,和自己也没啥关系…….
想到这里,王从义把心一横,反正刘白羽既然说出来要上书,就是不想和朝廷撕破脸,既然皇帝和内阁都在他面前硬不起来,自己出来做出头鸟干什么呢?
王从义顺着这个思路忽然想到,其实刘白羽闹得厉害还真未必是什么坏事,毕竟反过来说,就是自己处置得当,没有让刘白羽把怒气化作实际行动不是?其实很多事情,不在于你把事情办好没有,而是看你会不会作秀了……
把皮球踢回去不就得了么?至于皇帝和内阁么,自己惹得漏子,你们自己扛去呗,和我无关…….
王从义想到这里,立刻把刘白羽的白纸帽子和纸牌子拿掉,声泪俱下的表示愿意和老师一起上奏朝廷,清除和倭寇勾结的奸党,请求朝廷允许刘白羽组建团练,讨伐倭寇等等……
王从义为首的山东官僚们没事,北京的皇帝和内阁乐子可就大了,刘白羽再次发挥了他奏折海的风格,直接给了皇帝近百奏折,直接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