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上书天启 (第3/3页)
,明三员大将相继战死。时值边备废弛之秋,成梁莅任即募四方健儿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由是军声始振。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
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明廷旌表其功,万历八年,建石坊于广宁城内(今犹存),增秩受禄数次。但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随意侵吞;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不仅以贿赂权门朝士自固,甚至虚报战功,杀良冒级,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罢官。其后10年,辽东边备益弛。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李成梁的大智大勇,其实这他上台的时候,辽东的形式已经相当危急了,李成梁硬是让辽东免于崩溃不愧民族英雄之名——至于什么贪污之类的破事,其实在封建王朝能打的武官不贪财,皇帝睡觉都难安稳了——所以有些事,你懂得.
李成梁真的让人诟病的是,或许是他年老糊涂了,努尔哈赤的崛起和李成梁的大力支持,维护是分不开的,甚至有人说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私生子,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李成梁的朋友、好朋友,却被李成梁冤杀——冤杀其祖父,而扶植孙子——这种事要是好名的文官来做,挺正常的,要是李成梁这种杀人如同喝水的武将来做,这就有点一场了.
更诡异的是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之后复开马市、木市,缓和了东北地区的民族矛盾;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将万历初年时由他献议兴建,已“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家”的宽甸等六堡,以“地孤悬难守”放弃之,尽徙其民6万余户于内地,甚至以大军驱迫恋家之民,虽然让这些百姓逃过了后来努尔哈赤的辽东大屠杀——但是反过来说,城堡,熟地都被努尔哈赤占有,也促进了努尔哈赤的迅速扩张.
李成梁做的最有争议的事情,是他扶植了努尔哈赤,培养了明朝最大的敌人。李成梁晚年能力下降,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因此被宋一韩、熊廷弼等廷臣所参劾。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的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所以对于李成梁这个人来说,基本就是一辈子的功绩被最后十几年毁了.
当然在文官们看来,李成梁的最大问题不是扶植了努尔哈赤,而是野心太大.这种人就是定时炸弹,你立了军功就老老实实的做功臣回家养老多好,多大岁数了还出来招摇,维持几千家丁——丫就不是想造反,也是想藩镇割据——简直比什么蒙古鞑子更能动摇国本……
刘白羽质疑如果靠关宁军击败建州,十有**会出现李成梁之流的人物,这可就太严重了,严重到即使是孙承宗也不敢出来打包票,袁崇焕更是不敢再说.
“其实出个李成梁还好了,万一出现了安禄山
之类的人物呢?那可比建奴危害更大了……”刘白羽继续推演.
“这……关宁军不至于出现这样的人物吧.”袁崇焕本来不想说话,只是刘白羽的指责过于严重,安禄山都出来了,他不得不出来质疑了.
“那万一出李元昊呢?我说元素,你功利之心也太热了吧?辽东之事,关宁强而东江弱,东江为主力,不但耗费的钱财少,京师危险小,消灭建奴事后也可以用关宁军制衡!非要以关宁做主力,耗费钱财多不说,京师危险大,消灭建奴事后关宁军也是尾大不掉……元素,你是读书人,我说的道理你都不懂么?”
刘白羽连续出击,打的袁崇焕说不出话来!
叶向高思考再三,也出言赞同刘白羽:
“青山居士这是老成谋国之言,消灭建奴事用东江主攻,关宁军主守,这是万无一失的好办法,文青你该上书陛下……”
“我是草民一个,只是在家侃大山罢了,上书陛下也得陛下看呢!”刘白羽摇了摇头.
“那就以我的奏折发上去!本来我名利之心已经淡了,不过这事实在事关重大,我不能不说!”
叶向高下了决心,逼着刘白羽附议!
“你不怕惹恼了那位好不容易才让你回家的九千岁?”刘白羽继续激将.
“青山居士,这你就放心吧,这位九千岁,心狠手辣是半点也不冤枉他,真关系到江山社稷,只怕比我们还上心,而且也看的出这里的门道就是了!”叶向高对魏忠贤的评价,是大大的出乎刘白羽的意料.
“既然如此,我也附议!”
“好!立刻上书陛下!”
叶向高和刘白羽达成一致,决定就辽东战略上书魏忠贤和天启皇帝,搞得袁崇焕心里流泪,自己的计划被废了,还能东山再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