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转运盐使司 (第3/3页)
,那么刘白羽除了和魏忠贤抱团取暖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么?所谓给手下好处不如难为手下――这是魏忠贤驾驭手下的一种高超伎俩.
“厂公说的固然极好,只怕这刘白羽知道这里水的深浅,他固然不会不接受厂公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的任命,可以不见得就会和两淮的盐商立刻斗得你死我活吧,毕竟他手里挣钱的东西很多,不一定非要为了盐里面的钱,和树大根深的两淮盐商斗得你死我活吧!?”李朝钦性格比较沉稳,却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只是一个前奏罢了!咱家自然还有后手!”魏忠贤得意的冷笑起来:
详细地向阉党们说出了自己拟定的后手:魏忠贤把拉拢刘白羽的工作分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就是阉党制造舆论,说东林党没有君臣法度,是因为根子上科举时考的学问就不对,没有情调君臣之分。
第二个阶段则是依附阉党的小官出来说山东出了一位大儒,创造了新理学一派,特别强调君臣纲常,希望朝廷把新理学作为开科取士的依据.同时封刘白羽挂礼部尚书头衔.
第三个阶段是收尾了,魏忠贤利用阉党在朝中的优势,强行把新理学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开科取士的标准.
要知道明末最讲究的就是站队,阉党如此,东林党也是如此,实际上两党之中都有只顾内斗,没有丝毫治国能力的混子,也有一下颇有才干的官员,但是每次政治斗争,从来都是看人的标签而不是能力,魏忠贤把刘白羽的新理学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那东林党们除了拼死攻击新理学之外,别无选择!
而且魏忠贤的招数还有更恶毒的地方,按理说科举的指导思想变动应该是公布之后,要给几年甚至十年的适应期的,就像现在高考一样,如果突然改了教材,里面的内容和以前学的南辕北辙,很多答案都是反的,哪怕这新教材里面说的比旧教材高明许多,也会被全体学生草泥马!
于现在不同的是,这科举的学生们可是既掌握舆论,又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可不是未来那些需要解决就业的大学生们可比的!
魏忠贤简单粗暴的就把新理学作为开科取士的依据,本质上就是让刘白羽成为天下士人的公敌,除了投靠他之外,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