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1白莲教起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21白莲教起兵! (第3/3页)

成等流民武装几次被彻底打散,甚至李自成1637年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的时候,狼狈到了极点,而不久之后的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军队就发展到数万,1641年正月二十日,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

    仅仅四年就彻底翻身,可见当初崇祯追着李自成围追堵截也不是没有道理,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付流民武装,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利用官军的纪律优势,一举野战破敌,这流民武装纪律都很差,一旦被击破建制,基本就是无法再度组织,官军只要对于流民首领死盯着不放,消灭即可,流民武装没了组织,战斗力和猪羊无异了!

    当然,刘白羽的手下不是官军仅仅是地主武装,不过同样相对流民武装是人数少但是精锐的一方,这个道理还是完全适用的!

    所以对于刘白羽来说,军事上的最优解就是利用野战优势,突袭白莲教,如果再加上刘白羽手下人吃得好油水足,没有夜盲症这点,夜晚一个突袭只怕白莲教看着可怕的三万多有战斗力男丁,四千多的护教神兵就直接夜晚炸营,直接崩溃了!

    但是【什么事最怕的都是但是这两个字】如同前面所说的中国很多时候战争要看政治而不是纯粹的军事.

    毛文龙的东江军吃的穿的,仿佛叫花子一般,因为离明朝本土遥远,远在朝鲜,就被很多文官认为不可靠,是一个威胁――这个还是正经的官军呢!

    刘白羽这就是地主武装,真要传出来两千破四万流民武装的战绩出来,等的不会是明朝的赏赐,而是罗织罪名,锁拿进监狱――你丫一个地主养活那么强大的武装要干什么?造反么??

    大明朝在的时候,李自成纵横万里,也没看到类似清末的曾国藩,李鸿章之类的地主武装出来,反倒是大明朝一完蛋,李自成就被地主武装击杀在了九宫山!其实这不是偶然的,是大明朝的国策决定的!

    网上很多人都觉得李自成免除粮税,追赃之类的,不得地主喜欢,是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毕竟那个时代地方上就靠地主统治,得罪地主怎么行???

    不过笔者经过再看了一遍历史,发现这结论根本就是现代人想当然了,其实明朝和大清朝很得地主人心么?不见得吧!

    朱元璋起兵击败方国珍,陈友谅的时候,可没有后两者得人心,所以才闹出来给江南重赋的制度来,这样的政策直到明朝中晚期江南地主控制文官体系才被废除.至于北方的大地主们,人家割据的正开心,朱元璋北伐的时候,不少人在元朝皇帝的大旗之下,可是没半点一个民族的感情可言!

    朱元璋的回答则是把这些人的土地没收,赏赐给卫所里的军人――这叫得北方地主人心么?还不如说朱元璋把自己的功臣,部下变成了新地主而已.

    至于满清,就更别说了,努尔哈赤时代再东北搞农奴制度,把汉人当农奴,除了范文程等少数汉奸,哪有什么汉人地主呢?入关之后则是在北方大肆圈地,在南方用文字狱打压江南地主――这样的政权得地主人心,您开什么玩笑呢?

    实际上,明朝也好,满清也好,都是一个军事集团起家,碾压一般地主得天下罢了.朱元璋的统治核心是明朝的藩王加卫所制度,满清的统治核心则是八旗.明朝的藩王制度在朱棣称帝之后,打压的非常厉害,土木堡之变和卫所制度崩溃之后,不得不依赖文官,然后被文官掏空了根基。满清则是统治核心八旗不堪用之后,不得不把权力分享给清末的曾国藩,李鸿章之类的汉人地主代表.

    其实依靠地主才是统治集团虚弱,不得不让权的表现,取得天下的时候,只要你有一个坚强的统治集团,完全可以随意碾压这些地主……

    所以呢,黄大力建议刘白羽通过关县令和邻县的万县令联系,在白莲教围攻邻县县城的时候和守城的万县令里应外合,一举击破白莲教,然后把功劳送给邻县的万县令,自己不出头,也就干干净净,完全没有后患了!毕竟这大明朝的官场上,这冒领功劳那是司空见惯的,不用刘白羽费心!

    这个建议不错!所有人都没有意义,刘白羽就决定通知邻县的万县令,准备一起在邻县的县城下夹击白莲教,一举破敌!反正明朝县令丢了县城是杀头之罪,不相信邻县的万县令不在乎自己的小命!

    而事实也正如刘白羽想的那样,邻县的万县令知道刘白羽要来帮忙,激动的都快把刘白羽叫爹了,本县的士绅们都不管县城的死活,邻县的刘老爷却准备联合张老爷来帮助破敌,这是多好的良绅啊!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了!

    只是,很多时候计划再好,没有变化快!半个月之后,刘白羽没有得到白莲教攻打邻县的县城的消息,倒是直挺挺的对着本县冲了过来,几个士绅的土围子都被打破,离刘白羽的刘家庄已经不足五十里地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