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藏书楼 (第2/3页)
至于这把三两多银子打造的剪刀成了给关县令的谢礼,绸子则归了李天才,也算是利益均沾了。
剪彩之后,诸多文人,士绅参观了一番整修一新的冬梅轩,对其中新添置的设施很是新奇,于是对着刘白羽请教这里面的用处,知道了这些新设施好处之后,几个士绅也想请刘白羽的私人施工队,又觉得手头有点紧,于是刘白羽借故又做了一笔买卖,只要士绅们拿出一下宝钞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就给这些士绅修建新房,结果是双方都觉的自己占了便宜,对方是傻逼____一般这样的生意都是长久买卖.
当然有钱的士绅和纯粹的读书人关注点事实不一样的,最让读书人眼红的,是冬梅轩里多了一处藏--里面已经储存了刘白羽从位面商人系统兑换的上百册各种印刷精良的书籍,从诸子百家、经史子集,选择了不少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所用的原本大多数中华书局的点校本版本质量之精,在明代绝对是一流的。当然也少不了刘白羽原创的“新理学”的诸多书籍,这都是世家,书院里珍藏的东西,一般的小县城哪里会有?于是一时间成为热点读书人纷纷争阅。
翻看着这些字迹笔画清晰无比,纸张雪白,装订考究的图书,这些小县城里的人不由得啧啧称奇,期间还爆发了一场句读派和不句读派之间的争议:前者认为书籍有句读是好事,后者则认为这样会损害对原作的理解,不过翻了一下争议最大的几个地方,断句让人耳目一新,然后又发现是按照刘白羽的《句读新解》编撰的,顿时让诸多读书人倒吸了一口冷气,毕竟这是慢功夫,和考验灵气的八股文不是一回事,八股文科举的神童不稀奇,可是看刘白羽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读编十三经都是很难了,更别说还整理出了如此多的句读!
也不是没有人心理阴暗的想刘白羽的学问都是别人的,不过刘白羽的著作很多都是闻所未闻,【农务全书】【政务全书】之类可能是祖先传下来的,刘白羽不过自己整理而已,工具类书籍【句读新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