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真是个书呆子 (第2/3页)
,随着辽东战乱,努尔哈赤的大屠杀,往日金贵的读书人成了第一个被屠杀的对象,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造假自然就是死无对证了,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没有半点辽东口音的“辽东人”到各地的教谕那里补“秀才”,当然,这也是要给教谕们一点小意思的……
应该说,起初这所谓的“辽东秀才”虽然是众所周知的西贝货,还算是高仿的,冒名顶替,做假档案,假人证,假物证,还真是经得起查的,当然,如果到辽东原地去查,那立刻就露底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辽东秀才”连家乡山水位置都记错了,不过大明朝的文官敢去努尔哈赤的地盘么?
所以这些所谓的“辽东秀才”说是天衣无缝那是胡吹,说是以假乱真还真不是吹的!不过呢,后来这事被魏忠贤知道了,九千岁忽然发现这些读书人为了功名似乎还不如阉人们,于是索性故意用来恶心读书人们,让阉党批量制造了这些所谓的“辽东秀才”!
这上行下效,所谓的“辽东秀才”就从高仿的货色,变成了挂着羊头的狗肉了,价格也一路下跌,从最高峰的二百两,直接跌倒了二十两,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这一段是剧情需要,非史实,别当真了】
这也就是为啥如果刘白羽不是辽东口音,李天才反而觉得正常,而是真正的辽东口音,李天才反而吓了一跳,提心吊胆的原因。不过既然李天才对刘白羽有了偏见,就自然有些不自在的样子,脸上表情在苦笑之间徘徊几次,最后不知道是哭是笑的对着刘白羽说道。
“这次要劳动刘先生了。”李天才勉勉强强的作了个揖,“现在年景不好,稼穑原非小事,学田的好坏更是事关本县的文章士气……”
您不知道笑不出来装笑最吓人么?刘白羽也是知道了,这位和关县令一个毛病,或者说这年代的文人们都是有点吃硬不吃软的毛病,索性干脆当头棒喝:
“我曾听大哥说过,李天才教育是难得的夫子,不但自身正派,而且用于任事,哪知道实际一看,真是……”
“真是什么?”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什么!你……哼,你一个纨绔子弟,哪里知道这实事艰难!”
李天才怒极反笑,指着刘白羽的鼻子说道:
“你知不知道,这笔墨纸砚需要多少钱,这童生们的补助需要多少钱?你知不知道我为了挣钱,都不顾读书人体面,自己下地耕田了……算了,我也知道你想说什么了,无非就是什么买卖童生名额之类,可是,可是……”
李天才花白的头发胡须都直立起来,脸上虽然带着笑,却是流着眼泪:
“可是这世道,你不要脸,还有更不要脸的,我上个月才算想开了,想请当地士绅认捐几个,哪成想都到邻县去成了童生!这世道,贪赃枉法还要快才行,实在是……”
“既然李大人口口声声是做实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