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胆小的张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7胆小的张田 (第2/3页)

、收买和放高利贷的方式获得的,零零碎碎的分布在存在村子周围七八个地方。有少到只有一亩几分的菜地,也有几十亩的小麦田――加在一起这一个村子里张家直接支配的土地不少了,足足三百亩,实际上分开一看,转过身没几步就出去了……

    “要是土地能连成片就好了。”刘白羽想,这样零碎分割的土地怎么搞得起农业现代化。他看了地里有气无力的的作物,蹲在地头翻看了很久的发黄泥土。

    问张田:“这里施肥吗?似乎肥力不足啊.”

    “有施肥,村里的土地就这片地施肥最多了。”张田得意的说,完全把刘白羽说的这块土地肥力不足的话忽略了,而事实上村里的肥料主要是自家的粪坑,猪圈里的厩肥,村民也就张田家人口多,养得起猪,种地自然也就“阔气”了许多。

    “施豆饼吗?”

    “豆饼是什么?能吃吗?”张田反问说.

    “能吃的……不过这个不是重点!就是大豆榨油后的东西了!”

    “豆油这种金贵东西,我们这里哪有啊!”张田苦着脸说道.

    原来说了半天,本地没有大豆榨油的习惯。榨油基本上是用不占好地的芝麻和菜籽。剩下的籽饼倒是也一般都用来喂猪,猪粪才用来肥田,刘白羽说的那种施肥办法,本地是视为奢侈**的,要被人称为败家子的。

    “肥料不够,相当不够。”刚看完农技书籍的刘白羽做专家的摇头模样,你这地里肥料缺得也太厉害了,特别是缺氮肥。按照张田家精耕细作的劲头,只要施肥按理说就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张田不知道什么叫淡肥,莫非还有咸肥不成,但是地里缺肥料地力不足他是为此长久苦恼的,自然就回答说:

    “我也知道不够,可是肥料难找啊,这里离乡镇实在太偏僻了,全是种地的……”

    古代没有化肥,全靠农家肥。农家肥听起来很环保很绿色很小资,但是说的穿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极少,笔者查了一下数据,顿时吓了一跳,1000斤人粪尿的氮素含量才相当于25斤的硫酸铵。尤其是张田这种纯粹的农村,因为离乡镇比较远,农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力和资金在收集肥料上面。

    对人口比较密集区域的郊区农民来说积肥的来源很多,最方便的就是从城市里获取市民的粪便和生活垃圾。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农民的幸福,纯粹的农民这方面能获得的肥料就很少了,当然有些历史研究者认为这些郊区农民算是半工半农,因为他们花在打零工的时间和获得的酬劳方面基本相当,说是农民其实是比较勉强的了。

    刘白羽想起自己来之前,恶补的不需要化工就能得到的天然肥料,南方沿海有鸟粪石这种天然东西,还有传说中的褐煤,不过对于山东来说,这些东西不比化肥更现实,都挺玄幻的.

    总得来说,张田家的土地基本问题是土壤肥力损失较多。过于精耕细作,施肥量有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