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曹版三顾茅庐 (第2/3页)
预测!
“鬼才”之名,曹操的敌人们哪一个不畏之如虎?一个比自己还了解自己的敌人,这样的人,只会让自己感到恐惧而生不出丝毫反抗之心!
去南阳这件事,交给荀?打理显然最好不过了。荀?思索一通之后,建议这次只去四人,以曹操、郭嘉为主,许褚与张辽跟随保护。而许都则是由他们叔侄二人留下来打理。
四人略化了些妆,骑着马走在杂草丛生的官道上,心情都有些压抑。
“大汉啊,竟然破败成了这般光景……”曹操远眺着残阳之下的老树昏鸦、死尸饿殍,不禁惆怅万千。从前的大汉朝是那样的光彩夺目,可是这才短短的五十二年,竟然破落至斯!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当年桓灵二帝只知道贪图享乐,不问政事,大汉朝能有今天这个场面,都是拜二人所赐啊……”郭嘉也喟叹道。
曹操不语,他默默咀嚼着郭嘉的话,脸上渐渐地有了笑意:“奉孝,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朝代可以永世长存,你说,这究竟是为什么?”
郭嘉略一思索,便答道:“因为皇帝骄奢、文臣贪婪、武将畏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集团变了质,便开始民不聊生。一但百姓活不下去了,就要奋起反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一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操的脸上有了惊喜:“将百姓比作水,而上位者为舟,妙,妙啊……”曹操禁不住夸奖起郭嘉来。
听到曹操的话,郭嘉脸红了。自己只是引用了李世民的一句话,至于这么大的反应么?
而此刻,曹操依然在自言自语:“百姓如水啊,只能因势利导,决不可以土围堵,否则,便会洪水泛滥啊……”
“明公所言极是。”郭嘉忍不住赞了一句。
一路上,四人走走停停,很快便进入了南阳郡内。途中,也有不长眼的强盗前来剪径,但都被许褚与张辽打得人仰马翻。曹操下令不许伤害他们的性命,因为当今天下,太多的强盗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落草成寇的。
--------------------
--------------------
邓县隆中,终于到了。
四人骑着烈马踩在红叶铺就的地上,仿佛置身在了无尽的烈火之中。
远眺着这方钟天地灵秀的天山美景,四人都是一阵心旷神怡。
绿水白田之间,一坐坐茅庐散落在山水间,就如同毓秀的明珠一般。小溪淙淙,秋波荡漾,几片红透了的的落叶正在跌跌爬爬的溪水中嬉耍,就如同调皮的孩童一般。
远处,秋田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赶着耕牛的老农正在耕耘着来年的希望。
“这钟灵的山水之间,一定孕育着惊世俊杰啊……”曹操极目远眺,眼神竟有些恍惚。
“等天下安定后,能够寻此一山半水孤老终生倒也不错啊。”郭嘉也开始遐想起来。
“哈哈哈……怎么能孤老啊?”张辽朗声大笑:“要拥霓携美、红袖添香!”
“还要跟婆娘生一大堆胖娃娃!”许褚也愣头愣脑道。
“哈哈哈哈……”听到许褚的话,三人大笑。
四人一路西行,见到了不少遇人不惊的小动物。此处果然是一处世外桃源。
一路上,四人不断地询问,终于来到了一处风水极佳的地方。
“终于到了啊……”郭嘉看着那方方正正的十亩良田,不禁淡笑了起来。
只见一座竹楼依水而建,虽然不大,却精致非常。竹楼的左侧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斜阳下,清风习习、竹叶沙沙。
曹操眉目含笑,让许褚与张辽在竹楼外等候,接着便与郭嘉一起来到了竹楼前。
门扉半掩,其内筝声阵阵,一人正伴着筝声引吭高歌。
“梁父吟!”郭嘉激动了起来。他在大学期间无聊的时候学过一些音律,他知道庐内之人唱的是《梁父吟》!如此,门内之人的身份便呼之欲出!
曹操双指微蜷,小叩竹扉,接着,屋内的歌声便戛然而止。
“请问,你们找谁?”一个十几岁大的小书童拉开了小门,问门前二人道。
“烦请通秉卧龙先生,就说颍川郭奉孝前来拜访。”郭嘉向前一步,脸上带笑,心中却已是翻江倒海倾吴蜀。
就要见到诸葛亮了!
书童听明来意后,说了句“稍候片刻”便又进入了小庐内,接着,庐内便响起了一阵衣服的悉嗦之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