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八章 伤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八章 伤情 (第2/3页)

帐面上,由于取消了土地税、人头税,工业税、商业税还不足以支撑这个国家的运转,弄得明磊治下的这些各州城府县那叫一个穷啊!时不时,明磊还要自己掏腰包贴补他们过活。

    对此,明磊倒是没怎么害怕!乱世嘛,一群文官还能反上天去?再说了,改革嘛,怎么可能面面俱到?总要有牺牲嘛!再往深里说,让这些地方衙门长期入不敷出,也好为将来的裁减做好铺垫。

    明磊早就想好了,要想实现能不管就不管的小zhèng fǔ大社会的理想,你让衙门里还有那么多喘气的,能不成天想着如何伸手揽权吗?

    说白了,明磊治下的zhèng fǔ,纯粹是明磊出资维持的zhèng fǔ,但好处就在于,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士绅们也没有什么损失,整个社会还算稳定和谐。

    接下来,明磊在不被注意大情况下,悄悄地利用这不光彩得来的第一桶金子,大力发展工业、商业,一门心思地想在短时间内完成飞跃,让工业税、商业税有可能成为国家税收的主体。

    但,这显然,连明磊自己都承认,没有个十年五载的,根本就没有可能。

    与明磊的情况截然相反,做为贫苦农民出身的孙可望等大西军将领,与士绅阶层不要说联系,多少还带着些许仇视。怎么会有明磊那样的顾忌,再加上也没有什么别的税赋的指望。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还是捡起了所熟悉的张献忠在四川的那套做法,只不过动作和缓了不少。

    总体上来说,在对土地征税这个最主要环节上,孙可望的改革进行得既彻底又干脆,推行起来更是一板一眼,没有一丝迁就。

    孙可望把云贵大部分州县和卫所管辖的军民田地“分为营庄,各设管庄一人”,营庄由大西军偏裨管理,在辖区内“踏看田地所出,与百姓平分,田主十与一焉。条编半征,人丁不论上、中、下全征”。

    就田赋而言,也就是说以十分为总额,入官四分,农民得五分,地主只得一分。如此一来,谁都合适,唯独拥有土地的地主们收入锐减。但面对冷森森的钢刀,就算心怀不满,好在尚有一分的收取,生活算是有着落,以此安慰自己,士绅们只得暂且忍耐了。当然,敌对情绪还是不小。当时云贵的顺口溜都云:“履亩科租法最奇,畜肥兵饱士民饥!”

    可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税额为分成制,地主不再能够任意盘剥,农民的生产积极xìng普遍提高,当年秋收就“倍于曩昔”,次年又“大熟,百姓丰足,兵民安乐!”

    有了财政和人事上的这些成绩,孙可望原本就不够宽广的胸怀早已被自大的情绪充满,怎么看,自己都象一位开国之君了!

    顺治七年(1650年)的chūn天来得格外的早,尤其是湖南,才进四月,夹袄就已经穿不住了。孔有德已是快奔七十岁的人了,但几十年的征战,打熬得筋骨比那些白面书生还要结实,只罩了件半旧的团龙蟒袍坐在临时王府后院的廊子里,额头还是一个劲儿的在冒汗。

    孔有德的远房侄子孔择恩,知趣地从下人手中取过毛巾递到老王爷手中,屏着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出京以来,老王爷的脾气就没小过,动不动就给人脸子看,甚至不少人还挨了板子。在孔择恩看来,被发配到cháo湿闷热的边远南疆对一辈子待在北方的他们来说已经够倒霉的了,更何况,摄政王说得好听,“这广西全省官员的印信就全拜托尔等了”,可傻子都能知道,广西在周明磊手里,就凭自己这点人马,怎么可能打得下来?于是,只好窝在这岳州,上下够不找地憋屈着,能不让人心烦吗?

    其实,他还是猜不到孔有德的心思,老王爷忧虑的不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