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一章 会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七十一章 会面 (第1/3页)

    ()    第七十一章 会面

    在以后的历史中,从午后的遭遇战到夜晚的突袭战,被通称为澎湖海战!这场海战在大明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史书上不过廖廖数语,但对于东南亚、对于欧洲各国,很长时间都被频繁题及,甚至认为,这就是荷兰这个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帝国走向衰亡的诱因。

    16世纪后半期,尼德兰爆发了dú lì革命,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兰共和国,但直到1648年,西班牙才正式承认了荷兰的dú lì。也就当荷兰人为最终获得国际社会承认欢欣鼓舞后不久,就传来强大的舰队在遥远的东方被彻底打败的消息,不要说好斗的加尔文派教徒,就是天主教徒,甚至喝醉了酒的船员、学生、农牧都会失去控制跑到市议会的高台阶前大吵大闹一番。

    面对群情激份的民众,刚刚执政不久,威德不显的奥兰治亲王威廉第二和市政会都急需一个替罪羊。

    于是,等我们可怜的马禄玎司令官阁下急匆匆赶回阔别多rì的阿姆斯特丹以后,刚刚踏上伊济河岸边的码头,还没来得及浏览新建成的宽广林荫道和两侧的庭院和花园,甚至还没到王室举行各种仪式的高台阶前去拜谒,就被强行押上一条小船,转过一条条jīng心开挖的半圆形运河,直接被投进了让所有荷兰人都闻风丧胆的“排水监房”。

    经过一个冗长而又完全公开的审判后,法庭裁定:“在远东,荷兰舰队本应该获得巨大的、最光辉的荣誉,但是获取这种殊荣的方法手段却被马禄玎错误地丢失了。”

    接着,法庭认为对马禄玎司令官临阵怯懦的指控是不成立的,但他“未能竭尽全力去击败敌军以及对解除大员岛(台湾)之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的指控成立!

    由于此时已是两年以后,也就是1652年了,帝国与英国的海战看来将不可避免,根据为此刚刚修订的军事法规,马禄玎的行为不可避免地要被法庭判处死刑了。

    原本远东的失利早就被公众所遗忘,但现如今,威廉二世于1650年11月突然死去,他的独子威廉三世一个月后才出生,如今的荷兰改由威特森家族执政。

    内特利松-威特森执政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杀一儆百在军中立威,即便是海军高级军官和军事法庭的法官们的联名恳求,还是无济于事,马禄玎就在第一次英荷海战开战前被枪决了。

    对于澎湖海战,傲慢的欧洲人至今也想不通,为什么会打败了?于是,经过各国海军究者们用各种方法模拟得出来的结论,竟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如果当初马禄玎在解救出前卫部队后,不是胆怯地逃走,而是奋起和明军一战,结局一定会是另一个样子。

    依据就是当时即便荷兰舰队损失惨重,但不论舰只数目还是火炮数量,还是与明舰旗鼓相当的,打下去,一定可以扭转乾坤。另一个佐证就是明军获胜后,出人意料地并没有乘胜追击,这就充分说明了当时的明军也已经无力作战了。就差一点啊!只要咬牙坚持,就能打败强弩之末的明军了。这仿佛成了各国海军的金科玉律!

    但这些自以为是大傻瓜们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只是在模拟常识xìng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伟大民族面对异族挑衅所能迸发出的力量。开战之初,荷兰海军凭借压倒xìng的优势,都不能取胜,被打得大败;凭什么就认为在两军实力旗鼓相当时,反倒能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了?

    关于澎湖海战,我们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邱辉的运气比马禄玎的好,实际上,除去马禄玎没有料到明军的巡洋舰级别的快船竟能装载战列舰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