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章 攻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六章 攻台 (第2/3页)

好!就等海cháo了!”说着,两个人击掌为誓。

    而邱辉的运气确实非常非常好,史载:“比至鹿耳门,水骤涨,数十舟人皆插标以为识;稍有左右,则失陷。王师至,水骤涨丈余,战舰雁行而入,遂克台!”

    其实当时邱辉是兵分两路,由陈上川率主力舰把守住南端行道口,邱辉亲自率领快船分队了和在娘妈宫大显身手的延户火攻小快船偷偷溜入了鹿耳门水道。

    热兰遮城就建在进出台江內海的深水道旁边,当这些荷兰人远远看见明军的舰队出现在台江內海时,真是大为惊讶。可从热兰遮城发炮,距离太远,根本是徒劳无功。

    而那些从澎湖逃回来的荷兰战舰,见到让他们吃尽苦头的火攻船,更是魂飞天外,纷纷扬帆起锚向外海逃去。陈上川早就在行道口将战舰横过来对着敌舰的船头,经典的t字排列,又是一场恶战。只有少一半的战舰强行逃脱,一路向北逃往那霸去了。

    1624年,明军出兵收复澎湖。荷兰人从澎湖逃出后,把他們在澎湖所筑的城堡拆除,將砖石连同武器、粮食全部运到大员岛(台湾)西南沿海一带。当年9月,在台南台江口岸沙质高地—鲲身建造了一座土木结构的城堡。长104英尺、宽99英尺的城堡,当时堡垒里只架着数门小炮,被命名为奥伦治城(orange),成为外来殖民者在大员(台湾)本岛建造的第一座城堡。1627年更名为热兰遮城,并在对岸的北线尾沙洲建一炮台,称为热堡(zeeburgh),互相拱卫。

    1630年,荷兰人将旧堡垒改成一座石头城堡,并扩建了一座长方形的城堡。城堡长270几丈、高近3丈、厚六尺多。城堡四面八方设有碉楼,每座碉楼都架有大炮,共驻荷兰兵2800多人,成为东印度公司进驻东南亚的大本营。

    改建后的热兰遮城分成“內城”与“外城”两部分。內城为一四方形三层建筑物,最底层为储存弹药和粮食的仓库。第二层仅为城墙四面围绕(zhōng yāng有一凸出的半圆形堡垒,可加強防御之效),第三层上方为行政中心,包括办公室、兵营及教堂,皆是一栋栋dú lì房舍。外围筑有墙垣,墙垣四角各有一方形凸出物,称为“堡”,上设巨炮,并在西南方棱堡立一观测所。

    外城仅有一层,与內城西北隅相连,为向西方延伸之长方形城郭。外城城墙在西北与西南两角设有棱堡,置炮数十门。城中房舍林立,多为商贾宅院、医院及民房,其广场就是交易场所。

    热兰遮城当时就成為大员岛的商业中心。包括汉人、原住民、rì本人皆在城內云集,寻找各类商机,出售的物品有蔗糖、鹿皮、瓷器、胡椒甚至军火。

    但荷兰人毕竟是这里的主宰,无论大明商人还是rì本商人,凡是在此经商的,都要被抽取重税,并且大员岛对外的大宗贸易还牢牢地控制在他们手中。

    当邱辉真的看见热兰遮城时,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要坏事了。看来荷兰人称雄大洋还是有道理的,单从这座城来说,多长时间才能攻下来,邱辉一点自信都没有了。

    此城几乎贴着海岸建造,最外侧是一道坚固的防波提环绕,上面是外城的城墙,再高处是内城的第一道城墙,往上还有两层,最奇特的这些城墙均是倾斜的,象是被海面涌来的飓风刮倒似的,一律向里倾斜。

    邱辉指着堤外的一处孤零零的大房子,问身边立下大功的郭怀一,“郭大秀才,那是干什么的?瞅着怎么怪别扭的!”

    “回军门!那是荷兰人修建的,用来供人使用的公共厕所,就是众人一起出恭的地方。”

    半天,邱辉才明白过来,“什么,如厕也要大家一起?这红毛透着邪门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