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风起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八章 风起 (上) (第2/3页)

莫若先下赣,赣下则楚地可传檄定矣。”

    而在南昌城内决定金声恒军命运的军事会议上,对于王得仁大举出兵东下南京的方案,多数人都表示赞成,说:“此上策也。若西取武汉,连衡郧襄,与湖南何氏(指何腾蛟)鼎足相投,此为中策。万一不然,攻城破邑,所过不留,重为流寇,此出下策。虽然,审能如是,竟亦不失中策。待永历帅六师,堂堂正正而后北伐,清兵猝至,婴城自守,则无策也。”

    “且慢!”黄人龙却大唱反调道:“三策皆非也。不闻宁王之事乎?赣州李氏(指李兰池)在彼啊!”

    金声桓一介武夫不知史事,愕然询问详情,黄人龙就将昔者明宁王宸濠,反于江西,以不备赣州故,为赣州巡抚王守仁所擒的旧事讲了一变。但真正打动他的还是最后一句,“大帅不夺赣州,广东周明磊几万人马陈兵南雄,志在必得啊!真要到了此人手中,恐如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啊!”

    黄人龙的一席话使金声桓顿时改变了主意,传令调回王得仁军,并在三月上旬亲自率领主力南下进攻赣州去了。

    而在另一边,只剩下舟山一屿的鲁监国朱以海于1647年的十月间,突然受到邱辉的拜会。其为鲁王送来了一大批粮草和兵器,并将一封明磊的亲笔信交给了朱以海。信上,明磊说了一大堆好话,最后给朱以海出主意,说“舟山弹丸之地,不足以成大业。福建永胜伯郑彩、定波将军周瑞可为倚靠,以鲁王之雄才,必可占据福建,以此中兴大明!”

    明磊搭理鲁政权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结识与李定国、郑成功一起并称南明三杰的张煌言。(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

    而此时的张煌言不过二十七岁,还是一个小小的兵科给事中。邱辉虽然不看不出眼前这个白面书生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主公既然这么交待了,他还是多次请张煌言饮酒赴宴,算是结识了。

    等邱辉离开了舟山,朱以海在朝会上商议明磊的提议,张名振与张煌言都是极力支持,最后决定由张煌言加右佥都御史出使福建。

    这是张煌言第一次崭露才华的机会,趁着郑成功新败cháo州实力减弱的机会,挑拨郑彩拥鲁王自重,果然顺利带回了郑彩的臣请移驾福建的表章。

    史载: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鲁监国三年)正月,鲁监国在长垣誓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为建国公、张名振为定西侯,封杨耿为同安伯、郑联为定远伯、周瑞为闽安伯、周鹤芝为平夷伯、阮进为荡胡伯;加东阁大学士熊汝霖太子太傅,司票拟”。

    朝政初步就绪后,鲁监国的军队开始着手收复失地了。仅在上半年,鲁监国就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省会福州几乎成了孤城。

    六月,监国朱以海甚至亲临福州城外的闽安镇指挥攻城。南明君主之中,朱以海是比较勇敢的,监国绍兴时敢于到钱塘江前线犒劳军队;这次在福州未克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