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桂林(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 桂林(下) (第2/3页)

等何腾蛟的大船回到桂林城,已经是月上树梢头了。

    桂林城始建于公元621年,唐朝大将军李靖充任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林大总管时,认为桂林位于“湘水之南,粤垠之西……遥控海疆,旁控溪峒,宿兵授帅”,地位十分重要,便着手营建桂林城。当年,桂林城周围只有三里,筑有四门,还是比较简陋的。到明末,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城大大扩展了,单是内城的靖江王府,就超过了这个范围。

    明朝时,桂林作为广西巡抚的治所,不但是西南政治中心,也是商贾云集之地,交通驿站也十分发达。粮食和食盐的运销,是最大的商业活动。藩库中专门存有几十万两银子收购粮食,官府将收购的粮食运往广东,牟取厚利。当年的水东街又称盐街,经营食盐的商行一家挨一家,有诗形容说:“广南商贩到,盐厂雪盈堆。”此外,各种手工业作坊也如雨后chūn笋般发展起来。明洪武八年增筑南城,形成东西狭南北长的长方形城镇。“如流车马门前度,似栉人家水上围”,正是当年桂林居民密集,经济繁荣的写照。

    但是,明磊此时看到的桂林城,可就不是如此模样了。由于上一次清兵的偷袭,和这一次永历帝的东迁,大批小民百姓不知世事,也跟着逃荒去了。原本三十几万的人口,只剩下五六万人,弄得城里城外,军队倒比百姓还多的怪景象。

    繁华秀丽的桂林已经象个讨食的乞丐,难民满街,墙倒屋塌,破烂不堪了。走在街上,看着眼前这一派凄凉的景象,对比广东各府县的繁荣,明磊不由连连叹息。

    何腾蛟刚刚踏上码头的青石板,便听到一阵“得得”的马蹄声和一阵刺耳的呼喝声传来。抬头一看,见是一个生得相貌凶恶的一品军官,骑着一匹枣红sè的大马,身后跟随着一大队扛枪拖刀的士兵,急忙忙,象患了失心疯一般,迎面奔来。码头周围做小生意的人群纷纷躲避,路边的门洞里一躲就是十几个人,看着那群凶神恶煞般的士兵,边摇头边叹气。

    那军官跑到近前,甩鞍下马,插手施礼道:“护国侯还在总兵府耽搁着,没办法过来接您。”何腾蛟点点头,都说大明朝的总兵骄奢,但面前的保国侯胡一青和未到的护国侯赵印选还是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