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韶州 (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六章 韶州 (下) (第3/3页)

雄府城近三十里,距离大庾岭近五里,正好是南下北上的过客路途歇脚处。南下的赶路人从大庾岭翻过梅关,再往南走上五里的山路到珠玑巷,正好是一rì脚程,恰好在rì薄西山时分抵达珠玑巷。

    北上的赶路人,就和刘六一样,从南雄起程行三十里到珠玑巷,也是rì落西山了,如果当rì上梅关,在天黑前不一定能翻过大庾岭,因而也的暂住下来。所以从盛唐开元而下,尤其是明代,南来北往路过珠玑巷的商旅、挑夫“rì有数千”。

    次rì清早,刘六终于爬上了大庚岭,来到了梅关。梅关的官楼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北面门额的“南粤雄关”和南面门额的“岭南第一关”为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刻。关楼北侧,有一高大石碑,上刻“梅岭”两个刚劲有力的楷体大字,刘六定睛细看,竟是为南雄府指挥使黄允济所立。

    梅关一向以梅花出名。越王勾践的子孙汉将梅娟,曾在此筑城据守,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刘六对山上的这些人文景致并不十分上心,他关心的是山口易守难攻的地理形态。

    等刘六回到韶州,明磊问起梅关,刘六很详细地告诉他:“梅关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上,为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庚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庚岭。

    旧治梅关有红梅巡检司,现在转到南雄城东北,梅关已无人看守。只要有五百jīng兵把守,就是上万人马来攻,也能守上十天。”

    明磊很是诧异:“听说珠玑巷南来北往很是热闹,那里的青楼招揽了不少北方的女子,很是不错。刘六你就没在那,看到什么别的?”

    “别的?“刘六歪着头想了想。“对了,官道上行人拥挤,比看唱戏的人还多,走起路来如蚂蚁般缓慢,实在不利行军。

    以后,有什么紧急事务,应该提前清道。”

    明磊当时笑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黄允济是润六月初四回到韶州的。明磊向黄云集提了提他儿子虚报军饷的事情,黄云集很识像,留下十万两银子,就举家回奔广州去了。

    还没有得到广州的消息,所以,明磊他们谈论更多的是今后岭南道的安排。

    “听说,沈一恒和张天广昨个拜了把兄弟。我们正是用人之际,依我看,这个沈一恒可以信任,并委以重任。”张天广是刘六的爱将,刘六爱屋及乌,也喜欢上沈一恒了。

    “我讲一下我的思路。”陈慎接着说道:“南雄府的情况和韶州府不一样。韶州府的主力全部被歼,我军声威大振,这威信是咱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没有人赶逆大哥的意了。所以,不管我们派谁镇守,都不会有什么不妥。

    而南雄府是由于主将无能,被逼无奈才投降过来的,他那里的各种势力丝毫未损,我们要随便派一个自己人过去,未必能镇的住这些丘八,一个处理不当,会出现类似崇祯朝孙元化的登州之变。还是要派一个岭南道军队派系中资历足以服众的人物过去,才有可能指挥好南雄府的部队。

    所以,南雄卫指挥使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沈一恒了。再由张天广出任韶州卫指挥使,两个人互为犄角之势,岭南的局面就不会出什么纰漏了。”

    明磊抿着嘴唇,想了想,还是直说了:“楚滨,你不是科举出身的,怎么和那些腐儒一样的思路,扎一看,想的很周全,其实太过软弱。

    你想想,咱们都能逼得他们乖乖地投降,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的势力比他们大多了,大到他们不敢公然抵抗。咱们有这么大的优势在手,用得着如此怀柔吗?”

    陈慎的脸有些发红,干涩地说:“要依大哥,该当如何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