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韶州 (下) (第2/3页)
摘下乌纱帽,恭恭敬敬地递给明磊,“小人不能惩恶扬善,实在无脸再为一方父母,就此辞官归隐,周大人不会阻拦吧?”
李策鼎的官声不错,明磊还是有爱才之心的,不禁为难地说:“先生就不能留下来帮我?”
“帮你?丁魁楚治理广东,不过有些贪财。阁下的所作所为,志向不可谓不高远吧?策鼎世代忠良,不敢做明之贰臣,别的就不再多说了!”
李策鼎见明磊默然无语,也不上马,就这样光着头,昂首挺胸的向南门走去。
陈慎留在韶州城外整训军队,明磊处理政务也脱不开身,刘六只好带上张天广和沈一恒,领着四千铁骑赶奔南雄府受降去了。
南雄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
南雄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狭长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历史悠久。南雄chūn秋时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两汉为南野县,三国时属吴国南野县卢陵郡。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改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
刘六是个急xìng子,一个昼夜的赶路,六月二十九的中午,就赶到了南雄府。刘六留了小心,害怕中了jiān计,并没有进城,而是在莲塘、塘尾一带扎营,等着黄允济来见。
等刘六的营门立好,黄允济领着手下的几个游击亲自赶来了。按官职。刘六和黄允济都是指挥使,但黄允济可没有他父亲的那两下子,远远看见刘六,就滚鞍下马,紧走几步,跪倒叩头。
看到他这样的谦卑,刘六还是不放心,直等到第二天,六千人的部队开了过来,由张天广、沈一恒接收了,刘六才带着侍卫进了南雄城。
在指挥使衙门,刘六质问黄允济,“不是说有一万士卒吗?怎么只有六千,那四千哪去了?”
黄允济看看左右,不好意思地说:“一万的数目底下人不知,小楼小声些!小楼也是带兵的人,吃个空饷也没什么稀奇的不是?”
“真是的,蒋懋勋一万人的饷银养一万两千人,阁下一万人的饷银养六千人,在岭南道还真长了见识!”刘六不由感叹道。
因为明磊有令,不许慢待黄允济,刘六也不好发作。不过,依着刘六,润六月初一,就要回奔韶州了,黄允济苦着脸哀求道:“刘大人,下官家大业大的,rì子订得太急,实在走不了。能不能宽限几rì。”
刘六无法,只好留下来等黄允济收拾行囊。但在南雄城里憋闷,就带着亲兵跑出来散心了。刘六想了想,大庚岭上的梅关是扼守南雄的门户,趁着自己闲在,正好实地去勘查一下。
向北沿着官道前行,车马密集,刘六就没有跑起来,只好跟着人流晃晃悠悠地往前走,太阳下山时,才走出三十里地,只好在前面的大镇子休息了。
刘六来到的镇子就是有名的珠玑巷了。提起此镇,还要追溯到唐朝。
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用两年的时间开凿、扩展大庾岭古道。建成之后,道宽四米,长十六里,全部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而成。从此一条崎岖难行的山径变成了能通车马的大道。
从那时起,梅关道由于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南北交通顿时通畅,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据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代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上升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
由于珠玑巷离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