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布局 (下) (第2/3页)
五月二十,晴。
邱辉回来了,还给明磊带来了荷兰的商人克瑞斯特•博尔曼。明磊本来不想接见这个荷兰人,但他带来的礼物实在太诱人了,那是一块钢壳的大怀表。准确地说,这种怀表实在粗糙,外壳不够jīng制,玻璃的表面也显得过于厚重,而且钟面的刻度还只有小时和刻,但这毕竟是怀表,对于很久没有jīng确时间概念的明磊来说,太宝贵了。
陈衍跋看到邱辉带进院子的是一个衣饰华丽的外国人,金发碧眼,四十开外的年纪,留着金sè的胡子。只见他摘下饰有鸵鸟羽毛的宽檐大帽子,像舞蹈似的,姿态优雅地朝着明磊弯腰行礼。
明磊将自己的吐字放慢,可以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博尔曼先生,欢迎。你是哪里人啊?”
博尔曼迷茫地看着明磊,无奈地耸耸肩。陈衍跋赶紧开口了,和博尔曼叽里咕噜地说上一阵,才转脸对明磊说:“他是阿姆斯特丹人,到台湾还没有一个月,听不懂汉话。”
“克瑞斯特,”明磊嘀咕着,“他不会是发明单摆机械钟和螺形平衡弹簧的荷兰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的子侄吧!”
博尔曼听了陈衍跋的翻译,很是惊奇,这个明朝的地方官居然知道单摆机械钟和螺形平衡弹簧,不过他还是搞错了,惠更斯今年才二十几岁,明明是自己的侄子,怎能成为自己的叔叔呢?
明磊将这位惠更斯的远房叔叔让进餐厅,分宾主落座。桌子上摆着博尔曼敬献的葡萄酒。广东的天气很热,征得明磊的点头,惠更斯解开他那件双排纽扣上装的纽扣,透了口气,然后拿起一只很重的水晶酒壶,拔掉玻璃盖,小心翼翼地将琥珀sè的酒分别倒进各人的玻璃杯里。
明磊一看就知道,这是经过两次蒸馏的上好葡萄酒,可惜知音寥寥。博尔曼仔细观察,除了这个周大人满意地扬了扬眉毛以外,其他人对于这酒都不是太感兴趣。当然,惠更斯也对饭菜不太满意。虽然来中国的时间布不长,但是他早已习惯了这些汉族贵族的奢侈,而明磊他们的酒宴和郑豹的比起来实在差得太远了。
吃的只能算是便饭:光是蔬菜、新鲜的鱼和牛肉,还有白米饭,饭后有种类不多的水果。也就餐具还说得过去,是那种异常jīng致的栗sè的和金sè的古老瓷器。
餐厅里的高大窗子开向花园,由于屋子很深很大,外面的热风吹进来,也变成阵阵凉风,直接吹到了饭桌跟前。
饭后,陈衍跋好奇地问:“博尔曼先生,从阿姆斯特丹到这里用了多长时间啊?路上有趣的事情一定不少吧?”
“说来话长。”
“讲给我们听听。”
博尔曼觉得这个陈大人很有意思,用的是一种象在教堂里讲话的强调,还总爱把食指搁到微笑的嘴边。
邱辉被陈衍跋的翻译弄得昏昏yù睡,可周大人听得很专注,自己也只好强打起jīng神来继续受罪。明磊仔细地听了博尔曼的见闻,和自己从《大航海》得来的知识一一印证。见博尔曼不说了,这才不紧不慢地说:“博尔曼,你带来多少只怀表啊?”
“一百五十只。”
“我都买了。”
“不行,我只能卖您一百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