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赴死 (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 赴死 (下) (第2/3页)

军阀敢于公然乱政。形势的变化也未可知!说不定,明磊就成了中兴的功臣。

    正是因为他的投降,导致所有近支的宗室几乎被清廷屠杀殆尽。只留下朱明宗室的两个远派子孙鲁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键,即使没有两个人的争立,他们的威信也不足以服众,只能算是军阀手中的傀儡,就算打败了满人,明朝的复兴也是无望的。

    所以,从实际意义来说,朱常淓的降清,标志着明朝的彻底灭亡。

    但对于明磊个人,还是要感激朱常淓的。不是他的投降,明磊一点机会都不会有的。所以,明磊没有办法评论这位潞王千岁。有些时候,沉默是金。

    随着杭州的陷落,江南大明官方有组织成规模的抵抗不复存在了。而载进史册的江南抵抗清军最著名的战例却是由百姓自发组织的,这一点,实在有些讽刺。在民间,群情激愤的草根们自发的抵抗可歌可泣,那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小城,江yīn和嘉定。

    江yīn县城,只是常州府下的一个三等小县。六月初二,江yīn县的现任典吏陈明遇和原典吏阎应元,以“大明中兴”为旗号,公开反清。

    首先来到江yīn城下的是降将刘良佐,领两万人马久攻不下。接着贝勒博洛和尼堪也亲自带领八旗jīng锐赶来了。

    博洛没舍得耗费八旗子弟的生命,只是打了刘良佐一顿板子,严令他攻城。刘良佐忍着痛,拍马向前,遥语城上的阎应元道:“区区江yīn,焉能久守,若变计降清,爵位不在良佐下,请足下三思!”

    阎应元骂道:“大明养士三百年,不料出汝等侯伯,毫无廉耻。元辅(阎应元的字)犹有心肝,宁为义死,不为利生。”

    青史上至此留下“大明有降将军,无降典史。”的典故。

    刘良佐被阎应元说得羞愧难当,督促部下拼命攻城,但久未攻克。

    八月时近中秋,守将阎应元与清军约定十七rì后方交战。中秋夜,城内军民登城楼畅饮,诸生许用作《五更转曲》,歌声舒展轻曼,和以笙笛萧鼓:

    “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yīn人打仗八十余rì,宁死不投降!”

    歌声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时天无纤尘,皓月当空,清露薄野,剑戟无声”。“歌声悲壮,响彻云霄”,连城外的清兵,也皆“为之泣下。”

    后清军在江南的名将汇集江yīn,孔有德从江宁运到大炮数十尊,四面夹攻,守兵死伤无数,仍是抵死勿动。奈老天又连rì霪雨,把城堞冲坏数处,守兵防不胜防,终被清兵攻入东门。八月二十一rì午时,江yīn城陷落。

    城陷后,阎应元自知大势已去,题诗于城门:

    “八十rì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然后,带领千人上马,先后巷战八次,身中三箭,跳湖自尽。

    陈明遇见城破,“令闭衙举火,焚死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自己持刀与清军博战,身负重伤,虽死仍“握刀僵立,倚墙不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