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独舞 (下) (第2/3页)
接着说:“过去的军队,平均到每一个士卒的花费很少,靠人多取胜。没有钱,就不能很好的训练,纪律、士气更是无从谈起,靠什么呢?劫掠!
每攻下一城,允许士卒烧杀抢掠若干天,借此提高士气,激发斗志。后果呢?养成习惯的官兵比贼还凶狠,就如同石墩镇一样,把劫掠当做家常便饭一样!
在他们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有便宜就上,没便宜就让。
一遇到象清军这样凶狠的对手,哪有胆量放手一搏?所以,每每一击而溃,反正换个地方,一样当兵吃粮。这样的军队能守土为民吗?关键时刻能指的上吗?”
“那依璞麟之意呢?”阎尔梅不禁问道。
“很简单,职业化。把当兵变是一种职业,最少建立一个忠诚、有荣誉感、训练有素的军官团。
唉!说白了吧!一样多的钱,提高每一个士卒的花费,当然雇得少了。”
“这样能行吗?还是人多好办事吧?”陈敬廷一副专家的口气说。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打胜仗需要技术含量很高的兵种,连清兵都知道用红衣大炮了,还人多好办事呢?永振(陈敬廷的号),你倒是说说,是一万人好指挥,还是五万人好指挥。是将一万人打乱了容易,还是将五万人打乱了容易?是制止一万人逃跑容易,还是制止五万人逃跑容易?”
“真要是跑起来了,就是一千人,你也制止不了!”
被陈敬廷抓住短处,明磊很是恼火,大声说:“我和永振打个赌,一年之后,我一定让你看到,一千人开始溃逃,我是怎么立时收拢重新集结的!”
话说到这份上,大家也知道明磊的主意一定,也就不再置疑,静下来听明磊细细道来。
首先,明磊给他们算了一笔帐。步兵最便宜,从应天府运来的装备是全套的,最少两年不用更换,但就是以每人一年十两银子的花费计算,也要七万两。
再说弓兵:装备、弓弩是齐全的,但没有带箭过来。箭的种类有十几种,就以中等的雕翎箭为例吧。每人一百枝雕翎箭的战备是必须的,一百枝用于一年的训练也不为过吧?一钱银子一枝,六十万枝箭再加上饷银,一共九万两。
骑兵就更贵了:一人两匹马计,就要一万匹。广东不易养好马,就算全部是滇马,也要十万两银子。骑兵的军备我们很少,需要打制。一匹马一年要吃掉五亩地的草料,这就是五万亩地啊!粗粗算下来,最少四十万两。
“再说炮兵,”刘六又一次打断明磊的讲话,“我说璞麟,你从应天府淘换来六千枝鲁密铳、四千枝燧发枪,西法攻城大炮三十门,西法野战炮五十门还有大量的弹药,干吗只弄这么一点枪炮的人马啊?”
明磊没好气的瞅着刘六,“瞧你那点心思!是不是也想着把这些东西保管好,打仗时发下去就行了?
也不想想,为什么官军的火器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