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广州 (上) (第2/3页)
抖机灵,这小子欺负明磊在马上,不能踢他,明磊暗暗记下这笔帐。
明末的时候,到象广东、广西这样的边疆地区做官还算是苦差,没有什么人愿意来,而且级别越高,越是拖着不赴任。想想也是,好不容易熬到三、四品了,多少有些门路、靠山,当然有资格挑肥拣瘦了!崇祯朝,这些地方,时不时就有三、四成的空缺没有官员上任。所以,这些地方,干脆能砍掉的部门就尽数撤减了。
就拿广东来说,由于是两广总督的治所,故不设巡抚,巡按,甚至连都指挥使也裁撤了,而明磊的都指挥佥事更是有名无实,不过是给个武官的身份罢了!原定有两广总兵官一人,就由总督兼了;总兵手下参将七名,广东分五道,五个兵备道兼去五个,实际全省只剩参将两名了。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鍫和王思任的夫人都不愿来广东,纷纷嫉恨明磊了。不过万物都是有好有坏,布政使马鍫上任伊始,就是广东理所当然的二把手,也算是不小的补偿。
明代的道这个行政划分有一点乱,实际上同一个地区有三个道台衙门:分守道、分巡道、整飭兵備道。这样当然不合理,所以没过多久就演变成,分守道只是有了布政司右参政或右参议的虚衔,不再单设官署了,而分巡道一般都由整飭兵備道兼任。
(按明初制,恐守令贪鄙不法,故于直隶府州县设巡按御史,各布政司所属设试佥事。已罢试佥事,改按察分司四十一道,此分巡之始也。分守起于永乐间,每令方面官巡视民瘼。后遂定右参政、右参议分守各属府州县。兵道之设,仿自洪熙间,以武臣疏于文墨,遣参政副使沈固、刘绍等往各总兵处整理文书,商榷机密,未尝身领军务也。至弘治中,本兵马文升虑武职不修,议增副佥一员敕之。自是兵备之员盈天下。)
最后事情的发展,兵备道反而在明代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sè,平時统辖军事、兴学教化、修葺城池,还要兼管司法及审理诉讼,和财政诸方面事宜;战时则带兵出击、勘平乱事。
所以,同在岭东道,明磊是整飭兵備道兼任分巡道,大权独揽,范文祺的分守道,只是增加了广东布政司右参政的头衔而已。
布政司衙门设在鼓楼西路北,瞅着比杭州祁彪佳的江南巡抚衙门还气派。前面有石砌的牌坊一座,上书“方岳“二字。东、西各有一座石坊。东坊书 “保厘”二字,西坊书“巡宣”二字。空场当中立着有几丈长的高杆,黄布的门旗上面是斗大的“军门”二字。这可是巡抚的体例,一看就是新做的。明磊心里话,“马鍫你就嘬吧!别人不敢的你都敢,现在有马士英在台上罩着你,将来弘光倒台了,你的那些同僚还不咬死你?”
大门五间,上有竖牌一面,上写“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进了大门,分别有迎宾馆、正理问所、司狱司、巨盈库。原本按照礼法,明磊就应该到此止步,因为亲戚的关系,明磊又往里走了。正北,又仪门三间。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