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军、明军实力的一点说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清军、明军实力的一点说明 (第2/3页)

马娴熟的清军在较量中丝毫不落下风,当然是告诉世人,明军昂贵的火器不如清兵的骑shè突击好用。

    直到后来,出现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这支部队的实质,就是骑兵加上jīng准并有足够威力的大炮。结果,努尔哈赤被炸死了,皇太极的八旗兵丁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孔有德、耿仲明的裂土封王了。他们给清朝带去了梦寐以求的成建制的火炮部队和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铸炮技术。

    大炮,作为远程火力,它的威力最大体现在哪里?是在进攻中,是在对固定目标的shè击上。袁崇焕所云“依坚城,用大炮”来防御,实际上是明军不得已的选择,并不符合军事学的原理,所持的不过是满人没有好的火炮而已。

    现自好了,清军有了大炮,移动的洪流中添上了如此的利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rì后满洲八旗入主中原,逢坚城必克,毫无阻滞了。

    我一直认为,清朝十三个皇帝当中,没有一个比得上多尔衮的。如此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真的不知道那么多种火器的好处吗?

    举一个例子,攻打大同时,最后一次御驾亲征的多尔衮给běi jīng的诏书中,不但一一写出了需要即时运来的重炮各自的名称,甚至直接将那些需要前来大同的炮手的名字也写了出来。我特意看了,不是随便说出一两个,而是一一指名道姓!

    想想一下,一个实际上的皇帝,自己有几门火炮、有哪些熟练的炮手,记得一清二楚,说明什么?还能说他不重视火器吗?那清军不使用火枪的理由也就呼之yù出了,那就是即便是象滑膛隧发枪这样的高级玩意儿,求真务实的多尔衮还是发现,在战场上这东东一样的不好使。

    回到主题,说说书中粤军对抗骑兵。首先声明一点,德安一带是丘陵地貌,可不是赣州周围的红sè根据地!而且如果看得仔细,在第九旅遭遇九江骑兵时,我提到了,正常情况下,粤军是要在防御阵地筑围栏和鹿角,用以防备清军骑兵的。近代历史上,欧洲火器运用上就经过多次反复,刚大规模装备火枪时,出现了火枪队单行横列的阵型,意在发挥火力。但实战检验后,又回复到方阵阵型,前面又加上了保护作用的长矛兵。

    后来能够将火枪队的战力提高到在野战中不需依靠冷兵器部队的支援,可以独力对抗骑兵的冲锋,关键还在于连发装置与膛线的出现。这二者提高了火枪的发shè效率、shè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