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两场酒会(下) (第2/3页)
惊天骗局”目前的具体详情了。
骗子地首要任务,就是让入局者,自以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创意。
张应京描绘的骗局很简单,也很下作:通过正常付息的银行吸纳存款(目前的钱庄系统是反向收取费用),然后用储户存款去向晋商放高利贷。假设高利贷是10分,存款息是1分。那么他倒倒手就是9分息的收益。
可这个骗局的目地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勾引旧党自行走入瓮中,最后落入“惊天骗局”之中。
那么为了让“高利贷骗局”顺利过渡到“惊天骗局”,就需要找到一些引子,也就是俗称地下线(从第17位受骗人开始,都可以视为下线),将“放高利贷”这种操作方法告诉这些人,使得下线信以为真。并且为了这9分息而去拉人存钱。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自然会引起旧党高层的注意。
这个步骤很快就实现了。丘慧荣受命探张应京的底细,就源于此。
等丘慧荣认可张应京说辞,并且对刘梦云、孙耀芳的身份不再怀疑后,就轮到刘梦云上场了。他也同样扮演着“引子”角色。
通过张应京的介绍,旧党人对刘梦云生出了兴趣,因为张大骗子的原话是:
“(刘梦云)他有一整套方法,可以让六省于无形当中,定鼎天下。”
这个兵不血刃击倒北方的方法,就是“强行兑换”。
刘梦云说服旧党的理论很毒辣,毒辣到,如果他真的份属旧党,则北京方面搞不好还就被拿下了。多亏他是新党士子,否则……。看看这个“理论”吧:
北京方面打肿脸充胖子,为了维护国家信用,针对旧党钱庄所发行的银票,仍然在勉强兑换。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地事情,当时银行、钱庄、银票系统建设迅猛,全国各地都有大量地各地银票在交割、流通。一旦强行终止兑换,对国家信用的损害非常大。
而目前的银行、钱庄系统,纸币发行量基本等于金银双铤存储量,但北京总行那边并不掌握所有的金属货币,仅仅是一部分保证金。甚至有将近一半的保证金,尚托管在南京分行。
那么从技术上讲,各大钱庄可以无限发行银票,然后交到北方去兑换。国家要么为了维护信用,继续保持兑换,直至破产;要么主动放弃信用,进而引发全面金融恐慌,直至破产。总之,两头都是破产。
但好在中国人讲究编号,在叛乱之前,所有银行、钱庄所发行的银票,其编号范围是被国家所掌握的。并且旧党既出于君子风度,也在于思想不够开阔,并没有这么干。所以正常贸易下地“旧党银票”地兑换工作,倾北地之力,还可以从容应对。
那么现在好了,如果沿江六省将叛乱前所发行的全部银票,都送到北地做兑换,北方地财政将更加雪上加霜。
而既然叛乱后的银票并不被国家所认可,那么索性发行“联行银票”,既可以通过几大钱庄联合发行的影响力,来获得民间支持;也可以通过新版桃花票,来与北京彻底划清界限。
通过“新疆收购银行”第一个“10部分”银票的自由兑换、以及南北民间走私的蓬勃兴起,北地金银双铤。输往六省的渠道,不仅通畅,而且很有保障。
一旦北地金银存储量下降到警戒线以下,南方就有胜利地机会了。
因为打仗就是在打后勤,后勤就是靠金钱来保证。如果北地王师的财政崩溃,他们沿江六省的叛乱,一定会成功。
可恰恰在此时。国家竟然同俄罗斯做起了生意,虽然说“新丝绸之路”还没有正式启动。但在不远的将来,这条通商路将带来大量收益,则北地财政压力,一定会逐步缓解。
所以,目前最好趁这个时间差,来出手打垮北地财政!
“高利贷”计划。可以使得六省民间游资相对集中;“兑换”计划。可以使得六省掌控银票全部套现。
那么再趁国家急于筹款的急切心理(授予彝宪钱庄发行户部本票的特权),将手中兑换回来的金银双铤,全部通过“彝宪钱庄”反向兑换成户部本票(反叛前地银票已经兑换完毕,再收购只能使用本票),然后针对北方一切资源,进行“全面收购”。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旧党似乎稳操胜券!
因为理想状态是这样的,北地大部分资源的拥有者,都变成六省人士。而北地王师出兵作战的军饷发放人,都变成旧党系统。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当大多数的军人都发觉。原来他们打击的对象,恰好也是他们地雇佣者,那么这场阵仗还能打赢吗?
最狠地手段是,收购成功后,停止缴纳税赋,或者联合发力,搞垮北地财政。让北京城里的皇上和内阁。变成穷光蛋。他们同样会获得予取予求的控制力。
综上所述。“高利贷、强行兑换、彝宪银行、全面收购、联行银票”这五大要素,组成“惊天骗局”!
之所以这是个骗局。就在于这里面存在一个逻辑漏洞:旧党先期是用银票来兑换金银(挤兑);后期却在用金银来兑换银票(收购)。
一来一往之后,他们不仅没有了国家承认的“蛤蟆票”,也大规模减少了在手“金银双铤”的存储量。当他们手中只剩下并不被国家认可的“桃花票”,那么危局实际上已经形成。
这个骗局中,还有几大关键点:
1.如果“联行银票”发行成功,则从表面上看,六省没有任何资金上的风险。唯一的风险,就是国家破产前,他们要保证“桃花票”的坚挺和流通。
2.张彝宪的名声实在太臭,一个十七年都被骂做“抢钱恶鬼”地死太监,忽然变成一个为了国家,甘愿献身地伟人,试问谁能相信?
3.政治关键点:北京方面,大通营扫定山东、河南,于定陶组织战地工坊,既有招揽难民的能力,也在孙传庭的指挥下,战斗力强悍无比。
郑家海军打赢就投降,这是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福建本是郑家人源头、广东巡抚又是郑鸿逵,因此东南合围,可以说传檄可定。
陈奇瑜、沐天波、秦良玉、马祥麟等人,一直经营西南,广西铅矿主还是袁崇焕,有了这些力量,西南合围根本没什么难度。
在如此大好局面下,王师忽然叫停一切军事行动,那么请问了,停兵的原因是什么?
“王师停兵,是为了不忍见生灵涂炭!为得是给草民一个活命的天空!”
这个理由,就算是真理,旧党人也不会承认的。否则还了得?又是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