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划条红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划条红线 (第2/3页)

正式成为世界性的民族,而不是传说中的童话之国。

    当这种形象原则树立好之后,刘惟敬才再次出现在托尔斯泰的面前,此时,托尔斯泰正打算找死呢,因为他来到了香山脚下,并不顾劝说,准备一瘸一拐的硬闯。

    “呔!哪来的番夷?”一名身着飞鱼服的大太监,手里举着个千里镜飞马而来,身后还跟着一小队锦衣卫,“你们几个难道没告诉他,这里不能来吗?”

    “啊,是是。”六个雇佣随从点头哈腰,能穿飞鱼服的太监,他们可惹不起,“好叫公公知晓,我们都跟他说了,可他听不懂!”

    托尔斯泰经常装傻,太监和随从的这番对话,其实全门清儿!他只是好奇一名皇帝的妃子,被安排到这里幽禁。该是一种什么情形?眼见这个大太监拿眼睛翻自己,他立刻开始伪装,嘴里结结巴巴地说着简单单词。

    “香山、红叶、红叶!”

    “嘿嘿嘿,”这个太监正是张彝宪,浣衣局提督、皇庄总襄理、香山别墅监造。

    “这倒是巧了,娘娘自从来这之后。就没一个番人过来尽孝心,你一个棒槌倒还真敢找死。来人啊!”

    说到最后,张彝宪已经在叫自己的护卫了,托尔斯泰立刻觉得不妙,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然后抛过去。

    “送,送您!”

    “呦嗬!户部的官银!”

    张彝宪也是有功夫的人,抄手接过银子掂了掂,就知道了出处,能拿这个行贿的番夷。目前北京城还真不多!但这小子主要是替礼妃抱不平。自从阿萝被发配到香山之后,原本那些整日围着她打转的西洋人,一次探望都没有。如此现实的社交礼仪,张彝宪这小脑袋怎么能想通?今天好容易瞧见一个,竟然是为了看红叶!!!可得好好整治整治,想到此。张彝宪扭头一甩下巴。

    “甭废话,照打!打死算我的!”

    “是!”

    这些锦衣卫也是憋坏了。看管香山就不是什么好工作,这两年没少挨宫里探望之人的白眼,如今算这番子倒霉,打!

    可怜地托尔斯泰,双腿还没好利索呢,就又要受伤,好在锦衣卫打人有技巧,准备先用鞭子抽陀螺,好好耍弄一番之后,再下黑手。所以正在见痛不见伤的关节,刘惟敬打马而来。

    托尔斯泰每天的行踪,都有人汇报给刘惟敬,他虽说还是正六品的医官,但身为御前理藩分议大臣,这地位已经不低了。他很清楚,香山那边是块禁地,牛鬼蛇神山下游走,托使节一定会出事儿,这才迅速赶了过来。

    “既然刘医官出面了,那就算啦。但咱家只数十下,要再睁开眼,还能看见有闲杂人等,别怪出手不留情面!”

    说完,张彝宪闭上眼睛,开始数数!刘惟敬可不敢得罪他,连忙张罗着把托尔斯泰给运走了。当身后传来变态者的奸笑时,托尔斯泰惊魂未定:

    “刘,谢谢您,您又救了我一命!”

    “呵呵,那里,那里!我中国的规矩多,以后小心点

    “是,是!对了,刘,你们有什么新地想法了吗?”

    “这个…,”刘惟敬稍作沉吟,国家那边已经同意自己先行试探了,今天既然又见面了,倒是可以说一说:

    “我因为给你诊病,已被国家任命为主议之人!”

    “哦,太好了,只要我们两国能够谈判成功,我们双方的历史,都会铭记我们的功绩!”

    “嘿!我说刘大人,这特么番子原来会说人话啊!”

    还没等刘惟敬回话呢,旁边的六个雇佣随从急了,好么,这段时间可把他们给折腾惨了,连吃饭都要比划半天,这下倒好,全被骗啦!

    接下来就是一通谩骂和殴打威胁,都被刘惟敬给制止了。但六个人立刻赶着马车把托尔斯泰给“解雇”了,没办法,刘惟敬只好让托尔斯泰坐自己的马,他反而牵着缰绳,开始步行。

    “刘,您前后救了我三次性命,现在又把马让给我骑,真是不知道怎么感谢您!”

    “好了,客套话以后再说,我先告诉你,从北京到贵国的莫斯科,往返路程是7个月,比海路节省了一多半地时间。我汉家君臣都很振奋!新丝绸之路的修建,势在必行。”

    “谢谢!”

    “不忙,”此时他们处在香山到北京之间,两侧的金秋麦浪,还有翠绿的果蔬点缀其中,再配上蓝天下的西山余脉。风景非常美丽。而这一切,都成为映衬着刘惟敬地背景,使得尽管他站在地上仰头看着托尔斯泰,却丝毫没有什么不平等地架势,

    “将来的谈判地点,不能在北京了。因为根据我们的传统,绝不在首都洽谈土地问题。希望你能理解!”

    “哦,我明白的,城下之盟。这是你们最不喜欢的成语,我说的对吧!”

    “…”刘惟敬愣了一下,随即洒脱笑道:

    “使节对我汉家文化,还真是了解。想来,我也该学学你们地俄语了。”

    “哈哈!”托尔斯泰得意大笑,随后两个人一边走。一边把一些具体事宜,提前进行了沟通。

    1.李定国守卫地北海望海堡,将成为两国谈判地正式场所。

    2.两国盟议内容,将分为三个阶段:互相提出要求;针对可以迅速解决地条款,进行最终定稿;分歧较大的争议问题,商议出双方可接受的解决方法。

    “嗯。不,不,不,这不公平!”托尔斯泰连忙摇头,“你们有七个月的时间提出要求。我们却最多只有谈判前期的14天时间。这不公平!”

    “没关系地,”刘惟敬傲然一笑,“使节完全可以写奏报给你们的沙皇,把这些情况都说清楚,有什么要求,到谈判时再提交。也都来得及。相反。你们提前7个月知道了我们的要求,对我们才不公平呢!”

    “呃…。好吧,第三条是什么?”

    3.既然中国允许俄罗斯东正教,可以来华传教,并且修筑教堂。那么俄罗斯必须对等接受中国宗教的传教行为。

    “啊!我知道,”托尔斯泰很高兴的点点头,“这是你们已故首相温(体仁),所提出来的《平等国民待遇》,这很公平!我甚至现在就可以同意。但我想知道,是你们地什么宗教,道教、佛教,还是儒教?”

    “呵呵,儒家不是宗教,”刘惟敬苦笑一下,“是我们道教的分支,善友教。”

    “善友教?可是,我翻看过你们的《三坛大会讲经辑要》,里面似乎没有善友教啊!”

    “哦,这是龙虎山天师教的一个分支,意思是所有的教徒,都是善良地朋友。你知道地,就好像我家天子不能轻易出巡一样,龙虎山天师教,也不太好轻易出去。善友教就担负起这个任务。”

    “好吧,不过传教的效果,不能体现在两国协议中!”

    刘惟敬不置可否的笑笑,他知道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很有信心。但是,善友教是个什么性质,老托可就不知道喽。

    4.启动贺举制度,两国都可以选派少年,对等派往对方境内学习文化、军事、甚至包括木匠、石匠等技术,并对等提供全额奖学金。

    中国这边,俄罗斯少年毕业后,可由俄罗斯接回。但不排除有不愿意回去的,那么这个比例,约定在9年9人,这个看起来好像跟废话一样!实质上,暗合中国科考,每三年点选一榜三甲,每九年可不就这么多人嘛。但每年人数并不固定,以9年为一个周期,今年、明年、后年,也许一个也没有,没准儿到了第四年,一口气留下8个。

    5.建立逃人制度,针对边境之间的逃人越境问题,两国理应共同出兵,协同打击。并且约定好,逃犯逃到对方国境后被俘,必须立刻交还原属国。包括尸体,和随身携带的财物。

    “且慢!”托尔斯泰很敏锐,他立刻想到了雅库茨克地那133名逃犯,

    “针对逃人建立合作条约,这点没什么问题。但如何界定罪犯呢?总不能任意指认吧?”

    “是地,使节的顾虑我们很理解,”刘惟敬知道,这条就是为了那个月亮河设立地,“届时,我们双方要互换两国的法律文献,然后以国境为分界点,在哪一端触犯法律,就算那个国家的逃犯。触犯对方法律的,交解对方。触犯本方法律的,由本方审判。”

    “那特赦令呢?”托尔斯泰还是觉得不对劲,他立刻想到后手,“要知道。贵我两国的皇帝陛下,都拥有签发特赦令的权力。如果根据《平等国民待遇》地标准,特赦令理当拥有通行的特权!”

    “哈哈,这就是我们正式谈判时的工作了。现在就谈,你我都没有这个权力!”

    6.允许通婚。所生子女,国籍从父。

    7.榷关建设,成立中俄新丝绸之路公司,共同招募两国民壮,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