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熊的抉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熊的抉择 (第3/3页)

消息,然后再开始按流程工作,倒也没什么问题。

    此时,办公室里只有大熊一个人半梦半醒,他的管家阿全,则逗留在外面打探消息。只有隆臣才有资格带着管家来办公,而隆臣的管家,除了照顾老爷们的生活起居,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信息交换。

    过了有一会子功夫,熊全才轻手轻脚的走进来,一边无声的收拾桌上的早餐,一边观察老爷的神态。

    “阿全,”熊文灿毕竟是传统中走来的文臣,早睡早起惯了,这时候根本睡不着,知道管家进来后,他立刻轻声开口,阿全也默契的停止手下的活计,垂手躬身等候老爷的指示:

    “有什么新消息吗?”

    “回老爷,杨黑子昨晚上又干了一个通宵,听说是在安置边军诸将,万岁那边要全臣之谊。”

    “嗯,这是当然,”熊文灿冷笑一声,“杨黑子秉性太狠,根本不了解当今圣上,其实说起来,如果左良玉现在反正,他的下场也不会太差。”

    “是,是,老爷说的是。”阿全一边附和,一边凑得更近一些,“老爷,我还听说,皇上非常喜欢推窗之论,似乎太子那边,也有这层意思。而且昨天下午,太子择礼的事情也定论了,菜岂无名,授民以渔,被皇上赞了一声好字。”

    “哦?”熊文灿皱了一下眉,“推窗之论,授民以渔,嗯,我知道了。你去吧,估计今天的早朝又停了,但你还是盯一下。”

    “是,老爷。”

    熊全端着早餐托盘出去了,留下熊文灿一个人。大熊起身,来到窗前,挑着帘子望外看,从这里可以窥到杨嗣昌的办公室,此时窗户大开,显然杨嗣昌还在精精神神的干工作呢。

    “哼,自找麻烦,”熊文灿喃喃自语之后,转身回到书案前,提起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推窗之论”

    写完之后,大熊又闭着眼睛摇了摇头,他其实非常反对“推窗之论”,但眼下既然皇上要一力推行,外加杨嗣昌这样的文官集团也有抱团的迹象,他只能转变立场,一力支持推窗之论了。

    大熊和卢象升属于激进派,他们反对“推窗之论”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为民置产”这个政治纲领。杨嗣昌等人虽说没有公开反对,但从目前的各种迹象来判断,偏保守的文臣也都反对“推窗之论”。

    也就是说,无论是保守党还是激进改革党,都反对这个由黄宗羲提出来的妥协性政策,只不过大家的出发点不一致罢了。而且同样阵营的不同人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卢象升是推崇大国民制度,他的分田制,就是让国家把田地尽可能多的分给百姓,然后以国家名义占用一些资源。这样的体制下,国家是虚拟化的集权,百姓是实际占有的私权,中间的官吏属于代办者,不具备任何意义。

    但这样的制度当然太过激进,熊文灿就率先反对,因为大熊是税制推崇者,他亲手厘定了全国各行业的税率,他也是一名“超额累进税率”的大师级人物,由他制定的税法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精神:收入达到什么程度,就配比上相应税率,各个级别的划分,以大量的实际考核为依据,起码在现阶段是趋于合理。

    而通过税制来统管国家,恰恰是大国民制度的延伸,在大国民前提下,增加了政府的实际权力,官吏的统管权力相对归属在政府治下,属于大国民、大政府、小官吏体制。

    所以在这点上,他与卢象升属于同样的激进派。但也相应照顾了官僚的情绪。

    不过现在的黄宗羲理论,则是一种大国民、小政府、大官吏的体制。整个推窗之论的理论体系中,全部资源其实掌握在国民(草根+精英)手中,只不过以国家的名义投资而已,整个精英阶层包括官僚、乡绅、贵族则处于经营者的地位,多数草民只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和分配权则归于庞大的官、绅、贵体系,虽然其结果是让所有的草根拥有一份美好的生活,但整个过程中,政府和草民参与操作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是已经沿袭几千年的精英阶层。

    这是熊文灿最反对的。

    大熊的理论是,什么都可以花钱买,大家赚钱就是了,何必非要争个名分?大家和气生财不好嘛,只要国家税制完备,然后通过财政下拨投资、经费、薪酬、奖励等方式,官僚们可以悠哉游哉的混混日子,然后享受国家放开经济之后的税收成果,何乐不为?

    “哼,这些个死脑筋,不就是嫌这样赚钱来得慢嘛!”

    熊文灿又自言自语起来,一份钱,分十年定额收取;或者一次性拿到。如果让他选择,他更喜欢前者。因为他是福建出来的官员,商业发达地区的人们,思维中都有了既定的概念,那就是收入越大,风险越大。如果将高额收入分成了十年,那么分摊到每一天的风险,则可以完全归零。死罪被分割成3650份,那还能死吗?

    毫无风险的获得收益,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怎么那群家伙就想不明白呢!

    熊文灿的这个理论,从他当初力主招抚时,就已经逐渐成型了,他始终认为,国家差点被变民军给搞崩盘,就在于缺钱,不仅国家缺钱,百姓也缺钱。而缺钱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官僚们下手太毒,非要一次捞个够本,结果酿成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险境。所以当初他力主招抚的理由就是,把吃进去的吐一点儿出来给那群刁民,变民军的乱子何愁不定?因为如果刁民不穷,那么山水有佳音,不闻恶与罪了。

    而现在沿江六省的叛乱这么大规模,国家居然还可以从容应对,根源就在于有钱,不仅国家有钱,老百姓也有钱。有钱的人,通常就丧失了勇气,活着可以享受生活,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这样的人越多,国家就越安定。多好。

    除了这些颇有道理的观点之外,大熊这家伙还有一个潜意识里的想法:如果所有人都不缺钱了,那自己贪污的事情,也就不算事儿了。所以不仅全体官员要有钱,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最好多一些。

    而且最好这些钱都是老百姓创造的,这就好比地主老财,自己不用干活,只要把田亩出包给长短工人,然后通过税赋、财政的形式来坐享其成。官僚永远悠闲,只是负责记录帐目,就可以拿到合法的高额收入。百姓则忙碌的幸福快乐,手里有余钱给自己置办新衣服、新房子,这才是大同社会嘛!

    “授民以渔,授…民以渔,”熊文灿下定了决心,“既然太子也有为民争利的心思,但却要专注于这个“授”字,也罢,也罢,推窗之论,我便也支持吧。”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