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落子争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十五章:落子争先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清晨的集市上人声鼎沸,初升而且明亮的朝阳,被建筑物和人群分割成一道又道的金光,随着风,随着人的身形,仿佛充满灵性在上下左右的舞动。

    黄灿灿的柠檬摆成了金字塔形状;红彤彤的苹果却盘成了一个方阵;还有大块大块雪白色的蜂蜡,半透明的六角孔洞,映着太阳的光芒。平滑的切口处,半凝着诱人的光泽。

    各种服饰、相貌、胡须的商人身旁,总会站着一个小仔仔,或者小妞妞,那又圆又亮的眼睛里,充满了纯净的色彩。孩子们的好奇,和商人们的精明,完美的在叫卖声中融合到一起。

    这里是远离内地的边区,所住的居民也多是异族,如果不是行走在街上的军人----军管制下掌控实权群体----都身着大明袍甲,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身处异国的错觉。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尽管这里是祖国的土地,却充斥着异域风情。让人全然陌生之中,又透着几丝自豪。

    集市尽头,有一座二层茶楼,这是这里唯一具备中国元素的建筑,当然也是这里的最高建筑,当太阳越过她的飞檐时,集市开始。当她的身影缩进回廊时,集市终止。

    除了具备报时的功能之外,这里还是中国人的聚集地。楼上楼下或者忙碌或者悠闲的客人与店家,统统都是中国面孔。相对来说,二层的客人比一层要少一些,也明显更闲散一些。坐在二楼大模大样的浅酌,听着一楼传上来的喧闹声,那感觉一定很飘飘然。

    一楼是个大敞间,很多人都是站着吃喝,就着一大碗热茶,吃下几个烧饼的,是那些脚夫。正一群人围着赌钱的,是矿徒。还有几个轮流用一个碗喝茶的,是刚刚移民到这里的猎户,脚下肩上,是成捆的毛皮山货。

    一个邮差,急急慌慌的从里面跑出来,一边还整理着自己的帽子,那是装饰了一个后翘尾羽的毡帽,因为大明邮差的标记,是青鸟。

    邮差也不喝茶,也不吃饭,从怀里掏出了一枚银币,直接就投入到赌桌旁,因为他是官差的身份,所以一个矿徒们很默契的把自己的座位让他来坐。

    邮差在官方文书中,用“青鸟吏”这样的雅语来称呼,但在老百姓的嘴里面,他们则变成了“六九哥”。

    呵呵,这是当今大明天子小朱所犯下的众多错误中的又一个,他当初竟然想用“陆机黄犬”做为邮差徽标,而“陆=六”;“狗”在广东话里与“九”同音,于是“六九哥”也就成为邮差的代名词了。

    眼下这位一大早先耍钱的“六九哥”,很快就输光了饭钱,气恼的将帽子下的细绳系紧,随手端过别人的茶碗,外加别人的烧饼,骂骂咧咧的往外挤,一边囫囵的吞咽下去。才来到大街上,乖巧的店小二已经牵过了驿马,“六九哥”翻身上去,把空碗甩给小二,带马就要走。

    恰在这时,人头攒动的集市另一端,远远跑过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手中高高举着一封家书。

    “六九哥,六九哥…”

    “驾,”邮差双腿一夹马腹,口中大声吆喝,就这么简单,驿马就在人群中肆无忌惮的冲起速度,在一片惊叫怒骂声中,驿马竟然敢横穿集市,在经过小伙子的时候,“青鸟吏”马上一探身,长臂舒展,已经把信件夺了过去,随后高声怒骂:

    “下次早点儿!害得老子输钱,…”

    最后的余音,显然是骂人的粗口,但因为人马都已远去,听不真亮了。小伙子欣慰的擦了把汗,随后傻笑着,目送邮差的背影。尽管身边的人群出于报复,成心挤撞他的身子,但他的脸上,满是幸福的陶醉。家书寄走,仿佛娘亲就在眼前。这种情感上的寄托,又怎会不感动人呢。

    在红日与大漠映衬之下,青鸟吏的一人一马,折腾起大团烟尘,正向着远方的白云驰去。

    “嗯,这才是老兵的样子!”

    二层楼上,看到这一幕场景的客人中,有一名身着七品将军服,他开口赞完,还不忘扭头跟旁边的文士做解释:

    “军人嘛,有时候稍微粗野一些,但只要能尽心完成本职,略略放纵,也未尝不可!”

    “…”文士没说话,但他显然也不是那种矫情的人,对于邮差刚才“鱼肉乡里、纵马扰民”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是了。当然,如果刚才邮差胆敢不收信件就走,他一定会拍案而起。

    这两位不是别人,刘惟敬和他的随行武官小姜。

    小姜原本是北京巡捕营的下级军官,因为机缘巧合,被国家强行转职为外交人员,成为刘惟敬的助手,共同来到北海省、望海堡,参加中俄两国划界、通商、筑路和谈。

    由于刘惟敬是个工作狂人及多面手,梅家皇商在俄罗斯的发展良好,所以很多细节上的事务性工作,与小姜连根儿毛的关系都没有。大面儿上的事情,因为有李定国再次镇守,也没他插手的机会。所以小姜这个职业角色,貌似可有可无。

    但外交武官的职业特色决定了,其象征意义永远大于实际工作。无论如何,国家的军事标签,不能由边军背景的人来承担。否则还了得?所以他再是闲得一佛出世,二佛跳墙,40天胖了三圈,他也必须全程在场,虚职,有时候是国家政治的需要。

    最近两天,外交谈判工作还算顺畅,修筑新丝绸之路,只不过是最主要的一面,修路背后的合作、通商、开发,都被赋予了极大的外延。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这次算是开了洋荤了。中国的丝绸、茶叶、棉毛巾、瓷器、景泰蓝、毡毯毛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急于获得的贸易资源。有了这些,就算国家不富裕,他们国人(其实是贵族)也会抄上一把大财。

    更何况还有倍受中俄两国政界高层信任的梅家皇商在帮忙打理,大家在第一阶段的谈判工作,开展顺利。

    目前已经谈到关于海关、驿站、佣兵登记等方面的合作了。

    但进程顺利,却不掩刘惟敬的愁苦,眼见自己的恩公外加顶头上司,最近几天睡觉也不好,吃饭也不香,小姜今早强拉着刘太医来茶楼吃早茶。人嘛,都会有抑郁的时候,越是这节骨眼,就越应该往人堆儿里扎,居于闹市,见闻熙熙攘攘,对走出心理上的阴霾,是有帮助的。

    眼见刘惟敬一副恍惚的神情,小姜只得没话找话。

    “大人,您写家信了吗?”

    “呵呵,写过了。”刘惟敬知道,小姜对自己抱有感恩之心,所以也很领情的有问有答,只不过,笑还不如哭呢,声音沉闷而且干哑。并且提及家信,就不得不想到他的弟弟刘梦云,此时此刻,兄弟二人一南一北,都在为国而劳。家信能否寄到高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