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军神裁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四章:军神裁决 (第2/3页)

    这种阶级烙印所造成的伤害,其实是古代中国普遍存在的。理解了定国忿怒的刘惟敬,赶紧一举杯,

    “好啦,好啦,英雄莫问出处,男儿岂畏寒苦!如今我大明天下,谁人不知你望海李定国的大名?再想罗刹人那里,那个不知道北海军神的威名?既然将军已成英雄,则前尘往事,都是口中传奇。来,在下敬将军一杯!”

    “哈哈哈,说得好,”李定国仰天一笑,“听这席话,倒显得我落下乘了。也罢!”随后不端酒杯,却用手指沾着酒水,在桌子上画了纵横几条线,

    “刘大人,您虽为钦差,却本为太医。这几日看你走访军营,发觉你所学极杂,也很精通他们欧罗巴的医术。但你可还记得,那天干地支柜吗?”

    “哦?”刘惟敬先是端着酒杯一愣,随即惊喜的站起身,不顾杯中酒水淋漓,躬身施了一礼,

    “将军可是要我,按照药柜的方式,来做这北地划界?”

    “不错,”

    北海军神点头微笑,以示赞许。随后两个冰雪聪明、又惺惺相惜的文武天才,握手把臂而笑。

    中药里都有药柜子,从上到下,竖着是十排小抽屉,横着是十二列,每个抽屉存放三味药,这样计算,整个一面墙的天干地支柜,可以同时存放360味中药。是中医通过数千年摸索总结出来的器形。

    每个抽屉都很长,里面前后用两个隔板,区分出三块存药区间,最里面的那味药的名字,通常要横向写在前脸儿上方。然后左边竖着写的,是中间隔断的药。右边是最前面的。

    这种药柜子对于刘惟敬来说,非常熟悉,那么李定国忽然这时候提出来,其意义,就是帮助刘惟敬完善“井”字格方案,以便在“中俄两国北海谈判”中,占据主动。

    当初在北京香山脚下,刘惟敬曾经代表中国,向托尔斯泰单方面提出一个“井”字格方案,“井”字中间的方形区域,将整个贝加尔湖东、南、西、北四个极点囊括进去。然后再根据其余八个方位,来界定两国疆域。

    这点当然是对中国人最有利的谈判原则,但当时以及现在,托尔斯泰都以“地图比例过高,一条线再怎么细,它如果放大到广阔的土地上,也将变得十几里宽,那么除非有解决这种“红线宽度”的办法,否则“井”字格方案,绝不能采用”这个理由来回绝刘惟敬。

    人家托尔斯泰说得确实有道理,两国边界线,就算要在中间来个军事禁区,也别太过分了。好么,十几、二十里宽的国境线,这确实有点儿不对劲儿,但刘惟敬的“井”字格方案,皇帝小朱又赞赏有加,因为这种九宫图如果被俄罗斯接受,中国可以保五争六夺七,将来以贝加尔湖为界,中国人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将是世界第一。

    因此刘惟敬这次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希望通过李定国这样熟悉当地事务的军界翘楚,来想出一个方法出来。让俄罗斯接受“井”字格方案。

    而李定国的“天干地支”方案,不仅扩展了“井”字所划分出来的九宫区间,还将整个中国北方的土地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方格子,同时他还提出了先、后方针。

    这密密麻麻的方格子,按天、地、人、和划分出四个等级,像贝加尔湖所在的方块,属于天字号,中国人必争无疑。至于说贝加尔湖以外地带,一直延伸到北、东两个极点,可以慢慢甄别、勘察,按照矿藏、土地、江河、物产来恒定标准。

    这样就避免了一个逻辑漏洞,北海以东算中国的,北海以西算俄罗斯的,如此模糊的划分原则,就造成东北方向的广大土地产生了争议,你说是东,俄罗斯人认为是北,纠缠不清,早晚得由争论变成战争。既然如此,索性就先把简单问题搞清楚,随后争议地区、争议问题由中俄两家共同出人、出资,一个方块一个方块的去测量土地、绘制图谱。每个方块的面积,以贝加尔湖区间为标准,只有一个区间定下归属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区间的探查。在归属权未定的情形之下,所发生的所有事务,都归由两国共同决策。

    这个共管设定,就是针对luha河城堡的。那个地方现在由俄罗斯的一群逃犯建立了一个城堡,为首之人叫做瓦西里(托尔斯泰笔记中的“v.b”),那么这个瓦西里目前所在的区间,属于第三探查批次,在这之前,如果李定国寻到了瓦西里抢劫、杀人的罪证,则中国人便拥有了一半的审判权,即便由沙皇特赦,他也必须接受惩罚。死刑是不会了,但中国监狱里面的猫腻,可谓是世界之最。

    这样算来,李定国、刘惟敬两个人,等于替世界设定了两大三大外交原则:

    首先是司法权真正平等,这是两国外交的重要组成;其次是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无争议的先合作,有异议的先搁置,但搁置绝不等于让步。合作与争夺,同时行进;最后一个就拿本次谈判来说,不仅要完成条约的签署,尽快划定北海归属,还要尽可能的保留后路,以保证在未来、未知的领域内的最大利益。

    这才是国家谈判。凡是达不到这三个要求的两国协约,都等同于丧权辱国。

    敲定这个原则,就该由中国人主动提请和谈会议的召开了。但在这之前,他们要先见证一场有关于承诺的悲剧。

    三天后,连刮了两天的东风之后,贝加尔湖一带的林木,冒出了淡淡的嫩芽,这清新的绿色,仿佛一层轻纱,染绿了蓝天上的云朵。起伏连绵的山峦,静静的横亘在远方,就连向来澎湃的湖水,也变得温柔起来。

    在这片美景之下,一场注定充满死亡的决斗,已经开始。

    决斗场的位置,在北海望海堡的西北三十里,由于这时中俄两国尚未签署任何条约,所以这里算不得法理意义上的中国领土。也就是说,托尔斯泰与约翰船长的决斗,是在中国境外。

    但在这个鸟语花香的春日清晨,北海岸边小树林前的这场决斗,仍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贵族决斗,尽管跟中国人没个鸟关系。

    “弗拉基米尔大人,”哈伊格尔这个无良翻译,领着一群乱七八糟的跟班,也前来旁观。他其实非常兴奋,因为不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