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北海军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三章:北海军神 (第3/3页)

车架不缓!”

    “哦?”刘惟敬一愣,李定国的名气虽然不小,但在刘太医这样的书生眼中,终究草莽出身,如今想到国策,他还是不太相信的。

    眼见他这幅表情,李定国也不觉得别扭,只是微笑而又自信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国家既然在兵部之外,加设了参谋总部,今日定国便提一个四字原则:各司其职。解释来说,就是武将主军,文官主政”

    “…”

    随着李定国的侃侃而谈,贝加尔湖面上的雾气,开始转变成暴雨。但两个人都没有察觉,尤其是刘惟敬,每多听李定国讲一句话,心中的敬服之心,便增加一分。以至于到后来,两个人不拘礼节的坐在了城堡的飘窗下,不顾海风肆虐,大雨滂沱。

    刘惟敬原本的任务是告诫李定国,随时做好监测曹变蛟的动态,因为咏归堡划到曹变蛟名下之后,他所统御的西北蒙古,地域广博,人员众多,稍微有人蛊惑,很难说结局是什么。中国人的政治特色就是互相牵制,让李定国监测曹变蛟,让满桂监测李定国,这是目前已经设计好的一个主控网络。

    但李定国、白文选二人能有今天,全赖曹变蛟的提携,因此刘惟敬此次也有试探之意,如果李定国稍有犹豫,国家后续手段一定会跟进。到那时,伤感情的事情,就会出现了。

    所以当北海军神李定国提出一个方法,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军制问题,对于刘惟敬来说,确实是一个惊喜。

    目前的征北军系中,蒙古人只认黄得功、曹变蛟、申甫这三个人的名号,其中申甫远在国内,黄得功身体不好,所以曹变蛟成为中**界在蒙古这边的代言人,可谓是顺理成章。李定国可以监测曹变蛟,但问题是万一被曹小将军觉察到此事,非出乱子不可。所以中国传统上的互相制约军制,在这边不起作用。

    而李定国、白文选二人,虽说在蒙古人心中算不上天神级人物,但在俄罗斯境内的名气却非常巨大,一堆一堆的哥萨克,都被白、李二人给打得头破血流,这就让李定国的心气提的很高,他又原属于曹变蛟建制,所以让他干“卖友求荣”的勾当,他放不下这个身段。

    后边是国家要求,前面是恩帅恩友,李定国万般无奈之下,忽然能想到“各司其职”的方略,全都是被逼出来的。

    首先他就提出来,目前国家在军队上的管理机制太过复杂了,参谋总部的主官都是军人出身,负责指挥权,兵部的主官都是士子出身,负责领导、叙功、后勤权。同时五军都督府、各地总督(督师)、都指挥使司、巡抚、卫所千户都还存在,放眼望去,简直是一团乱麻。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麻烦,军队无非就是六大权限,训练、装备、后勤、参谋、升降、作战。军人的事务,可以放手由军人来管。其他行政上的工作,大可以普及监军制度。所谓普及,就是将原本大军才会配置的监军官,给延伸到基层单位。每队(50人)设一名具备文官背景的监军。

    这样的安排,是有着成功案例的。当年兴隆山会战,国家选派周胤、马世奇等八名举子官出任监军,不仅战事获得胜利,还锻炼培养了周胤、马世奇这样的优秀官吏。如今谁不知马郎的大名?

    训练由武学分担,装备由工部、科学院、参谋总部来协管,临战调兵由武英殿分议来做出决策,参谋总部负责选拔人员和制定战法。升降、后勤由兵部来管理。日常的行政管理,由各级监军(指导员)来负责。这样的文武搭配方法,不仅解决了前期由于摸索中改革的混乱状态,还可以切实做到军为国有的政治目标。

    其次,李定国借着这次谈判、曹变蛟与黄得功软性换防、国家要求他负责监测曹变蛟等多个事件,顺势提出了“军不主民政”的原则。目前征西、征北、辽东、东江四大军系的驻扎地域,仍然属于军管制度。就是说军队主将对地方上的民、法、财、政,都有绝对的发言权。这种模式只能说是暂时机制。但古代中国的传统,就是如此,谁也没办法。更何况军管制可以做到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管理效果。倒也不失一个良策。

    可要总这么下去,兵为将私这种痼疾,就永远不会杜绝。因此现在,该是国家敲定一个成熟政策出来的时候了:

    战争刚刚结束之后,可以实施军管制,毕竟军人流血牺牲的,在国家补贴不可能无限发放的前提下,适当的给他们开一个小口子,权当是抚慰哀伤的心灵了。

    但这样的制度不可过长,最长最长不要超过三年,从战事尚未结束时,国家行政方面的文官就必须介入,等到三年过渡期结束之后,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立刻转为正常而又传统的“父母官”制度。由文官来分管地方事务,军人抽身而退,仍然保家卫国,却不得再干预民、法、财、政。

    这么一看,李定国方略就分为两大方面,普及监军,军管过渡期。

    这两个制度,表面上看,似乎仅仅限于武将和文官之间互相划分清楚责权利的制度。实质上,是李定国比较和缓的规避中国政治中的最后一个政治课题。

    官商直接勾结,必然导致政府的黑道化管理。如何让小民不再饱受盘剥,挣扎在凄风苦雨中苦盼有人带领他们武装暴乱。是摆在任何一届政府面前的头等难题。

    所谓黑社会体制,就是流氓恶霸具备政策权,只有先答应缴纳保护费,才允许营业。不交钱,就砸场子。小民辛苦伐木烧炭,缩在城门外的柳树下,一直等到天寒地冻,方才去城里贩卖,为得就是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可谁料想,一道黄绫系上牛头,整车的木炭,就被抢走了。

    古往今来,小民的苦楚,就源于官商勾结,并进而引发政府的黑道化管理。

    做好该做的事情,不要越线捞过界,这就是李定国方略的精髓所在。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