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各有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各有所 (第2/3页)

咱们两家都用得上。”

    哥俩的心结其实很容易解开,郑三俊之前只是有些郁闷,为了帮老梅夯实“重病”借口,竟然被杨嗣昌给钻了空子。要知道他可是次辅,又负责对俄事务,如果借兵俄罗斯地方略,由他做出,岂非不是完美?

    人嘛,野心总会有。但前提是,当心中想到了一个金点子时,或者当着老大的面儿,侃侃而谈。或者在众目睽睽之下,一鸣惊人。那么请问,你有没有勇气去做呢?

    郑三俊有能力,也有经验。杨嗣昌的对俄战略,其实给他一些时间,他也同样可以想到。但他总是缺少点儿魄力,下决心的过程很多时候都过长、过缓。而且对于既定的规范,永远充满敬畏感。如果有人告诉他:“杀死太阳,你就是天”,那么他通常会反问一句:“原来的天呢?”

    这个毛病,他自己也时常察觉,因此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郑三俊总会微笑着想:自己能有幸在明君圣主御前,担任七年群辅,外加七年次辅,这荣耀足够了。纳米现在最重要地,就是为后人做好铺垫。郑、梅两家的教育很成问题,一堆地子侄,竟然没一个能考中进士,这可绝不是什么好现象。

    所以当对俄贸易归并给他时,郑三俊知道机会来了。国内皇商制度,已经彻底坍塌,将来一定是国家和私人共同经营商贸。那么购销何种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是他以半强迫手段,逼迫梅家成为对俄皇商的全过程。而究竟是“强迫外人、还是强迫家人”去做其不愿意做的事情,恰恰是一种“魄力”地体现。

    在俄罗斯这两年多、快三年,梅道嘉本人苦不堪言,他宁肯要国内地一个员外封赏,也绝不稀罕俄罗斯的狗屁男爵(当然,如果是大公,倒还可以商量)。

    但梅家地下一代梅信喻,却非常适应这种状态,去年,甚至还伙同太子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家族、王后娘家斯拉夫斯基家族、太子妃娘家多尔戈鲁基家族。等等几家联手,竟然把原俄罗斯最大,也是唯一皇商地莫洛佐夫给打倒了。理由非常非常恶搞:

    “莫洛佐夫赠送给沙皇陛下的复活节彩蛋,不能够拆分。”

    俄罗斯民族,对于复活节彩蛋情有独钟,而且也有着独特的艺术品位,纯金、纯银的彩蛋上面,往往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珠宝,华彩耀眼,精美绝伦。一般来说。彩蛋同蛋托都是可以分离的,如果出现不能拆分形制,往往是因为专门设计。

    让莫洛佐夫倒霉的彩蛋,是一辆马车造型,彩蛋就是车厢,在黄金与宝石的堆砌下,煞是好看。但多尔戈鲁基男爵,用他短粗的手指,生硬的把彩蛋掰碎。然后愤怒地吼道:

    “沙皇陛下,请您看清楚,在彩蛋和托架的连接部位,居然连一片云母石都不舍得镶嵌。收到这样一个,连征收“树皮鞋税”都要反对的吝啬鬼的礼品,是对您最大的侮辱。”

    沙皇米哈伊洛维奇,一如既往的喝大了。因为中国人酿造的美酒,对俄罗斯人的诱惑力,不亚于伊甸园里的那颗苹果。但他也不想想,工艺品衔接部分,凭什么要做装饰?老百姓没钱买皮靴,才想到用树皮、木片做出鞋子来穿,这,居然也要征税!!!

    也许是之前地枕边风吹得恰到好处,沙皇不过是想寻找一个借口,来霸占莫洛佐夫地家财罢了。于是莫洛佐夫被绞死。庄园和产业被没收,名下的农奴被瓜分,雇佣的哥萨克,被砍头。

    也自此,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就全然落在了斯拉夫斯基、多尔戈鲁基两大家族的手中。这两个家族还同时拥有一定比例地军权,斯拉夫斯基团、多尔戈鲁基团,都是火枪兵编制。

    而梅信喻、瓦西里托尔斯泰、安德烈托尔斯泰这几个人,也就正式成为太子身边地大脑。对了,蛊惑莫洛佐夫反对征收“树皮鞋税”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梅信喻。他地理由是:

    “中俄贸易后,单单关税就足以满足克里姆林宫的需要。因此,反对一个小税种,提出一个大税额。这是一种功绩。”

    然而被书记官。瓦西里托尔斯泰做过手脚的议事程序,却刻意将“大税额”放在最后。把“小税种”提到了最前。莫洛佐夫就这样被玩死了。但不管怎么说吧,大家都是出于对俄罗斯的“爱”,才“忍痛”做出了选择。两大家族的外孙、女婿,俄罗斯太子阿列克谢,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赫赫战功了。偏偏克里米亚战役又输了,嗯,不好办啊!

    这也正是安德烈托尔斯泰急于从大明借兵的原因之一:借到兵马,打败克里米亚;太子通过“合法手段”继位成功;以沙皇的名义,联合北欧人,把土耳其人赶跑;修筑“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地桥梁;瓷器、茶叶、丝绸、景泰蓝、美酒、烟草,经过漫天大雪和阵阵冰雹的洗礼后,登陆欧洲;以经济手段,摧垮新教集团的经济优势;利用陆路的通畅,来抵消海运的兴盛;俄罗斯没有出海口,里海那里有土耳其人,波罗的海有瑞典人,现在的不可能同时与世界为敌,因此联合东方的中国人,联合西方的北欧人,先打败土耳其获得出海口……。

    完全可以这么说,托尔斯泰家族,是一个拥有高智商遗传特征的伟大家族。他们对俄罗斯地忠诚与热爱,值得所有人尊重。同时,他们家族,几乎每一代的男丁,都具备很强的文学素养:

    上帝\交给我一个使命\拔掉胡子\把女人们赶进舞厅\战争的悲惨与昂贵\可以通过贸易来积累\过来吧\瑞典、罗马、阿姆斯特丹的商队。

    我如一朵雪花\第一次走出天堂\我如一滴甘露\第一次浸透俄罗斯无边地边疆\南方地异乡\成为我的乳娘\西方地海洋\也是我的故乡。

    在梦中\我看见了你\你的头发好长\你的美\让我想起夜晚……。

    以上,都是安德烈托尔斯泰在这几年里写地诗。很滥,却饱含激情和对国家与民族的热忱。也正是因为这些歪诗,获得了皇储小姨子的芳心,

    不过说起来,这些诗歌之所以不忍卒睹,也许是因为翻译者的水平太差。梅信喻、白文选等人虽然略通俄语,但对于诗歌中的古体字,却并不认识,于是著名的北海城翻译官哈伊格尔,进行了非常不敬业的翻译工作。

    “这简直是个浪荡子啊。”浸淫中华诗词数十年的郑三俊,看完这三首诗,气得差点反胃,

    “以后像这些淫词浪曲,就不用给我看了。”

    郑三俊刚刚说的,要注意搜集一些细小信息,梅道嘉就想起来托尔斯泰的诗歌,于是把其中“最好地”几首给默写出来。虽然内容过于直白,但兄弟二人。还是有所收获:托尔斯泰确实是一名胸怀大志的人才。国家的政策,要想通盘实施,就必须搞定这个托尔斯泰。现在的文臣系统,已经出现了比较详细的工作划分,郑三俊主要负责对外贸易和外交事务,所以有关中俄之间的谈判条款,基本由他来主持。

    现在的世界外交程序。都远远没有正式定型,西方的舞会、狩猎、宴会,东方的宴请、觐见,都是外交谈判地场所和媒介。所以今天虽然是一顿便饭,但也可以看作是两国之间,一场正式的谈判。

    中国的要求只有三个:出兵助战,现在不行,只能是选派最优秀的将士,去给你们当教官,帮助你们训练新兵;

    全面通商之后。真心希望俄罗斯人,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