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一群疯子 (第3/3页)
团结的阶层。
更多还要依靠他的性格魅力。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言行,是洪承畴成功的保障,一旦他做出了罪大恶极地事情。
他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卢象升也是一样,只不过卢象升更多是通过他的人格魅力,他品性高洁。
心地质朴,使得毛文龙这样地宝贝儿,也能够在他的影响下,成为国家与民族的大功臣。
可见卢象升地魅力之大。但这样的魅力。只能影响到个体,却影响不了群体或者团队。
驾驭政治党派的力量,洪承畴、卢象升等人,是永远不具备的。想到此,小朱感到一阵激动,到了今天,他才终于理解了这个时代地中国文人,这个群体需要地是精神沟通和利益交换。
事实上,任何政体。都脱不开这两种运作模式。先从精神上获取道德上的认同感,然后再从利益上,交换到互相支持的力量。
只要做到了这两点,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无往而不利。在熊文灿的提醒下。
小朱也显得游刃有余起来。不仅会同全体分议大臣,批准了熊文灿的四条计策。
还特意把今天一早给pass的使节召见,提上了日程。而且听风就是雨,让那位沙皇使节,立刻进殿。
安德烈.托尔斯泰,是瓦西里.托尔斯泰男爵的长子,前年夏天,他刚刚迎娶了俄罗斯王后的亲侄女,这就算抄上了。
他们父子都是俄罗斯皇储阿列克谢的高级幕僚。同时,他们也是梅家皇商地好朋友。
正是在托尔斯泰家族的推荐下,梅家皇商拥有了两个头衔:东南乌拉尔暨伏尔加河男爵、莫斯科东郊外国人村首席长官。
俄罗斯的贵族爵位,不同于欧洲传统,说白了就是没个准谱,基本上想怎么封,就怎么封。
大公给男爵当下属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所以梅道嘉的乌拉尔暨伏尔加男爵,基本是一顶空帽子。
但是:莫斯科东郊外国人村首席长官,这个位置就太牛了。现在地俄罗斯,还非常落后封闭,对于外国人地态度,排斥中带着依赖,倾慕中夹杂防范。
所以很多前来讨生活的外国人,都被集中安置在外国人村里面。这是一个童话之谷,诗人、画家、音乐家、舞蹈家、工匠、学者、雇佣兵……凡是人脑可以想到地人才,都在这里定居生活。
可以说,这是一扇轻轻开启的窗户,欧洲的文明之光,注定由这里开始,逐渐照耀到俄罗斯各个角落。
俄罗斯的有识之士并不多,就在这些贵族还在琢磨着,是否应该征收
“树皮鞋税”时,托尔斯泰家族已经敏锐的把握了商机。如果来自中国的皇商,担任了外国人村长官,则欧洲人就会对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产生浓厚兴趣。
托尔斯泰家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他们要搭建一条新丝绸之路,使得俄罗斯成为连接东西双方的桥梁。
当然,拼缝不赚钱,就没有投机倒把了。所以,俄罗斯沙皇的外甥女婿,安德烈.托尔斯泰上尉,带着两个任务出使中国:护送梅道嘉回国;借兵大明征讨克里米亚半岛。
梅家当代家主,现在算是幸运的快精神分裂了,拥有的荣耀越多,老梅就越是苦恼。
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江南,面对著名的俄罗斯冬天,他确实有点吃不消。
所以老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必须回国治疗!俄罗斯人万般无奈,只好提拔梅家长子梅信喻,接管外国人村。
然后再派遣托尔斯泰为大使随行,这既是国家外交礼节,也要借此机会前来解释一下:他们没想害人,真的,他们很爱梅家。
之所以沙皇会对梅家这么重视,因为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败了。
“伟大的中国皇帝陛下,伟大的东方之王,我带来我们沙皇陛下最最热情的祝福,希望您永远健康!”
“呦嗬!”小朱笑了,他没想到托尔斯泰的汉语会这么溜!
“你跟谁学得汉语啊,是不是梅道嘉?”
“请原谅,我伟大的东方之王,是梅信喻教我学…”托尔斯泰的主要目的,是前来恳求中国人,能够帮助他们对付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蒙古人。
从历史传承上论。克里米亚蒙古人,应该是窝阔台后裔,不过从血缘上论。
已经稀释了。但蒙古人的传统战法,却保持得很好:例如把病死地人畜尸体,遗留在敌人经过的路边。
以便让瘟疫蔓延;派遣小股作战单元去骚扰敌军,等到敌人分兵追击时,则利用高速机动性,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歼灭战;再就是袭击对方的后勤补给线。
促使敌人自乱阵脚。不战而亡。等等吧,俄罗斯人在克里米亚半岛上损兵折将。
而小朱前段时间,为了赢得郑三俊地支持,特意做出指示:“白文选带500锐骑,火速入俄罗斯,无论如何,都要保梅道嘉周全,不得有误!”可以想见,白文选这样有着丰富对蒙作战经验的名将。
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是多么宝贵地一笔财富。在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对战争的理解,让皇储阿列克谢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首先就提出来:应该组织人手去放火焚烧草原,不仅可以消毒,还可以大规模破坏克里米亚人的生存环境。
反正那地方不是中国。这建议提地。真不地道。其次就是严格指令性训练,敌人进入什么区域。
才可以出去迎击;敌人跑到多远,就不得再追下去;从军队指令性训练来看,中国人是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地。
第三,无论撤退还是进兵,时间和距离,最好做到变化莫测。今天可以疯跑三百里,明天、后天、大后天,动都不要动,不给敌人
“摸清意图和掌握规律”的机会。其他还有很多,但白文选只说三条,因为他可不想带出徒弟打师傅,罗刹人要是把中国人的军事经验全学过去,他的北海采莲堡,还想不想守卫了?
但饶是如此,俄罗斯人也受益匪浅,托尔斯泰的老丈人,沙皇王后的亲哥哥,密洛斯拉夫斯基率领的斯拉夫团,就采用了第三方法(最容易学),从容退回莫斯科,全军团只死了1个人。
为什么说第三个方法最容易学呢?因为放火也是个技术活,没点经验,容易把自己给烤了。
而指令性训练,又不可能短期速效。所以走走停停撤退法,就率先成为俄罗斯军队的第一铁律。
其实,中**队的撤退之法,又怎会如此简单?但再多,也不告诉你!
有了白文选地例子,俄罗斯高层就希望从中国这边雇佣军队,去替他们讨伐克里米亚。
这种
“由别人拼命,自己坐享其成”的计划,岂不是完美?
“嗬嗬,”小朱被气乐了,
“托尔斯泰,朕明白的告诉你,根本不可能!”说道这里,小朱站起身来,挺着不是很健硕的胸脯,手指着自己的心口,
“在这里,装着对所有华夏儿女地爱。每个人地生命,我都看重。我不可能让自己的子民,去替外人流血牺牲。你打错算盘了!”顿了顿,
“你回去吧,朕只能答应你:中俄通商条款,永远有效。”说完,小朱就想结束这次会面,但托尔斯泰噗通跪倒。
“皇帝陛下,您知道我们为什么非要征服克里米亚吗?”
“哼,”小朱冷笑一声,
“你认为,朕有必要知道吗?”
“不,不,请原谅我地失礼,我只是请求您,能听一听我们的想法,我们要通过克里米亚,来对抗土耳其人。一旦俄罗斯获得了克里米亚,进而同北欧联合起来,共同击败土耳其。到那时,新的丝绸之路,就将重现北方的冻土带上,整个欧洲的商人,都会经由俄罗斯来到中国。英国人的海上力量,就会极大的衰弱下去。您获得贸易利润,我们获得过路费用。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次合作。”俄罗斯人说汉语,是整个世界民族中最标准的。
这点很奇怪,也许是俄语中也大量存有平仄、声调的变化。托尔斯泰做为一个伟大的家族的优秀成员,他是一名合格的外交人员,同时也很有美学修养,说话就跟朗诵诗歌似的。
而且他所代表的欧洲政治习惯,给很多文臣都带来一个新鲜观念:经济战、外交战同军事打击紧密结合。
所以大家听到这些想法后,都没说话。就是小朱也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站定身形后,淡淡开口:“怪不得梅道嘉特意提醒朕,你果然是巧舌托尔斯泰。你先下去吧,现在快到秋天了,这时候的北京非常美丽,朕允许你多逗留一段时间,你的开销,每天10两银子。”说完,小朱就终止了今天的工作,因为他被托尔斯泰打动了。
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