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开封城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开封城下 (第3/3页)

。三人死后尸身皆刚直,大力而不能弯。

    八千铁骑,能得生还者,只文诏阵前螟蛉平安以下两百余人。概为收殓尸骸故,得贼人宽放。

    后至柳国镇、张福臻、崔宗三将率队来援,沙寨口会战方告结束,许定国帐下五万皆惊溃,僵尸蔽野,余走仅以千计。

    另有数百,误坠黄河而死。定国幼子尔吉,奔据睢州,而柳痴儿等追及之,大战陷阵,贼复大败。

    遂致睢城东门,当日即毁。是夜,左光先、蒋一阳、王性善等人得闻变故,悲号痛哭,闻者怆然。

    相约集兵围攻新乡,自深夜,直至次日午夜,将卒皆无有疲态。三日,申甫赶至。

    以疲兵不得攻坚城为由,约束曹兵部曲,期间全赖曹平安,多有策应后劲。

    只是…汇报到这里,一直宣读战报的周定方地语气中,出现了一丝犹豫,也就只好停顿下来。

    但听得人实在太多,这么明显的停顿,一个人察觉不到,十多个人还能都没感觉?

    “只是什么?”皇帝小朱,如今也成熟多了,这个问题必须他来问。

    “回皇上,只是申甫为了怀柔秦晋兵马,竟然应允他们,屠城三日!”

    “什么?”所有人全吓得站了起来,之前大家听曹文诏战死时,都还可以坐着伤心,但现在。

    全起立了。包括皇帝小朱。

    “申甫,好,好样的,”小朱气得都胡说八道了,

    “真是和尚最毒,道士最坏!这个混账,竟然下令屠城?周定方,”(周定方一哆嗦)

    “你之前口口声声跟朕讲。先动曹兵,事半功倍,现在好了,河南拿下了,曹文诏却战死了。申甫还屠了城!这样地河南,朕要来何用?啊,你说!”

    “臣…”

    “臣等请万岁息怒!”在场地人中,有不少是知兵地行家,别看曹文诏阵亡了,但曹文诏之前地布置,恰恰完成了一次高超的战略跳跃,并且具备顽强的前瞻性:许定国死掉,大家其实都长出一口气儿。

    在杨嗣昌这样地现实中人看来,用一名本就要弃用的将领,换得许定国人头,还拥有睢州开封新乡的战略基地,这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所以,在整个事件中,尽管曹文诏略有冒进。致使国家丧失了三员大将和八千铁骑,但损失不大,又不属于个人失误。

    还甩掉了许家军这么个大包袱,怎样都是大功一件。所以封赏时。众人倒是很慷慨,意见也很一致:赠太子太保、左都督,赐祭葬,世指挥佥事,有司建祠。

    春秋致祭。终究是一代良将啊!死后哀荣极致。也算可以告慰了。但正因为有了屠城事例,让小朱总是感觉。

    那里有点别扭。曹文诏阵亡,虽说慷慨悲壮,但这又确实是一幕悲剧,而且还是源于私兵旧习的悲剧。

    试想:如果山陕兵马不是曹文诏地私兵,他又怎么会拖着病体去河南?

    更不会急于求成,而勉力谋划,最终被逼死在阵前。至于之后的屠城,那也是私兵在作怪,替主报仇,乃是这个时代的大义,曹文诏身后,为了获得山陕兵地拥戴,申甫也只好允许屠城事情出现。

    只有这样,再加上曹文诏遗令、义子曹平安身份、国家旨令这几样,申甫才可以彻底掌握山陕兵。

    因此,通过这次南北战争,彻底改变私兵现象,也就迫在眉睫。更是一次军政系统的新法改革,彻底杜绝私兵现象地意外之战。

    “天下大义,仁者为先!申甫为了争取军心,竟然纵兵屠城,瞧瞧,瞧瞧,”小朱心情很差,但嘴角却挂着笑容,

    “什么时候,人人都想着杀人了?那几城死难的百姓,就因为他们生错了地方,就必须要死吗?究竟是谁在走火入魔!啊?”

    “臣等不敢!”

    “算啦!”小朱一挥手,向后一靠,

    “如何惩治、如何安民、如何兵援,下一步该怎样筹划,你们各个分议大臣,拿几个好办法出来吧。”

    “臣等遵旨。”所谓地御前分议大臣,也是目前立法方面的一个新变化:和平年代,文华殿合议;战争时期,武英殿合议。

    这两种会议形式,又可以称为合议总会。职位上,统一叫做分议大臣。

    然后再根据臣子不同的分工、能力,组成若干个分议小组。这些个议事小组,合称为御前合议,具备立法权。

    但司法管辖权,以及立法的最终定稿权、最高决策权、实施权和否决权,仍归六部、内阁和皇帝掌握。

    在通常情况下,内阁和皇帝,不会轻易否决合议的结果。就拿目前地状况来说:御前武英殿合议总会,划分了多个分议小组:孙诚、贺赞、高杰、周定方四个人,负责物资调拨,战术制定,兵援兵力地布置。

    简称兵事分议大臣。卢象升、黄景、洪承畴、杨嗣昌四个人,负责西南、新疆、北海、辽东、南洋,包括国内南京方面地战略安排,军队功劳与惩罚地计量和考证,以及全国各地将领的统一协调。

    简称防务分议大臣熊文灿、瞿式耜、李邦华、郑三俊、贺逢圣几个人,仍然负责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的新法改革问题,战争跟这几位没关系,他们是新法分议大臣。

    至于马宝、薄珏两位,则属于跑腿儿打杂的。今天最后的定论很快就拿了出来:因为出现了针对平民的屠杀行为,申甫成为待罪之身!

    他也不再拥有现场决策权。但前线指挥权还在。并且调河北布政金声,入河南监军。

    将来发展,都将由御前分议大臣,分别做出决议。

    “如此,臣等告退。”底下大臣互相对视一眼之后,全悄悄告退了,刚才大家惺惺作态,尤其是异常痛快地做出对申甫的惩罚,其实是因为有一个尚未确凿的消息,困扰在大家心头。

    据玄青子的汇报,似乎史可法一行20人,很早就离开了南京,从行程和方向上看,山陕兵屠城地时候,应该是这些人到达开封之时。

    开封,自古漕运中转枢纽之地,富饶是一定的,而且也出美女。山陕兵挟私仇而屠城,这个波及面恐怕会非常广。

    加上史可法等人刚刚从消息断绝的南方出来,一路上一定会历经匪患,如今在开封遇到屠城,兴许会认为这些兵丁同样是叛军,自然不敢出面表明身份。

    这样一来,可就麻烦了!因为有一个已经得到证实的消息非常恐怖,玄青子安排的一些基层情报人员,也已经断绝消息三、五天了,估计是丧命屠城。

    总之一句话:天灵灵,地灵灵,史可法、马世奇、朱慈炯、黄道周(其余地人身份太低,不予考虑)这四个宝贝,可千万别赶上屠城啊!

    那么,两个府尹,一个三皇子,还有一个南京祭酒,这几个重要人物,究竟有没有到达开封呢?

    就在众多大臣犹豫着,这个尚无定论地噩耗,是否告知皇上的时候,在开封南门外地城墙根下。

    一百多名被绳索串在一起的乞丐,正在懒懒的晒着太阳。现在是夏天,所以这可不是什么享受。

    因为阴凉地儿,都被征用了。虽说封刀令已经下达三天,但士卒杀得兴起,暴戾之气还很强烈,所以大家都很低调,低调,再低调。

    看管他们的,只有十名小卒,原属于开封府衙的差役,申甫领兵夺城后,这几个家伙见机很早,提前投降了。

    因此,他们也参与了屠城恶行,并且比山陕兵还要狠上三分。山陕兵的怨气全在睢州城,开封这边,其实倒也还好。

    眼前这一百多个乞丐,表面上被太阳烤得昏昏欲睡,但私底下,有四个人,已经解开了绳索。

    注:日本战中,织田信长拥有可装配十三支铁箭的连发弩,而且居然还是通过人力,来牵引施射!

    !!所以双马二人合抬连环弩倒也普通。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