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五阵方略 (第2/3页)
虽然战争胜负不可预判,但即便战败就在黄昏,清晨时,也要继续颁布新法。
这就是…原则!武英殿的御前议事,如今人员极复杂。虽说有十虎之说,但陈奇瑜远在重庆天府,目前生死难料,孙传庭被判死缓,仅仅以保外就医而活下性命。
但待罪之身,不得御前听令,这也是原则。因此三虎牙仅剩卢象升一人。
吴三桂因为连迫左兵、郑军发难,羞愤之下自杀不成,如今正接受治疗,所以两虎爪只余周定方。
这样算来,十虎变七虎。除七虎之外,国家尚有辅政文武十大臣的说法。
本兵黄景,京师周遇吉,一文一武,都没有被斥为十虎成员。身为新党人,却躲开舆论风暴。
可见这两位的人缘,还真是不错。但黄景不是兵家,周遇吉当世猛将,却于谋略上略逊一筹。
周定方身为外戚,由他在吴三桂病重期间统帅内卫外边,是政治大忌。
再加上七虎名声扫地,国家又要控制混乱规模,所以需要在文武议事人选上,进行增补。
瞿式耜、熊文灿、孙诚、贺赞、高杰、马宝、薄珏等人,就被召为武英殿议事大臣。
瞿式耜是钱谦益的学生。干过两广布政,现在身为大诰院正卿。可以说,这是一位从旧党人走出来的中间派,但瞿式耜最大的优点,就是正直。
他看到了新法地希望所在,那就是为生民立命。
“天下财富有限,是以圣人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学问所欲,无非百姓福祉。则新法之论。当为万世之方!”瞿式耜的公开表态,可以说在思想界内部,进行了一次分化。
尽管他在实务操作上,具体措施和办法一个也没提出来,但他每天到场听会。
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分化了留京旧党。接下来是熊文灿,大熊是人缘最好地。
这小子的狐朋狗友遍布朝野,加上他一直是以新党骨干面目出现的,所以获得当然的议事资格。
不过在这小子身上,体现出中国历史地第九个政治课题:以公权谋私利,究竟是贪污,还是**?
究竟要以法制来清洗吏治,还是利用耻辱型社会来约束官员?腐而不败恰恰是中国政权地最大特点,未必会全体贪污,却一定不是全体清廉。
人既然有私欲,就不可能不去捡拾那非分之财。尽管历次朝代更迭,反抗者地理由中,总是会出现指责当权者贪污地檄文。
但这种耻辱型社会理论始终不能做到一劳永逸。而惩贪酷法,明太祖甚至拿出了剥皮实草,然而效果仍旧不令人满意。
在酷法之下,大家反而会欣赏像熊文灿这种官员。人人都知道他贪污,但所有人都会称赞他、喜欢他。
尽管贪污是件丑事,大熊却把赃银用来交友,从而获得交口称赞,把丑事变成美谈。
当他在工作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永远不缺友人来仗义援手。这样的官员,究竟是应该提倡,还是杜绝?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家现在要用熊文灿四方面的本事:力保福海水师不要做出更过分的事情!
继续完善税制改革;为战事启动筹措资金;稳住在京旧党人不要做出过激行为。
因为恩帅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在国家管理体系中,老上级、老首长地私人影响力,是不可忽视地一环;侯恂是左良玉的恩帅,洪承畴是曹文诏地恩帅,卢象升是毛文龙地恩帅,熊文灿是郑芝龙的恩帅。
这种模式下,熊文灿的功用不言而喻。坚持新法改革的政治姿态,必须强势做出。
这就好像强盗绑票,只要这次缴纳赎金以示弱,下次赎金就会更高,直至出现撕票。
内阁成员中,最擅理财是杨嗣昌,但杨嗣昌名声毁了,再由杨嗣昌主导财税改革,势必适得其反。
所以这个重任就落在熊文灿肩头。其他两个本事,不难理解,也就不做解释了。
综上所述,第一阵,就是内阁+熊文灿,来继续改革,并将精力主要用在财税方面。
这是新党人的施政方针,绝不可半途而废。主将是熊文灿!第二阵,出兵拱卫拉达克王庭之战。
多事之秋,内乱已生,国家却依旧要派遣英勇善战的征西军,去青藏高原上作战,无论如何,都令人心生疑虑:这场阵仗真的要打吗?
因为征西军出战,将迫使国家不得不把河北军调往玉门。难道就不怕国内无兵可遣吗?
“怕!”小朱非常干脆地承认这点:“但再怕,这场阵仗也要打下去。否则,天下人都会这般认为:“国家启动西南战役,无非是要诱反旧党。
“如此一来,你我君臣都将被打上外示温柔、内怀狡算的烙印。朕在危机时刻,仍坚持打这场阵仗地真正原因,就是要告诉天下。国家真的要开战,而不是利用外战来清理国内。更何况,天竺等国,觊觎我藏地久已。此战,要为子孙后代打造百年和平。并开辟一个新天地出来。是以,哪怕京畿重地无兵可守,此战也定要开启。”
“臣等遵旨!”尽管一众文武群臣,心中都不以为然,但大家还是躬身施礼。
为大义而舍身家,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正是中华民族最闪耀尊荣之光的精神。
即便身陷内乱,而对外也要战而胜之。大家心头不免生出了殉道情怀!
第二阵方略:对南疆及西藏,通过修筑藏兵堡方式,强调中国主权;借出兵西南,扶植拉达克王国成为中国在印度次大陆的代理人。
为后续插手中亚搭建战略跳板;对北疆进行战略收购,所获收益,用来保障西南军政布置;孙诚、贺赞、高杰暂时留守京师,虽然他们手中无兵,但名气、本事都是当下翘楚,因此被允许每天来武英殿议事。
共同研制作战方针;调王来聘、徐彦琦西入天山、准噶尔,拱卫北疆。
不给异族可乘之机;调王承恩(非大内总管)守玉门,既要稳守二道门。
也要做好接应工作;接下来是第三阵,辽东、北海的稳固。最近这几天,各方面讯息仍旧支离破碎,但南边地消息没传过来多少,东北、正北两个方向地情况。
已经大量汇总而来。因为海路便利。朝鲜、南清、库页岛等地的藩篱,都察觉到变化并且蠢蠢欲动。
以李觉、大玉儿为首,都表达出参战热情。这既是他们表忠心地时候,也是获取政治地位地手段。
“皇上,辽东新省,地大物博,山高雪厚。一旦给他们养兵机缘,则后患无穷。”
“洪先生可是要…?”
“臣敢请陛下,传明旨给奉天府,”洪承畴很自然的拦下小朱地话头,丝毫没觉得有什么失礼。
“令府尹张春会同济雪侯祖大寿、东益侯陆继盛诸将,紧守本职,看护藩篱,万不可在此时再生新变!”
“嗯,准奏,拟旨吧!”
“皇上,”次辅郑三俊,
“既然辽东方略以稳为上,则北海方略,亦应责令加固。臣启吾皇,传旨北海诸镇,命黄得功、曹变蛟、满桂、李定国、白文选等人,厉兵秣马,逞兵夸耀,万不可令罗刹及九归蒙古生出非分念想!”
“嗯,那就仿奉天明旨,给北海府尹吴照发吧。”眼见郑三俊花白头发,小朱忽然心中不忍,因为次辅大人为了国家,有一个人只字未提——尚逗留俄罗斯境内的梅皇商——老郑可以说是梅家的监护人,这份公而忘私的情怀,总要有所表示。
于是小朱很是体贴:“另外,李定国、白文选二人,谁的本事更大一些?”
“呃,当以定国为上!”
“好,传旨给望海堡,李定国坚守本职,护卫国土。而白文选带500锐骑,火速入俄罗斯,无论如何,都要保梅道嘉周全,不得有误!”
“臣,多谢皇上优容!”郑三俊再抬头时,脸上老泪纵横!从这一刻起,先前还有些浑水摸鱼,因名列十虎而颇感委屈的郑次辅,成为最坚定的新党人。
第三阵方略:奉天、北海两地边军,名将如云,百战雄兵威武。但这么好的兵力,非但不得往国内集结,反而要向外做适当扩张,目的只有一个:向世界宣告,这场动乱,是中国的家事,就算内部被打成一锅稀粥,也跟你们毫无关系,九归城为代表地蒙古各部落,都给天朝老实点,否则立刻打你们丫的。
尤其是罗刹人,你们要用兵克里米亚,去打蒙古人和土耳其人,这个时候,要想获得辎重给养,就老老实实的按照两国经贸协议来执行。
否则就撤回梅道嘉,让你们偷鸡不成蚀把米。前三阵是要安顿好四方边界,稳守铁盘之后,就该正视南国之变了。
第四阵。政训战场:首先采纳卢象升、杨嗣昌的联名提议,
“诏令各地官员、百姓、富户、卫所。专守一城一门一户,乃乱世常情。不奉大义而讨逆者,若无从逆、作伥、资敌之行径,国家概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