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定方决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章:定方决断 (第3/3页)

  旁边的洪承畴连忙出声提醒:“皇上,此二人乃是特用进士,前段时间,侯玄瀞、张东海于牢中自尽,特增补此二人,为特用南榜前五名。但斯时,二人已经被吏部派往承天府治下,各兼了三个县的县令。”

    “呣。一个人兼任三个县地县令?看来这两个人的本事还不错嘛!朕先信了。回头,定方啊!”(臣在)

    “虽说你们参谋总部的情报局,归吴三桂掌管,但你身为少卿,怎样也得参与参与,选派几个人,去那边看看,究竟他们说地是不是真的。”

    “遵旨!”随后在烛光照耀下,一直到凌晨,大家都在紧急磋商如何解决西陲之乱。

    考验的时刻最终来到。作为古代中国的决策者。偌大的国土面积,各类信息支离破碎,文化理念互相矛盾,如何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

    而且惩罚或者罪责的对象,又都是非富即贵,更为关键的是,能够避免这次事件不被旧党所利用吗?

    但无论如何,小朱和内的三位重臣,都义无反顾的接下这个大单,逃避不是办法。

    迎接挑战,才是真正勇者。首先。卢象升强调《新细之政》必须取消。

    “皇上,前有吴三桂乱点鸳鸯谱,为的是扫荡南清。今有汉蒙两家联兵,强掳白山奴隶。皆是《新细之政》地恶果所在。再不废止,何谈人间正道?”然后是洪承畴,他力主治罪,连孙传庭被治罪,老洪都没出面搭救,更何况承天府的文武官员了。

    “就算《新细之政》乃是当前国策,但《主仆新制》也早推行。如今既然出现了曲解行恶之事,哪怕不该死罪,也要撤职查办!”最后是周定方,他是军人。

    所以他的观点,是积极备战。

    “皇上,叶儿羌既然既成事实。索性严令其国汗递交国书,永奉中华为宗主,再按辽东行政模式,派驻文武官员。南疆,必须划归在大明治下。至于那个拉达克,臣请皇上恩准,派兵出击。虽说拉达克屡次冒犯天威,又侵占大明国土,但这次出兵,定要以‘帮其巩固王庭’为名。否则大山南麓,必将成为天竺一统,与其给他人做嫁衣裳,不如我天兵自行决定。拉达克这次被中国保下,将来与天竺等国必然势同水火,反而更利于汉家布局!”前两条是政治措施,无论如何,奴隶制都必须杜绝,该抓的抓,该罚的罚。

    该取消的政策,就必须取消。但周定方的决断,却是要利用一次用兵,来将中国的势力触角,再次向前延伸。

    这样的布局控盘,显见得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当然不是最佳地选择,因为大明,时机不是很好。

    军事技术上,也确实是很难

    “少卿此策,当然不错。”洪承畴轻声说出了自己地意见:“但这个拉达克地处虎狼之地,周边又全是各派势力,虽说他们侵占大明国土,而大明反而要出兵帮他,咱们汉家占据了道义上的主动。再加上红教上师又被咱们掌握,少卿的谋划,势必成行。但这雪原作战,山高九仞,本就是听天由命,咱们当年只是运气好,才灭了固始汗,现如今再行开战,恐怕会很难办啊!”

    “是啊,臣附议洪相所言,”洪承畴的分析,卢象升立刻表示支持,好么,跨山跨水的去打仗,以现有的科技条件,拉达克即便打下了,也不可能留兵驻守,到时候又必须撤兵,打赢打输都要撤兵,那还打个什么意思?

    “并且路途太远,雪域高原之上,很多人马,会忽然间猝死卧毙,承天府南摄拉萨,已经是汉军的最大极限,再往西到扎达,这个作战距离实在太艰难了。这不像平原地区,有了骑兵什么都好说。驻兵的调防就需要两个月,粮饷怎么筹措,臣亦反对开战。”

    “是啊,”就是小朱也大叹了一口气,不过这小子想的,是经济利益:“当地互市,全是土特产交换,大明赚不到一分钱,当地居民的语言、信仰,别说国内,就是跟西藏都不一样,国学,法令,都难以一朝见效,赔钱、赔人,短期内还没有效果。况且战事一旦失利,还要搭上中国地声望,怎么看都是得不偿失啊!”面对皇上、内阁、尚书的共同反对,周定方在表示接受的同时,轻轻的,轻轻地说出了一句话:“天威不得触犯,天意也不可轻易被人揣度。”

    “…”此话出口。立刻造成冷场。大家都知道,上位者,或者说具备影响力的大国强国,要想保住权威性,你地决策就不要轻易被人提前想到,越神秘,越伟大。

    人们只对陌生地东西怀有敬畏感,这个道理是普世原则。按照现在的局面,天竺、白山、五世上师,包括承天府的军政领导。

    都没有想到国家要出兵寻战,更没想到的是,国家这次居然要力挺拉达克的王族。

    这种突然的冲击力,效果是很玄妙的。一旦操作顺利,必将形成一个政治传统:各家邦国,不要想着替宗主做判断,一切都要请示之后,才能明了。

    否则,不单原有目的不能达到,反而还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中国在整个亚洲的威信。

    自然就起来了。越是所有人都认为你不能打,也不敢打地时候。越是开战的最佳时机。

    这才是成熟政治家的谋略与决断!

    “也罢,”小朱又开始犯三青子了,

    “当初四方开战,就没一个人看好,不也赢了吗?洪先生,你意下如何?”

    “呃,”洪承畴很为难,当初四方开战是他挑头儿玩出来的,现在皇上这么说,摆明了要他表态支持。

    洪相爷不得已之下。只好一拱手:“皇上,要出兵应该是两条路线,一条是出昆仑山口,饮马王庭;一方面。要在扎达一带修筑城堡,逼迫拉达克迁都。这两条路线,都需要承天府的征西军。可是,不还要治罪孙诚的嘛,一面治罪,一面用兵,臣恐怕会生波折。”

    “无妨,”周定方是周皇后的弟弟,平时为人很低调,但现在是讨论国家战略问题,再低调就属于装蛋了。

    “洪相,皇上,臣打理边军以来,对孙诚等人还算了解,因为他们属于勋贵将领,又是征西时直接留在当地,所以行事过于松弛,也是情有可原。但对国家的忠心,还是可信的。此次不如这样,以‘白山奴隶需要问责’为理由,宣孙诚、贺赞、高杰三人接旨立觐,若他们负荆而来,则出兵一事,仍可指望他们。如果他们百般扭捏,则反心已现,因此,可以同时发密旨与王来聘、徐彦琦,以及堵胤锡、张煌言,还有薛宇亮等文臣,相机而动,一举擒杀。”

    “这个…”小朱还真是头一次了解到,自己的大舅哥,居然这么有才。他连忙用眼神询问洪承畴、卢象升。

    洪承畴率先表态。

    “皇上,臣观征西诸将,当不致辜负国家。既然战事不可避免,那臣只再提一句,开战之要,军心为上。只要征西军上下一心,用兵南疆、布局克什米尔,应该没有太大地问题。因此,宣觐可以,但不得太过用机,免得伤了武人之心。是以,臣只同意给文臣发密旨。”

    “对,对,密旨不可再发给武人了。”小朱立刻想到了吴三桂旧例。连忙同意。

    随后是卢象升,

    “皇上,现在青海湖、北疆、准噶尔三处的农庄,积累丰厚,又多为圈地所致,如要开战,可以借用‘筹措兵饷’名义,用银票将这些田亩收购为国家所有,即便战事失利,对国家、对百姓,也都有好处。”得,卢象升又开始玩资源学了。

    利用战争,取缔国内藩府、皇商、豪门、巨宦在北疆霸占地土地,同时还配合上纸币发行,这个谋略虽说显得有点怪异,但也不失为一个可行方法。

    于是,一场杂乱无章的战争,居然就这么定了下来。这个战争包含了多重渴望:1.再次强调合法政权的权威性,建立国际法中的首要原则:不得对抗合法政权。

    其实这条原则,在这个时代里早就出现了。大明祖制约定‘永不征伐十五国’、国家始终坚持朝鲜内政由国王李倧自处、海盗共和国始终奉行‘船长最权威’制度,只不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理条文罢了,这次由中国率先提出并成为约定俗成的自然法;2.扶植红教派系的拉达克王国,成为大明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布下的棋子,既可以震慑天竺等国,也可以避免黄教一家独大的局面产生。

    同时也可以建设成‘将来’影响中亚的桥头堡。3.迫使拉达克迁都,好收回属于中国地领土。

    4.战争前,通过召见孙诚、贺赞、高杰等人,彻底摸清楚‘白山奴隶’事件,为穆斯林传教,寻找到一个适合中国人的方式和方法。

    5.巩固南疆喀什一带的军政体系,将这里彻底变成中国的后花园。.借助战争,推动纸币、仆从、土地等方面地改革,施行小业主、商会制度,由国家主导经营准噶尔盆地的矿脉。

    7.全面考验一下堵胤锡、张煌言、薛宇亮这些文1/2|跳至!~!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