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金银双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章:金银双铤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十二卷第四章:金银双铤||之所以万能,是人类除了希望之外,还拥有**。

    ……卢象升连出妙计,解救孙传庭、搞定《专利法》之后,立刻就想告退。

    但很不幸啊,正好赶上王坤进来禀告:“启禀万岁,杨春签领辽参15枝、诸药若干!”

    “…”小朱很无奈,卢象升很尴尬,大家心中都有数,关键在‘诸药若干’这四个字,熊胆、灵芝、雪莲、麝香这类名贵药材,杨春一定没少拿,否则王坤不会单独说明。

    但为什么不说仔细呢?这就是中国政治学的高妙之处,将来如果有人问起:“杨春待罪之身,他凭什么拿这些东西?”

    “咋啦!”御用监掌印王坤笑眯眯的一呲牙,

    “这我都跟万岁汇报过了,皇上都没说不同意,你想怎的?”那小神情给你玩的,理直气壮、气壮山河、山河破碎、破碎虚空。

    而现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卢象升没在旁边,身为九五至尊,小朱也不好问的太详细,什么八两上的人参有几枝啊?

    什么熊胆是独头儿的,还是小碎丁?总要考虑自身的形象和风度嘛。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一折腾,天知道王坤塞给杨春多少好处,当然,这也是间接帮助阿萝渡过难关。

    王坤汇报完之后,一躬身,等待答复。小朱眼珠转了好几转,终于还是默许了,只是轻轻敲打一句:“以后这种事情,还是跟皇后说吧。”

    “遵旨。”王坤先跪下磕俩头,然后退下,一切尽在不言中。小朱没搭理也想告退的卢象升。

    只是扭头看着窗外发了一会儿呆,几树桃花,盛放在嫩绿的春色中,在安静而又明亮的阳光下,愈加娇艳。

    半晌,小朱才回过神,

    “卢先生,说说炯哥儿的事情吧。”

    “…”别看卢象升在国策方面很潇洒,可一旦涉及到皇帝地家事,立刻表情也呆滞了。

    口齿也不清了,就连眼神,居然也都迷茫了。要说有这反应也正常,人家天子跟礼妃‘情甚笃’,那可是‘笃’了整十七年啊!

    这些年间,围绕着礼妃的风波,可以说屡禁不止。这次事件,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赶得时机不好,谁知道会怎么个结果?

    而眼下的主角。定王慈炯,恰恰是礼妃所生。您让卢象升怎么汇报?于是倒霉的卢秋官,吱吱唔唔,也没说太清楚,大概的意思就是:当年在温体仁建议下,国家以

    “九天仙子绣先皇,真真好彩头”为由头,对皇史宬中的资料,统一进行了绣档保存。

    现在定王准备与天一阁合作,准备进献绣档文稿,别人还能怎么说?至于朱慈炯这个行为的终极标靶。

    卢象升虽说也打听到一些,但确实没放在心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爷娶老婆向来是选妃的。

    炯哥儿一个孩子,能胡闹到那里去?朱灵儿,她根本就不可能嫁给朱慈炯!

    既然有了这个认识。卢象升也就只能敷衍了。

    “吾皇放心,定王为光启徐公守制,至今年期满。届时王爷之国,也就是了。况且,臣前日接到马世奇的信件,他刚刚拜见过定王,一切安好!”嗯,小朱只得无奈的点点头,他也知道这里面一定有卤,但现在又确实看不出什么眉目来,也就只得如此了。

    接下来地五天里,新旧二党,居然空前合作,效率高涨的把‘推广银行’的事情给搞定了。

    也就是新货币制度。为了‘新货币制度’的顺利开展,一些风口浪尖的事情,居然也暂时消停下来。

    孙传庭案、郑芝龙案、专利法案,全部搁置,因为旧党认为:这才是他们的根本。

    能获得如此难得的局面,都源于杨嗣昌一项提案:许商家自建钱庄。国家部门叫银行,商家私企叫钱庄,但其实都是一回事儿,商人把真金白银交存到钱庄、银行,得到一张印有数额的银票。

    然后由分号聘请镖师,将9成的金属货币送往总号。再由总号下发给各地分号一个回执:“何年何月,收讫某地某某,金银若干。给兑票号,几字几几。各号可凭票支取换领。”这个流程中,都是用密语来写,各家有各家密码,各不相同。

    商家拿到银票后,如果在异地办理兑换业务,原则上是同行办理。但不同的钱庄之间,难道就不能兑换吗?

    当然可以,否则就不是国家主导地货币政策了,更不用由杨嗣昌来通盘设计了。

    各家钱庄总号,会把库存的银两,挪30%地量出来,交存国家银行。

    这样一来,银票就可以通存通兑了,不论是钱庄还是银行,都可以凭票给付。

    各家钱庄同银行交割,然后由银行做统一调配、结算。表面上这种制度很简单、很实用,但杨嗣昌却看透了一点:国家因为信用权威,平白获得27%的白银储量。

    之前利用粮食来主导市场物价,现在则通过在手白银存量的控制,来主导物价。

    一来一往,天壤之别。同时,由于国家财政的往来收支,包括税金和拨款,都将以大额银票的方式进行划转,这就减少了很多仓储运送的麻烦。

    可以想见,这样的制度一旦通行数年,则市面上的白银、黄金,将陆续被银行与钱庄所有。

    纸币的正式流通,也就近在咫尺。在这里,杨嗣昌又添加了一个小小的花活儿,可以说,正是这个概念,使得旧党通过皇商推广银行地所谓‘新法’彻底破产。

    那就是:熔铸金银双铤。金铤、银铤这种物件,自古就有。长得跟猪腰子似的,正反两面印上花纹,重量衡定,一直是古代中国的官方结算器形。

    但随着冶炼技术提高。以及西方铸币技术引进,目前的双铤制度,终于出现了新地生机。

    首先,密度增大。以前地银两熔铸,实体内部气泡很多,杂质也多,时间不长,就会出现腐蚀现象。

    现在这个问题基本解决,金银器物变得光滑密实,保储期得到了加强。

    其次。花纹更加繁复漂:、梅花鹿、寿桃、喜鹊、鱼、鲤鱼、鱼等等可以非常精美的进行展现。

    再有就是重量了,密度增大之后,同样大小地器形,重量自然增加很多。

    新炼铸的金银双铤,正面是统一的文字:“敕造铸铤,纯金(银)十两。”反面则是多种花纹,分别按照不同的地区,进行不同的搭配,什么福禄寿喜、五福同寿、贵利连连、马上封侯。

    紧接着国家将出台法令重申。金银双铤,只做部门交割使用。民间不得流通。

    在纸币面额不可能降低的条件下,国家货币体系分为四种:金银双铤、银票、银币、铜板。

    —各家钱庄、银行之间进行划转的金属货币,金银双铤;国家收支划拨款项时,大额银票;商户之间的大宗交易,定额银票;民众日常地购物,多数是铜板,少量散碎银两;对外贸易结算货币,海事银币。

    金银双铤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可不是小事情,为此。杨嗣昌对外做如下解释:“散碎银两、元宝,形制各异,不利于钱庄和银行之间的结算。统一熔铸为金银双铤之后,点算盘存。相对更为方便一些。铸铤火耗,国家担负。”旧党的人,一直以为杨嗣昌是投诚过来的软骨头。

    自然认为杨嗣昌这个方法是在为他们考虑。也就都同意了。但这个方法的最大好处,对于国家的最大好处,就是国家无形当中,切实掌握了经济命脉。

    金银双铤的熔铸技术,目前属于高尖端科技,炼制成本非常高,因为国家拥有纸币技术,这个成本可以通过发行纸币来弥补。

    同整个国民经济相比,弥补炼制成本的纸币数量,又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涉及到商家自身,又觉得火耗归公,对他们自身有极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但不出一年,这些商家就会发觉,自家手中地散碎金银越来越少,金银双铤的数量越来越多,但这东西再多也没个屁用,因为国家不让你在市场上流通。

    如果私自融化成散碎银两,火耗成本国家又不再补贴,只能由自己承担。

    试问谁能承担地起?再说了,金银双铤代表的是纸币发行数量,明明一张纸就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谁会背着一箱子金银去逛大街?

    一旦人们(主要是富户)对纸币产生依赖心理,则国家财政的春天,也就正式到来。

    最无耻的做法,就是国家一旦某家票号的银票,不再纳入银行结算体系(包括大票额拆换成小票额)。

    钱庄这时候一定抓瞎,因为他们的资金,全变成金银双铤了,国家可以全部退还,但却用不了,干瞪着一堆金银,却得被活活穷死。

    高密度的银铤,却要砸碎成低质量的碎银,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