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干的好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七章:干的好事儿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十一卷第十七章:干的好事儿||记:越荒谬,越有希望!

    ——爱因斯坦……冬日的北京城,那叫一干冷干冷,连耗子都给冻回家里拿大顶了,更何况那些老家贼、盐巴虎、扑棱蛾子、黑老了。

    冷冷清清的天空中,除了黄土就是飞烟,再配上灰蒙蒙青砖胡同,光秃秃树干枝桠,真是没法跟‘最适宜人类居住’划上等号。

    最令人发指的是,大半夜的,每当蹲树杈上忍饥挨冻的猫头鹰刚想闭眼睛喘喘的时候,街面上就开始了折腾。

    吓得这种学名念‘枭’的所谓猛禽,嘎嘎的叫着,直奔民宅里躲。夜猫子进宅,他总不能算好事儿吧。

    于是北京城的居民,又失眠了。这已经是连续第八天的折腾了,而且四九城的花样各不相同。

    东城,一群姑娘们在唱戏,全是杜十娘、窦娥冤、马嵬坡。生怕别人不知道她们在给自己吊孝似的,整个就是凄凄惨惨期期!

    北城是念诗,什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什么‘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当然少不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首千古绝、绝、绝唱了,大半夜听这个,也是真够瘆人。

    西城是拿碎瓷器往铜盆里摔,听在耳朵里,鸡皮疙瘩能落满炕。南城就更过分了,干脆就是几个大嗓门在破口大骂,骂什么的都有,就是不带脏字儿。

    面对京城娱乐业的统一闹事儿,官府方面只能装聋作哑,因为青楼获得了丐帮的支持。

    巡捕营的士兵刚想上前理论,挑粪工、垃圾工、运婴工,就全出现了。

    “怎么地?怎么的?你们大半夜的上街抓人,还有没有王法了?”

    “我们…你们…”巡捕营将士都快被气傻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来,

    “你们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谁不让睡觉了?睡不着啊,那是他们不困!小的们大白天的城门口都睡得着!再说了,一会儿就完,二更天,二更天一准儿完。军爷,您请!”面对这些混不吝的江湖道,周遇吉也没什么好法子,而且这里要介绍一个习俗,按照迷信说法,小孩子如果暴毙,通常是因为附上了妖孽,所以这些孩子的尸体,是不能放家里过夜的。

    一般都是晚上,家长把孩子包起来放在门口。由丐帮派人给拣走带出城外掩埋。

    如果挑粪工、垃圾工、运婴工全撂挑子了,北京城将变得更加可怕。周遇吉究竟也干过玉门的主帅。

    这点政治觉悟还是有的,姑娘们无非就是发泄发泄不满,还是有节制地嘛,通常到二更天肯定结束,所以周遇吉只好忍下了这口气。

    按说,北京的青楼多集中在南城,其他地方的暗门子虽说也不少,但这么明目张胆的夜半歌声,老百姓难道就没有怨言吗?

    答案是有,但面对什么都豁得出去的烟花女子。您让老百姓怎么斗?更何况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善恶观,人家自己掏钱盖林子,你们官府干嘛就非得不允许啊!

    …又一个不眠之夜消停后,清晨的北京城。下起了薄雾,阳光不再刺眼,而是淡淡的红色。

    照耀在街道上面,让空气变成了金灿灿的颜色,真是好看!迎着美丽的晨光,贺逢圣走出家门,坐上马车,老小子看起来心情很好。

    风行大明十余载地富平车,于今已经衍生出多种车型,贺逢圣坐的,是最常见地闻香三窗富平车。

    所谓富平车,就是秦始皇龟盖车发展过来的,车的大顶篷超过厢体,为的是遮挡阳光和雨雪。

    所谓三窗,就是车厢两侧、马夫身后的前壁,各有一个推拉式样的小玻璃窗,便于车内人观察和透气。

    而闻香,就更加讲究,徐光启临辞世前,发明了陀螺水罗盘,并且开源公示,使得天下都知道:使用两个回旋铁圈,就可以让某些容器,始终保持水平状态,那么后续跟进的民用设施,也就应运而生。

    一个小小的熏香炉,外面增设两圈平衡环,悬挂在马车中间,无论怎样颠簸拐弯,熏香炉始终保持水平,这样一来,马车里就充沛着安全的香气。

    这样的闻香三窗车,造价根据木料而定,普通水曲柳是最便宜地,只有150;北海白桦,属中档价位,价值800;当然,如果是混杂了南海沉香木碎屑的辽东白松,那就属于高档奢侈品了,目前只有大富之家才用的起。

    贺逢圣一直是京官,当年皇帝遴选皇商时,相当一部分的京官,都拥有了每年分红地特权,贺逢圣也在此列,再加上皇商十几年来的精心打理,很多老京官都合法的拥有了富平车。

    坐在混杂着柳木清香和南洋薰香地车子里,身为既得利益阶层的首辅贺逢圣,却在绸缪着如何放弃眼前的利益。

    他是坚定的变法支持者,因为前任首辅温体仁在弥留之际,曾经这样跟他说过:子贡助人不受谢,孔子很生气。

    子路笑纳,孔子便跟着高兴。为什么?因为只有正常的利益交换,才是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

    才是真正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早先树立皇商,那是迫不得已,因为国家要平乱征夷,复兴大明在虽说天下大定,但因为之前的混乱太严重,至今仍有为数众多的庶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再不停止竭泽而渔、巧取豪夺的勾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恶性循环,何时是头?

    正是这种读书人之间的理解!贺逢圣几乎无条件支持变法,要说不同,那就是他希望国家参与的身影,更多一些。

    他属于‘国家养民’的鸽派政治家,温体仁则是推崇‘以民养民’的鹰派。

    马车平稳的沿着官道行进。掀开窗帘一角,贺逢圣可以看到沿途地百姓起居,黑眼圈的商贩正在整理货物;打着哈欠的主妇正在准备早饭;一些颤巍巍的老人,一边咒骂着昨夜的闹剧,一边在儿孙的搀扶下,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晒太阳;只有调皮的顽童,还在头碰头的一起商量着什么恶作剧。

    中国人习惯早起,所以早晨是的时光,尽管现在地睡眠质量很差。这几天,车窗外的景致就是如此。

    贺逢圣每次都会红一下眼圈,国民的幸福生活,本是他最钟爱的事业。

    现在却被自己亲手毁成这样,实在是,情,何以堪哪!—

    “老爷,皇宫到了。”随着一声呼唤,车夫麻利跳下马车,迅速的用一根六尺棍,将马车固定在路旁的两根石桩间。

    随后转身熟练的拉开车门,再一拽旁边的粗绳。车帘唰的收到一边。贺逢圣下车。

    这时候,旧值房北面的小广场上,已经来了很多地人,十几个小太监、锦衣卫士兵,正在张罗着安顿车马。

    文臣之中,有坐轿子的,有乘马车地,当然还有像卢象升这样骑毛驴上班的。

    “贺辅,请了。”

    “卢大人,早!”一边打着招呼。一众文臣一边稀稀拉拉的走进各自的办公区域,中层干部向南,直接进入旧值房。

    内阁和众卿,则边聊天边奔北。去文华殿前院的新值房。既然早就有‘三堂会审’的说法,那么‘部阁国务会议’的出现,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

    今天有三个主要议题:熊文灿的税率细则,三天前上报,今天要审定第159项到第容。

    平均一天五十项,一共是39项;孙传庭暨晋商合编地山陕新制修改稿,今天要继续议论,主要审定各矿场主,每天应该保证雇工食用多少次餐,每餐价值几何。

    不要忘记贺逢圣的政治理想,始终还是以‘国家养民’为主,前两个议题,充分体现了这种施政理念。

    一切都要由国家细化,而细化也就意味着国家的全面参与。这种行政权崇拜,恰恰是中国文臣的最爱。

    最后一个,就是贺逢圣一手导演地,红灯区罢工事件。这个问题对于广大文臣来说,那可是相当头疼啊!

    现在的服务业女子,大都多才多艺,正因为各方面都很有品味,也就造成了青楼女子的交际圈,广而深而强,几乎百分百文臣,都会认识几个关系暧昧地女孩子,最近这几天,老百姓没睡好,他们过的更不踏实。

    所以,尽快解决这次事件,是大家的共识。至于如何解决嘛,那就看互相之间的手腕了。

    贺逢圣毕竟在党争方面缺乏经验,他低估了政治对手的实力,也忽视了鹰派政治家的决绝!

    青楼坟林(简称青林)的**,在明代并非首次出现…万民抄薰宦、矿工驱矿监、特用举子包围烟憬楼、李自成造反…,这些都属于民众广泛参与的集体项目,背后究竟是谁在帮衬,已不可考。

    但民众集会游行暴动,对于现在的臣僚来说,已经不新鲜了。所以,面对这次罢工,贺逢圣依旧按照原有路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