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首辅也另类 (第2/3页)
机务,以示惩戒。然后再颁赐匾额,上书‘赤子良心’‘循循有序’等字样,以示恩威并重。”
“…”话音一落,房间里面顿时安静下来,因为这是太子首次向皇上公开提建议,有关国事、大臣、法度地建议。
小朱也感受到这点,他闭上眼睛,躲开大家的目光,仰躺在暖榻上,半天没说话。
箩卜加大棒,例来是帝王心术,现在如果不这么干,很难讲对不对。更何况,帝制既然取消不了,那么把皇帝定义为最终仲裁者,也算不上什么过分的事情。
审问过程、抗辩过程、定罪过程,皇帝都将权力彻底下放,但对于结果,拥有最高否决权。
这样的安排,难道太子已经看破了
“赤子良心,循循有序?”小朱喃喃低语,这八个字的意思,白话来说,就是你办事儿我放心。
“慈烺,这个主意,是你想到的,还是十九小子?”—
“禀告父皇,是李颙提地。其中循循有序,正是当年孙传庭孙府尹给他的评语。”
“嗬嗬,当年孙传庭给他的评语,如今他要朕送给洪承畴,这李颙还真是有点胆量啊!”眼见皇上的表情算不上严肃,皇后连忙出面,
“好了,好了,尚儿,快帮着把殿下地朝服换下来。屋里点着火炉,燥热的紧呢!”
“是。娘娘,小爷,您随我来。”
“父皇,孩儿暂退。母后,孩儿暂退!”太子转到后殿更衣去了,屋外的麻将依旧没有继续。
大家都在等待小朱的反应,半响,
“来人,替朕传个口信出去,就说洪承畴纳妾。却不跟朕说,难道臣子地事情,皇上就不应该知道了吗?叫他写个请罪的折子进来。再跟他说,纳妾终究是好事儿。朕等身子爽利了,要赐他一副‘开枝散--绿@色#小¥说&网--闲的落枝声中,他满心欢愉的想到了一个祸水东流之策:为了确保‘小业主经济’.配合卢象升‘土地分级’,支持史可法‘国地两税’,孙传庭很早就提了一条建议…定期报送鱼鳞账册。表面上,这条很有凑数嫌疑,并且也不过就是重张朱元璋的祖制。但实际上。孙传庭是要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统计制度。统计是门艺术,统计也是门科学,只要能出现合理完善的统计制度,于国于民都有极大好处。但以前的大明国,在统计上的态度是,弄虚作假,吹牛浮夸,真是找死也居然找了一个最难看的死法。但自从孙传庭重新理顺了鱼鳞黄册之后,国家在主导变法时,工作量轻松了很多。目标和方向上。也多是有的放矢。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传庭是一个真正地高尚无私。毫无瑕疵的理想主义者。他也不同于其他的维新派政客,他从来没有出于自身的考虑,才提出新法。他只要自己的天堂,一切为了人民。不难想象,理想主义往往以失败谢幕,但先有理想,才会有实用主义的曙光,《山陕新制》这样的治国思想,即便存有先天罩门,也值得表彰。只不过在时下的环境下。遭人诟病也是一种必然。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杨嗣昌巧妙的点醒了很多人,使得大家忽然重新认识了孙传庭和鱼鳞黄册。原来,真正推动变法的。居然是你个聋子府尹孙传庭啊!保守派找到了真正地敌人。杨嗣昌还不止这一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税法改革’,脱胎于史可法地‘国地两税’,史可法的目的是。通过分别核定‘国税’和‘地税’的比例,来降低**成本对国家的伤害。这个方案的提出,是具备法理支持的。这几年在卢象升、瞿式、洪承畴、李邦华的极力倡导下,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法制化概念。因此,只要将各项核定税率(及财政拨款的明细方案)下发下去,则除税法之外的一切羡金、封仪、润资等,都将成为非法地贿赂。在此情况下,为了获得诸省官员的支持,杨嗣昌利用自己分管税监的职权优势,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利益交割:“既然万岁也同意‘许诸省,设置定额俸饷经费’,那么,为了避免提留弊政再起,索性将邮政、起运、经纪等小项杂税,也归为‘直省地税’吧。”这条表面上很正常地划转,其背后隐蔽的宣言也异常响亮:如果让我杨嗣昌,成为新法推动人,大家都还有肉吃、有汤喝。
在目前时代里的诸省布政使、巡抚、总督,其权力是很大地,只要国家允许出现‘地税’现象,那么这一块财政收入,一定是各地方大员的小金库。
利用保守派做刀,以诸省大员为盾,杨嗣昌的攻击犀利非常,这小子有时候确实过分了一些。
不过从这些政治博弈的细节,也可以看出来,‘洪党’或者‘孙党’才称得上真正的政党,因为凡是政党,都要有她的四大铁盘:政治目标、施政方针、财税政策、利益主体。
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得称党。以东林为代表的复社、楚党、杨党等等,都同样如此。
与其称呼他们为党,不如把他们看作是政治社团。而‘山陕党’则不同了,他们拥有一整套系统理论,来为大多数的农民、工人、平民谋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