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霹雳手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章:霹雳手段 (第3/3页)

,再一个郑森因为水平确实有点问题,并没有取上名次,所以这次反

    了一劫。

    那这问题就很明显了,特用科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在基层干部上的人员断档,凡是中榜选手,都应该去外省赴任,偏偏这南榜前五名。居然都留在了北京。

    人家特495,都被安排到新疆、北海、青藏、辽东那边任职去了,只有你们这几位世家子弟,吃不得苦,想方设法地留在北京,一直没有什么动静。

    如今在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地公开场合下,皇帝单独考校这几位的文学,本身就具备了很多地政治含义。起码第一步先抢占道德制高点,小朱是成功了。因为只要这五个人被公开证明,没有真才实学。那就可以往科考弊案上靠了。

    五名学子背后的当家人,如今也都在场,史可法、周延儒、陈子龙、夏允彝、陈洪范,还有那位幕后总策划钱谦益,现在都已经脸色惨白!当然,史可法是冤枉的。

    五名学子的素质有高有低,像夏完淳,已经笔走龙蛇,然而侯玄瀞、张东海两位,却还在冥思苦想。

    钱谦益在一片肃静之中。很自然的捋了捋胡须,然后在慢慢放下手掌时。依旧很自然的两手互相搓了搓,突然,动作细微的,用右手切了自己左手腕一下。随后立正站好,再也不动。

    毒蛇噬腕,壮士断臂!

    《敕命做三坛大会纪》的主旨,绝对不可以逢迎拍马,而要多提一些良之语,就是骂大街地同时别忘了提建议!既然皇上出手如此迅猛,索性就当着众人的面。豪赌一把。

    这就是钱谦益给五个孩子的指示!

    他没想到皇上会在这种情况下出手,手段高超而又不留痕迹!叫他根本来不及做出应对。唯一的方法,就是先点醒题目,再指望这五个孩子自己的本事了。

    在钱谦益分析:三坛大会的举办。确实重要,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也一揽子解决掉纷乱的宗教问题。还在海外番邦的心目中,竖立起强大富饶的中国形象。但这都是别人的看法,对于真正自信地人,别人赞美还是诋毁,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要真想躲过这次风暴,唯一的方法,就是向世人公开展示出真知灼见,只要五个孩子不出事儿,则大家都没事儿。因为科考弊案,历来是牵扯最广地政治事件。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场景:寺庙里的广场上,尽管坐满了人,却鸦雀无声!

    中国的朝野百官,都屏息静气的看着五名学子作文,虽然安静的只有笔墨的声音,但紧张的心理暗示,却非常明显!

    旁边宗教的领袖们,因为太熟悉中国政治,自然感受到刀光血影。**面对这平静下的波澜,不由得暗自念一声:奉中华为宗主,正道也!

    各番国地使节,除了法国人还在喝茶之外,很多人说中国话比母语还地道,所以对于眼前的微妙局面,都感同身受。其中日本的使节玉旨宫,居然紧张的昏厥过去。一时间,寂静地平衡被打破了。很多人都因为压力得到释放,而晃了晃身子。

    “皇上,日本使节怕是中暑了!”

    “呣,难为他们了,赏银五百,锦缎十匹,另外着一体堂的医官,速速诊治,不得有误!”

    “臣遵旨!”

    “皇上,大礼既成,臣斗胆请御驾返宫!”

    “呵呵,不忙,朕看他们,已经有人快写完了。”

    果然,话音未落,夏完淳潇洒起身,一拱手:

    “回禀圣上,小子写成了。”

    “呵呵,拿上来吧!”

    小朱对夏完淳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神童必然早熟,这是规律,做为‘东宫伴读十九小子’之一,他很了解这小家伙地本事。

    一旁一直作陪的太子慈烺,连忙走上几步一拱手:

    “父皇,儿臣与夏兄有同窗之谊,如今天子公开考校,自当盛世佳话,是以儿臣想代传礼官员,转递奏本!不知父皇能否恩准!”

    “嗯!”

    小朱点点头,自己这个儿子果然不错,这番话其实有回护的意味在其中,可见,他已经了解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儿子不是草包,还敢担当,做父亲的怎能不高兴?于是:

    “也好,你去吧!”(谢父皇)慈烺连忙下去,小朱扭头对着内阁首府贺逢圣说:

    “天气确有些闷了,为了诸位长老、卿家、使节的身子,朕便先回了。”

    “臣等恭送陛下!”

    “不忙。不忙,”小朱冷下脸色,“瞿式、蒋德璟、黄士俊、陈子壮、卢象升!你等五人先代朕审阅这五子文章,然后会同李邦华、洪承畴、杨嗣昌一起,呈递文华殿,无论多晚,朕都等着!”

    “…”

    瞿式是大诰院的院长,从当上这个奇怪的职务之后就理论上失业了,但不代表最高**院就是吃素的!蒋德璟是大理寺卿,黄、陈二人是御史台。卢象升是刑部尚书。这几个人共同出面审阅文章,就相当于将原先地三法司会审,升级为公、检、法、狱四部门联合执法。

    李邦华分管吏部、洪承畴分管刑部、杨嗣昌素来辣手,有这三位内阁出面坐镇,充分说明一个事实:皇上要好好查查科举是否有弊案?

    科场舞弊,历来是政治雷区,就看谁倒霉了,并且还要取决天子的态度!可大可小,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前面说过,政治斗争。得罪的原因和反击的罪名是两回事儿,决定对江南诸党下手。是他们成为了改革的绊脚石。但小朱不可能拿这个做理由,如果为了改革而杀人,那就不如不改。

    什么是改革?是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的岔路口前,因为不同的理念而做出的不同选择!在这样一个阶段内,只有对错之分,没有敌我之分!所以,改革时不得杀人,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大原则!

    但有时候,不杀人又确实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好找其他的原因了。至于为什么政治手段要搞得如此复

    做一个最浅现地解释吧。

    ‘为了改革杀人’的这个罪名太大,总不能把所有反对改革的人都杀了吧?因此打击范围必须有所控制!小朱选择南榜舞弊做为扫清障碍的突破口。就是为了控制局面。

    首先,当面考校的只有五个人,即便五个孩子全倒霉,也最多牵扯到五名南方官场中人。影响不会太过恶劣!毕竟江南诸党的势力盘根错节,这次虽说抢先占领道德制高点,又是在乱中出手。但为了使后续改革能够顺利开展,就绝不能出现人人自危的局面,否则都忙着脱罪,谁还干活?

    再一个,这次拿来开刀的五个孩子,小朱还是有所了解,起码夏完淳就算一个,虽然早熟的有点不正常,但人才难得,可堪大用!只要把他同江南诸党分割开,也就没事儿了。

    至于史可程,小朱这点信心还是有的,虽然现在史可法被无端扣上了犯罪嫌疑人地帽子,但他相信,史可法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事!

    当晚7点,

    陈洪范下榻的国子监大街上,忽然来了三队人马:京师锦衣卫提督杨春,京师巡捕营都指挥使周遇吉,刑部尚书卢象升!

    早就预料到结果地应天府尹陈洪范,倒也真有范儿,面色平静,一身素服,长身负手立在国子监的牌楼下,他都快等睡着了。

    杨春高挑一盏宫灯,照见是陈洪范后,有些愣怔!周遇吉横举穆刀(未出鞘),也是面无表情!只有卢象升略叹一口气后,高声断喝:

    “奉天子诏令,今查办特用科南榜舞弊一案,陈洪范、陈子龙、侯玄瀞、张东海即刻收押锦衣卫诏狱!奉天子诏告,魏藻德贪赃枉法,私窥机密,妄测君心,现已收押刑部大狱!以上两案,待三法司会审后,择日交大诰院判决!”

    ……

    夏完淳对应的夏允彝,因为自己宝贝儿子的年龄太小,而逃出生天!夏完淳的文章内容倒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不过就是提醒国家,刊行白话刻本的时候,想着增加一些蒙语、藏语、日语的版本。但架不住这小子文笔好,工整对仗,抑扬顿挫,念着就跟唱歌似的,于是他过关了。

    杨鼎卿就很倒霉,他看到钱谦益的暗示了,但他确实没本事提什么鬼建议!只好进行了中规中矩地歌功颂德!要知道类似的文章,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仓促间写的文章,更是被评定为惨不忍睹!

    但这小子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字体漂亮,卷面很干净,很整洁,写的字跟印刷一样。这其实在大明科举中,是重要地加分因素。

    再加上他和父亲杨文骢都是小角色,所以对他的结论是:

    “文力衰弱,唯锦绣字尔!得中南榜一甲,稍嫌差强人意!”

    但绝不是舞弊,最多也就是考官疏忽了1/2|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