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霹雳手段 (第2/3页)
一到十五,每日结一个果,从十六到月尾,每日落一个果。古代中国人‘神话’出这样的果实,目的是唤起人们盛极而衰地感慨。并且告诫世人,在成功之前,要学会努力。待成功之后,要学会隐忍。果实不是一天长成的,也最好不要一次采撷干净。在选择什么样礼物,来赠送中心西藏教宗**喇嘛的问题上,中国皇帝显然煞费苦心,但利用本民族地传说打造精美杰作,送给一位宗教人士,意味着两个伟大民族正式融为一体的开始。…”
把这样的精品,送给**喇嘛,小朱真的很满意!而且通过马隆的介绍,他还知道,银子时间久了,会出现黑色的锈蚀,但这样一来,反而显得这棵蓂荚更加的古意盎然。
小朱故作轻松的询问道:
“马隆啊,这件物件花了你多长时间啊?”
“回皇上,小人用了整整一年半。因为要调节滴水的分量和时间,是以造作时间非常久,让皇上心焦了,是草民的罪责!”
“哎,你这话从何说起!”小朱脸上声音里都带着笑意。但眼神中,已经清冷了起来。
“如此神物,即便再造作两年也没关系,你的手艺很好,朕很喜欢!”(草民谢…)“只是,你的家事倒也富裕,这般神物,本料和宝石料,想必怎样也值个几万两吧?”
“呃…”
马隆原本轻松地脸上,浮现一丝惊惶。但随即朗声开口:
“回禀万岁,有些物件本料,是同业拆贷而来,价值嘛!有个,有个十万两,也就够了。”
“嗯,倒是不贵!”
说完这话,小朱看也不看旁边已经冷汗淋漓的魏藻德,直接对杨嗣昌和李邦华开口,语速有力而快捷:
“杨先生。”(臣在)“熊文灿今天不在,便交给你吧。核算好这个物件的价值几何,然后两倍赏赐马隆。”(遵旨)“李先生,”(臣在)“朕先许下了,晋封马隆为工部员外!待核定家事后,即刻任命!”(遵旨)。
“小民…叩…叩谢…”
不等马隆说完,小朱已经站起身,直接奔佛殿走去。法国使节连忙随后起身跟了上去,一旁熟悉中国官场规则的智义、李倧,反而很是惊慌的愣怔了一下。但所有的人,都不忍心再看魏藻德了!
蓂荚的造价。马隆报价是十万两,显然是有所保留,但即便是同业可以事先拆贷,也断断不是马隆这样的工匠所能承担的。
身为首饰匠户,马隆的家里,确实会存有一定地金银本料。但他并不具备这么宏大的财力,整整一年半的实验、回炉、打造,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马隆没有分毫的收入,他怎么生活?
蓂荚的主配料是金、银、宝石,其中宝石的雕琢,需要进行反复打磨和抛光,一定要预先有了订单,或者征得主人的同意,才可能继续下去,否则砸在手里的代价,不是几家匠户所能承担的。
而宝石有十五种之多,可见,如果不是魏藻德预先支付地话,马隆是无法完成这项杰作的。
而之前,魏藻德为了保持神秘感,可以隐瞒了蓂荚地详细情况,好给皇
惊喜!也就是说,国家并没有出这笔预订款项。
这种事儿,如果小朱不认真的话,别人是不会乱说的,何必呢?皇上送**的贵重礼品,您跳出来说这物件来路有问题,不找着挨骂嘛!
但这次皇上还就认真了,连续指派两位内阁大臣,杨嗣昌核定成本,李邦华核实身份,这本身就具备了一切的信号,皇上要彻底调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那么魏藻德是如何得到这些宝石的?就成为一个真正的罪名。
政治斗争有个规矩,得罪的行为往往不是最终的罪名。拿魏藻德为例子,他彻底失去保护地原因:私拆密函、想用自家人顶替袁家出包广西铅矿、公开提出费文德让皇上下不来台、试图阻击国家洗牌皇商系的动作。
但小朱给他的罪名却跟这些毫无瓜葛,魏藻德贪污!
小朱并不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身边地几个太监就贪污贪的惊天动地,但只要能保证国家底线也就是了。所以,他无非是利用了一个借口而已。但目的很清晰,不让天下人知道,魏藻德究竟因为什么犯地事儿。很多事情没必要说的那么清楚,只要结果达到就是了。
调查的难度也并不大:
在这个时代里,金银既是货币,也是原料,所以首饰业通行的规矩是:除非自己预先做的样品,否则,买主应提前交付定金。
您想打一副四两八钱重的手镯吗?ok,先留下五两重的元宝,然后寻个中人做见证,等到手镯打造好之后,成品重量、剩余散料、应付工钱,都要一一核对仔细后,交结清楚。
双方签字认可的凭据,一式三份,即便魏藻德和那个中间人,可以预先毁灭证据,但马隆也不敢。他已经在皇上面前撒谎了,说是‘有部分同业拆贷’,那么好了,同行究竟借给你多少?是九成九,还是三分三?总不会连个凭据都没有吧?您人缘不会这么好吧?
拿不出拆贷证据,又不想出卖魏藻德的话,就是欺君之罪,要诛灭九族滴!而皇上早已经做了两个许诺:双倍返还、晋封员外。
一边是功名利禄。一边是诛灭九族,如果你是马隆,你该如何选择?
魏藻德真的完了。
…
三坛大会如火如荼,百官百姓玩闹的最兴奋阶段,皇上忽然不声不响的把魏藻德给办了,一时间,小范围内地波动,很是剧烈!但因为早朝全停,万佛寺当日的目击者就那么六、七个人,又都不敢轻易泄密!于是。事情都过去五天了,居然还有三成的大臣,才隐约感觉到有点不对劲,怎么总没看见魏藻德呢?
这就是乱中取胜的好处。这也正是伪装入局的好处!你们江南诸党不是想推魏藻德上断头台吗?好,就先办了魏藻德!这样一来,很多人的警惕心都放松下来!
五天后,“钦宁寺”换匾典礼!
因为这是三坛大会的倒数第二项内容,也就是俗称的压轴,所以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的人物都到齐了。最后一项大轴戏,是公开钦定刻本。将诸教经典以白话文的形式刊印天下。现在还没到时候!
典礼其实顶顶无趣,无非是摘下一块牌子。再挂上一块牌子,但大家都很高兴,尤其是皇帝本人!
“三坛大会后,就将开始癸未科大考了,去年特用国家取了五百士,今年再取三百,我大明文盛,真真超迈前古了,朕心甚慰!”
“臣等…”
在一片马屁声中,小朱忽然再开口:
“钱先生。听闻特用南榜地几名学子,今日也来参加了,让他们上来吧,朕想见见!”
“臣。遵旨!”
老钱隐约感觉到不妙,因为这个场合太过盛大,外国使节的地位虽说不高。但也算国际场合。诸教的长老也都在,又属于宗教场所。皇上忽然想见几个学子?
但正因为是公共场合,钱谦益不敢再犹豫,连忙匆匆走下去,不一会儿,就带着五个青年回来。
整个过程中,小朱始终和颜悦色,他先夸了这些孩子一番,然后出了一道命题写作:参加国家举办五族靖康安宁大祭,你们都有那些感想呢?
话音未落,早事先有过安排的杨春、王坤、张彝宪、方正化、王承恩等大太监,已经各自抱着一个小几案,还有文房四宝跑了过来,每个学子面前一份。
学子们先拱手施礼,然后立刻席地而坐,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了构思和创作。
表面上,这就是一次非常正常的考校文学,不论是时间、地点、环境和观众,都不过是一次歌功颂德的政治秀!但事实上,除了范西礼还在小声的跟法国使节麦伊尼斯莱解释着中国科举和官的人都面无表情,默不作声。
就在麦伊尼斯莱不停的点头时,有不少人已经开:l偷偷观察着皇上和钱谦益,因为这是这次精神对决地两位主角。
大家都知道,皇上又出手了,同查办魏藻德一样,突然、准确、要命!
做为这次起爆点的五名特用进士,分别是:夏完淳、杨鼎卿、侯玄瀞、张东海、史可程。
去年特用科,因为分了南北两个考场,所以不设状元三甲,但前后名次也有个大排定。一甲十人,南北各取五;二甲百名,南北各半;三甲
夏完淳等五人,正是特用南榜地前五名选手,其中杨鼎卿是杨文骢的儿子,由周延儒受阮大所托做的推荐,闽党背景;侯玄瀞是陈子龙的故交之子,也就是复社子弟;张东海是陈洪范的故交之子,也就是东林一脉;史可程是史可法的堂弟,但他是被东林人出于拉拢的目的做的推荐;夏完淳更不用说了,他爹就是几社创办人之一。
另外还应该有一个郑森的,但一来郑成功在小朱心中地印象分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