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三坛大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章:三坛大会 (第2/3页)

的观礼使中,既有朝鲜、琉球、越南这样的传统伙伴,也有刚被打服地蒙古、吐蕃、南清,更有南洋、欧洲的代表。

    其政治表述霸道且又恢宏。再一个,虽然战争的起因,逃不过名利权势!

    但纯粹因为宗教而开战地,也不是没有。因此,通过一次最高等级的辨经大会,将藏教中的温柔精华加以提炼,未尝不是好事儿。

    佛、道是早已经被中华民族给改造的差不多了,而且他们的原始特征就是合流包容,这几千年来,早适应环境了,因此,佛、道两教这次就充当了大师兄、大师姐的脚色,好好带带这个三师弟。

    第三个目的:凡是这种规格的辨经大会,往往诞生出神迹化的人物、传说、圣物!

    那么借此机会,彻底将云蒙山拔高成藏教圣地,也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想见,如果竖立圣地真地可以功成的话。

    中华大地上,将出现五座神山:五台山之于佛教、龙虎山之于道教、雾灵山之于天主教、云蒙山之于藏教、泰山之于儒家。

    这将是一种怎样的结果?宗教就是这样,当圣地被固定下来,其消极的一面,也就可控了。

    以上都是大原则,接下来就该考虑具体操作的手段了。小朱是个敢干的人,温体仁比他还胆大,专门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宗义经典,艰深晦涩难懂。小民蒙昧,未闻有可以通晓者!而三教何以风行?无非势利迷信尔!今若以白话刊行。则民心可得!臣举荐冯梦龙,杨文骢等,担当此任!”说白了,就是让冯梦龙这些纪实文学家们,用大白话把宗教经典给传播出去,以便竖立起国家的绝对权威。

    这里先着重强调一点:温体仁对中国人的评价,失之尖刻,但也切中要害。

    考虑到这小子身体不好,就原谅他吧。辨经是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各家教义、典章。

    都要最终呈递给皇帝观瞧,因此。大家都会进行典籍整理,当温体仁的方法介入之后,那么这场宗教盛会,就完全可以看成是一次宗教革命了。

    因为当今天子有点不学无术,不写成大白话,皇帝他看不明白。然而当宗教表述,通过冯梦龙这样地文学家修订之后,将真正的民俗化,这样一来变革也就自然形成。

    因为人人都可以轻松的接触到最精华部分,那么谁能成为大师。就全在统治者的取舍了。

    这一点无所谓卑劣与亵渎,宗教本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其实,即便没有冯梦龙,这个语言翻译的大工程。

    在目前来看,也是非常容易办到的,因为这个时间太‘巧合’了。刚好是前一年结束特用科考,当年又即将举办正式大考,聚拢的文化人确实太厚了,中华文人在自我标榜时,通常会说一句:“某家不才,释道兼修!”一群居然可以跨教修行的所谓信徒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辨经大会上表现的机会,现在就可以定论一点:最终整理定稿地辨经辑要,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明忠君爱国地思想。

    进而,创造并修订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宗教派别。再一个,如果把三纲五常、春秋大义、百善孝为先这些概念假设为神的话,那么儒家就是同佛、道、藏三家一样的多神论宗教。

    多神崇拜的弊端就是,历朝历代的上层叛乱,其借口是五花八门的:霍光废帝是为了维护宗法亲疏;孙权因为继承的是父兄基业,不保护就是不孝!

    八王之乱的最高理想竟然是维护正义;杨广的倒台,是因为他霸占母妃,坏了人伦;甚至就连安禄山这样地,都敢打出‘清君侧’的旗号!

    据说还有一位极有才华的同志,为了谋反,不惜装成傻子,然后以‘欺负老实人有罪’的名义,生生把侄子地皇位给抢了。

    现在小朱和温体仁联手进行的宗教改革,就是重新排定儒家中诸位大神的座次,佛道藏其实很好处理,最难地是儒家,因此,将国家概念进行一次无限的拔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什么所谓的汉奸层出不穷?不是这些人软骨头,而是这些人的脑中,根本就没有国家的概念。

    在他们的心中,宗族利益永远是高于一切的,国没了,只要家还在,换谁当皇帝不是当?

    历次的外族南侵,往往北方崩溃的最为顺利,这是因为在侵略初期,宗族为了保证自己既得利益,唯一的选择就是顺从。

    而侵略者又往往需要一些大族的势力,来达到占领区内顺利补给的目的,因此这时候是相敬如宾的。

    但一场惨烈的侵略战争,必然多的人无家可归,于是纷纷向南方迁移,这些丧失了人群,自然会同仇敌忾共御强敌!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些丧失了利益的人,又与南方当地的豪族处于天然对立的立场,南方豪族完全可以效仿北方豪族,但由于身边多了很多南迁北人,大家在面子上,又不好公开投降。

    于是。内讧出现了。这是中华历史上多次上演大回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儒家竖立了很多的道德典范,没错,忠诚国家被称为守节。但别忘记,百善还孝为先呢!

    春秋还有大义呢!一旦国家的反叛者占据了道德上地制高点,不用多,一个就够,跟随顺从的人,那可就海了去了。

    所以,现在就把国家竖立为最大的神,是没跑的。再仿造佛道两教的神仙排位。

    国家这个最大的神之下,是仁义理智信的皇帝、虚怀若谷的节臣、忠孝两全的武将、乐善好施的乡绅、敦厚老实地农民、吃苦耐劳的工人。

    这么排位下来,既有利于社会上的稳定,又可以保证国家主权的完整。

    总之一句话:任何行为、任何个人,都要服从于国家的利益。先定下这个概念之后,才好再干其他的。

    以上,就是三坛大会的由来和通盘计划!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小朱和这届内阁着实是没少下力气,之前说过了,杨嗣昌、郑三俊、贺逢圣这几位之间是有矛盾的。

    但他们同样都是实干家,也同样都是新儒家的先行者。只要能够得到稳定国家地结果,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

    国家现在太大了,从库页岛发的奏报,传到北京居然要两个多月,人家那边要是出现森林火灾地话,等山头都烧秃了,也许国家的反馈才下来,而且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能把人气疯了的词语:“再探!”那还探个屁股啊!

    在科技手段还不足以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背景下,通过一种近宗教的宣传,把国家概念深深的。

    深深的根植进国民的心中,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这种方式其实也非常符合儒家的追求,尽管中华大地,早就已经出现形式上地三教合流。

    儒家烧香、道家拜佛,佛家呢?佛家也拜仙滴!甚至有的庙宇,干脆让三家老大并排坐在那里。

    省得信徒们跑来跑去的,看着怪心疼的!但真正地合流并没有完成,因为儒家从根儿上就喜欢独尊,喜欢大一统。

    现在以皇帝小朱为旗手,公开提出来的新儒家主义,其实很合乎传统儒林的胃口。

    因为忠君爱国,也是儒家大义中地重要一环嘛!为了完成这个理想,小朱为首的这帮家伙,也真是没少下本钱,耗费了千万两雪花白银,修葺盖建无数个坛院,坛是宗教界的办公机构,院则是指各路教宗来京时的歇脚地点,同时鼓励各路名士题字题词,彻底来个数教合流。

    所以今天的会议,主要就是讨论如何才能办好这次三坛大会!

    “启禀皇上,为赶赴靖康安宁大祭,许多教派的宗教领袖都过来了,其中,藏教、天主教被专门关照在雾灵山修道院和云蒙山法坛,这两处地点紧要,是否要派兵看管?”

    “…”小朱很无奈的看了看范景文,心说了,老范终究是个学究啊,这话哪能这么说呢?

    “范卿家所言极是,非但此两山,佛、道两家那里,也要加派一些大力青壮,以备搬运辛劳的活计!”

    “哦,臣遵旨!”其他的大臣们都及时领悟过来,没错,派兵的目的就是防止宗教狂热造成的流血事件,但也不能像老范这样,公开的大声说出来。

    好在,为了缓解这个小小的尴尬,熊文灿忽然笑嘻嘻的出来了。

    “皇上,臣以为当年金人南下,异族多有跟从帮凶者,如今,大明战功彪炳,实乃中华之幸!拜祭法事,又延请诸族参礼!不若,改‘靖康安宁大祭’为‘五族靖康安宁大祭’,用以相约世人,今后凡有乱中华之外族者,天下共讨之。臣请陛下恩准!”

    “呣,有道理!”小朱很满意的点点头,眼见其他人也没什么反对的,这就又算一条施政措施了。

    眼见自己的建议得到天子首肯,熊文灿得意洋洋的又来劲了。

    “再有,臣请陛下另**间说书之人若干,共同记录此等事迹传播天下。此为寓教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