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三坛大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章:三坛大会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十一卷第三章:三坛大会||整个选妃事件的过程中,言官们并没有弹劾小朱,道复杂:明代选妃向来自民女中选取,陈圆圆未必就没有这个资格;为了打击田妃阿萝,这些年言官们一直鼓动皇帝增加妃子,现在人家天子‘纳谏’了,却又生生被搅合黄了,大家确实不好意思再骂娘;他们也没几个是好东西,很多人自家的小妾,就是取自秦淮的‘瘦马’,骂来骂去的还不是自己抽自己。

    当然,明代言官如果不闹事儿,那就太不正常了,所以马世奇、史可法、田怀、朱慈炯这几位,就都成了被攻击对象,只不过大家弹劾的底气都不是很足。

    因此,当小朱以他特有的方式扑灭了后院之火,选妃这事儿,也就算差不多了,只是还有一个小小的,小小的尾巴。

    之后的半个多月里,京城百官,都幸灾乐祸的要求吴襄摆酒宴请客,吴襄平白无故的顶了这么口黑锅,郁闷的差点没吐血!

    大家这么追着起哄的目的很明确,选妃事件必须尽快消停,否则就会酿成牵扯面极广的**。

    为了诸位同仁的仕途着想,吴家做出点牺牲算什么?再说了,吴三桂这么个丑八怪(文官语,脸上有疤是为破相也),娶秦淮小花魁,还亏了你们吴家是怎么的?

    刚好,即将于明年举办三坛大会,需要吴三桂带领南清的福林和大玉儿一同入京参礼,所以大家都说:“指婚名将,可为佳话,既然三桂、圆圆即将陆续到京,那么事不宜迟。先行纳采吧!”纳采就是领证,虽说小夫妻还没见面呢,但事情就得抓紧办,因为宫里已经放出话来,正宫周皇后、皇太嫂张皇后、皇礼田贵妃、皇淑慧袁贵妃、德妃、贤妃、和安二嫔,就跟比赛不要钱似的,都准备了一份厚礼给吴家,也就是说,不抓紧办喜宴,吴襄首先得罪的就是整个后宫!

    一场男女新人都不在场的糊涂婚宴。就这样仓促地在北京城举办了,此时,陈圆圆还在南京由当地官员出面,安排赴京的事宜;吴三桂呢,这小子压根就不知道居然还有这好事儿!

    婚宴举办的这一天,很多大臣都请假了,因为大家都觉得,越在这个时候去吴老襄家里喝酒,就越显得跟皇帝一条心,当然。

    这个逻辑在小朱这里是通不过的。但不管怎么说吧,自愿相信‘皇上确实没有选妃陈圆圆这个打算’的大臣们。

    今天连早朝都给罢了。所以一大早,皇帝小朱就直接来到文华殿的办公室,按照惯例,内阁大臣要先处理一下庶务之后,才来拜会皇上。

    在这么个时间差里,小朱一个人,望着窗上的冰花发了一会儿呆!‘希望吴陈两位,今生可以白头偕老,善始善终啊!

    ’小朱先是在心里面,很不是滋味的祝福了那对儿新人。随后便洒脱的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他的事情太多了,温体仁给他出地几条计策,是需要时间来安排的。

    但有个原则是固定的,那就是事情再多,也要一件一件来。

    “杨春。杨春!”

    “万岁,万岁,臣来啦!”

    “你瞧你,呼哧带喘的,又怎么啦?”

    “呦,万岁爷,和嫔娘娘派人来告,说温室培育的昙花,于今早开放,想请您过去瞧瞧呢!”

    “嗯咳!”和嫔锦珠一直很会养花,但养花已经成为某种行为的代名词了,面对佳人热情的邀请,小朱装模作样的清了清嗓子,随后一挥手,

    “去去去,昙花是花,又不是树,找人给朕搬过来就是,朕今天跟内阁的先生们,一同赏花!”

    “是!”杨春转身刚想走,又被小朱叫住!

    “等等,叫你这一打岔,差点把正事儿给耽误了,今天都哪些臣僚没请假啊?”

    “回皇上,阁老们和各部堂的大人们,都没请假!”

    “呵呵!”小朱习惯地笑了起来,大臣们的安排倒也紧凑,

    “好啊,一会儿就在文华殿侧殿,把内阁众卿都叫来吧,朕与他们开个小朝会!另外嘛!再去找人把马世奇给叫来,这几天他地那个什么新稿,究竟弄的如何了?今天下午必须把上海港的事情议定喽!”

    “遵旨!”杨春答应一声下去了。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文华殿就响起阵阵

    “啊呀,啊呀!”的声音。不过别误会,这是阁臣众卿赏花时的赞叹之声,大家知道皇帝最近有点可怜,自然是怎么好怎么来。

    无非就是祥瑞呗,反正快过年了,多说一点没坏处。因为这花是和嫔锦珠培育的,锦珠又是蒙古王爷之女,所以大家聊着聊着,就又说道了政治上:“皇上,三坛大会拟于崇祯十六三月初三举办,而按照原有计划,癸未科大考,必要相应顺延!这些学子的食宿费用,户部总是要出一些的。”

    “呣,重要的是科考,而不是时间,顺延便顺延吧,不过这钱嘛…”对了,明年是正规科考年,北京城还要举办考试,所以最近地京城,学子们的数量可谓多如牛毛。

    有史可法带来的特用南榜学子,有即将取应正规科考的学子,有需要返京述职地义师,有响应国家号召来参礼三坛大会的士人。

    这么老些人涌过来,人口压力确实大了不少。按往常的路子,学子们日常地居宿,无非就是客栈、会馆、庙观、露宿,但因为三坛大会是宗教大会,所以和尚、道士、喇嘛,以及他们的信徒们,也来了一个够本!

    各地的商贾、乡绅、勋贵、豪门,也都接到了国家的邀请。这样的话,学子们就只能求寓租了,很多官僚家的房子都不小,但又想收租金挣钱。

    还要展现自己地爱心,怎么办?于是大家手一伸,问国家要钱。也就是让国家替学子们出房租钱。

    小朱心疼啊!他的钱不多,国家也没富裕到可以败家的地步,但这钱你还必须出,否则学子再给你闹个事儿,这还有活路吗?

    小朱咬咬牙:“…钱倒是不成问题,天下学子萤窗雪案,十年苦读,如若在考试前还要风餐露宿。朕又怎么忍心呢?这样吧,朕认捐5两。”

    “…”诸位臣僚顿了顿,首辅贺逢圣率先表态:“臣认400!”

    “臣认捐300。”

    “臣,认捐300。”贺逢圣、李邦华、洪承畴这三位阁臣,那可真是穷的叮当滥响,他们这几百两,还真是努了大血!

    一旁的郑三俊和杨嗣昌,先互相对视了一下。众所周知,他们俩可是肥羊!

    两只肥羊还挺认命,只见杨嗣昌一拱手:“臣认捐1万5千两。”

    “臣。认捐2万两!”

    “…”就这样,学子们的食宿安排。全部由员的捐款支付,一个黑色幽默再次出现:官员们一边受学子们的颂扬,一边在袖子里自己掐自己,没办法,钱从左手交右手,等于没有变化,还不如不问皇上要钱呢,真他娘的心疼啊!

    不过说来说去地,三坛大会,究竟是个什么玩意。连算得上最重要的科举考试,都要让开身位?

    三坛大会的字面意思就是:佛、道、藏三教分坛辨经大会。也就是由国家搭建三个辨经法坛,然后召集各教的长老、天师、高僧齐聚北京,将各自的教义精华。

    进行一次梳理和汇总归纳!同时,平白无故的您把宗教界给纠集到一起,不会没安好心吧?

    所以国家公开的理由是:靖康安宁大祭!届时。将分别在仙露、延寿、悯忠三寺,举办祭奠钦徽二帝的法事活动。

    —是个中国人就应该知道,北宋靖康年间,钦徽二帝被金兵掳走。宋徽宗被关押在延寿寺,皇室子孙被关押在仙露寺;宋钦宗被关押在悯忠寺,这三个著名的寺庙,现在很令人自豪的位于北京地城墙之内。

    大明前些年大打出手,打出了汉家的威名,打出了一个新世界。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处于新兴阶段时,通常会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地满足感。

    物质上,一般来说就是大兴土木,建造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精神上,就是非固定资产投资,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纪念活动,都算。

    靖康祭奠大礼,就是这个背景下出现的。小朱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公开发布诏令,祭奠法事的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改仙露寺为永盛寺,取意子孙永盛;改延寿寺为靖安寺,取意徽宗心安。

    改悯忠寺为康宁寺,取意钦帝心宁。这也正是取名靖康安宁大祭的由来。

    这个创意是温体仁和周延儒共同就提出来的,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才一直拖到了现在,并且经过贺逢圣、郑三俊、杨嗣昌等人的不断完善,如今这整个盛会具备了多重的考虑:首先就是弘扬民族自豪感,当年异族掳走了中土的皇帝和太上皇,现如今当初关押二帝地城池,已经变成中国人的首都了,而且参与这次祭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