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千头万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章:千头万绪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第十一卷第二章:千头万绪

    真叫小朱给蒙对了,第二天卯时没到,北京的天空中雪花,但天气预报的高度准确并没有让这小子心情好转,他真生气了!

    鼓动学子闹事,借特用科考扶植党羽,拘押皇亲,聚拢皇商敛财,这种种迹象,让小朱清晰的感觉到一点:东林人的精神有问题!

    东林的施政理念是这样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不是说这对联不对,相反,这是一副非常伟大的对联!但现在的东林人,已经偏离了初衷而步入歧途!他们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以‘道德’为准绳。

    心学中的善恶,被他们高度世俗化了,他们首先认定自己是圣人君子,然后想当然的认为,他们的一切言行,应该成为世间的标准,永远正确,永远有理!这也未免太唯心了!

    翻过头来再看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熊文灿、郑三俊这些人,加上小朱本人,都属于‘实务救国’的方法论者。虽说这些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但大家的宗旨很一致:只要能够让国家和民族走上复兴之路,任何方法都可以成为国策。

    这样解释似乎有些暧昧,那么就换一个说法:

    在东林人的心里,世上是存在万世法的,一成不变,永远不变!

    但在小朱等人的心中,世界上没有什么法律是不可变的,只要有利,任何法律都可以出台,任何法律都可以废止或者修订!

    两种治国理念的碰撞。如今真的到了不可调和地关头。矛盾的激发点,恰恰是俄罗斯、蒙古的经济战略。

    之前国家施行皇商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中国自古就存在的经济制度,吕不韦、盐铁论、转运法,都是以商人为代理人,行使国家垄断的经济政策。

    更何况十六年的极端皇商制度,已经让东林人积累了庞大的财富!

    但梅道嘉的出现,却开始动摇了皇商制度,首先。商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后世价值最大化是个换汤不换药地伪科学,真正的商业目的,就是利润。

    但酒类外销的经营模式,却是赔钱的,只是由国家以补贴的形式,来弥补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差额。非但国家在赔钱,连皇商本人也只是略有盈余。

    其次,现在蒙古经济战略也处于赔钱运转,因此。对于皇商政党紧密结合的东林诸党,感受到了寒意。

    如果国家都肯接受赔钱的经营理念。那么皇商这样依靠垄断经营聚敛巨额财富的群体,又怎么能保住现有地既得利益呢!

    再有,最初的几大皇商中,田家和舒家已经近似放弃了皇商身份。舒烨稷被册封为蒙古巴音汗,又娶了鄂尔多斯太妃乌云娜做氏,坐拥六娘娘城和三百里草场,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所以早早就放弃了原有地业务,山陕现在又是经济特区,与蒙古的互市。已经彻底下放给民间了。

    田家早在崇祯五年前后,就举族搬迁到南洋,国内的药品经销,也归并到宗业里。而南洋的经济体制。又具备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有田家投资的金鸡纳霜、有希亚娜研制开发的三香金创散(鱼胶),有西方人投资的香料。有中西合股的糖业,有大明管辖的巴达维亚贸易港,有欧洲国家委派地东印度公司,居然还有海盗共和国这样的联合体!如此一来,田家仅仅是保留皇商标签而已。

    最后,在孙传庭的治理下,整个山陕之内,全是像郑蒙儿那样的小业主,规模中上地大户,几乎没有。甚至连代王、晋王都被孙传庭以“藩亲只专宗业”的理由给回绝了。

    从头再看一遍:蒙古互市,民间游商代替皇商;山陕特区,小业主对抗豪族;泛南洋经济圈,多种经济体共存共荣;北海贸易,国家利用补贴以增加商品竞争力;这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像东林、复社、楚党这些传统党派,与其说是政治同盟,不如说是‘光明系’地精英帮派。中国是科考制国家,千百年来,进士有多,这么多的人,有多少会仕途顺利呢?在金字塔结构的升迁之路上,为了保证自己的升官速度,一群与其说是‘志同道合’不如说是‘臭味相投’的社会精英们,就聚集在一起,互相拉扯,互相吹捧,以便大家都升官发财。

    面对这样的保守党,身为皇帝的小朱遗憾的发觉,自己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改革者,尽管现在他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已经来到了岔路口。然而小朱并不知道如何走下去!

    能力不强的他,来到这个世界后,被赋予了两大职责:保卫中华宝器不被异族亵渎;带领华夏儿女永立世界之巅。

    第一个得以实现,是因为他提前知道了敌人是谁,提前知道了什么是错误,外加一点运气。

    但现在不同了,这个世界已经改变,炎黄子孙凭借自己的努力,提前迎来了破茧的时刻,面对未知的世界,是披荆斩棘的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还是原地踏步的停留在已臻化境的昨天?

    破茧化蝶的痛苦,就在于睁眼那一刻,阳光也许会刺瞎双目,也许会在双翅之上烙下夺目的光环。

    ‘谁他妈知道呢

    小朱耸耸肩膀,心里骂了一句之后,又伙同内阁诸员埋头处理起国务来。今天上午,他们要彻底敲定对俄贸易的方式。

    “皇上,李定国日前上奏,希望提拔那个哈伊格尔为采莲堡的互市长官,刚好同吾皇册梅信喻为互市长官的圣念相抵,因此臣想,不若进梅信喻为采莲堡的推官。呃,正七品!”

    随着分管吏部的李邦华略嫌犹豫地补充。小朱微笑着点点头,他很清楚,这届内阁都比较传统,互市长官的人选,因为皇上和李定国同时推出了候选人,那么按照中国官场的游戏规则,要么哈伊格尔的仕途就此完蛋;要么梅信喻的最后定位,必须高过哈伊格尔。

    面对这两种方式,你叫小朱怎么选?

    所以说狗屎运不是一般人能踩到的,这梅家的官运就此亨通起来。还没怎么着呢,就连升六级。从一个没有功名的普通市民,一下子跨越了从九、正九、从八、正八、从七,轻松到达。这个升迁过程,其实是很多人利用一生才能走完

    “也罢,既然李先生认可,朕便应下了!”

    “臣不敢!”

    “但朕要送给梅家几句话,经营北海,乃是国事中的国事,希望梅家上下。都能明了你我君臣地这番苦心!”

    “吾皇圣明!”

    “嗯,既然议定了。便由郑先生安排觐见的事宜吧!”

    “臣遵旨!”

    “皇上,马世奇来京日久,这拨款始终不定,主官久久不能归建,于理不合!还应尽快宣召才是!”

    “唉,贺先生此言极是,但国事繁扰,财源困顿,前些年借的国债,现在偿还本息的数额太大。朕也确实没办法啊!”

    “呃,回皇上,臣昨日仔细研究过马世奇的奏表,上海港的修建。确系事关百年,即便不能一次建成,怎样也该分步筹建!”

    —

    分几期来开展工程。历来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但就在小朱刚想同意的时候,杨嗣昌忽然起身拱手。

    “启禀皇上,贺相所言的分步修建,倒也未尝不可,但此先河不可轻易开启,否则日后人人都上报大项,然后由国家分步修建,久而久之,国力困顿是小,浮夸之风不可避也!”

    “杨相此言差矣,凡国家立项,总要多方斡旋与参详,是否浮夸,难不成分辨不了吗?”

    “呵呵,贺相所言不虚,但嗣昌督抚两湖时,民间立项层出不穷,几乎样样都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根本不可能轻易驳回滴!”

    “你…”

    杨嗣昌嘴损是出了名地,而且这小子总是恃才傲物,他进入内阁之后,这个缺点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如今当着皇帝和全体内阁地面前,给首辅贺逢圣下不来台,确实有点过分。

    但一物降一物,小朱的性子素来随和,又长期在皇帝位置上呆着,所以对于杨嗣昌这样具备鲜明个性的大臣,他反而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