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这个冬天雪还没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这个冬天雪还没下 (第2/3页)

经骇人听闻,鞭炮禁令,万万不可提出。”

    “”

    “好,唉!虽然此等法令,可以令行禁止。然则朕的其余国策呢?”

    “万岁,您是天子,天子行旨,难道也不行吗?”

    “当然不行。细民没有论法的权限,国策又怎么能施惠于天下?”—

    “小的不明白!”

    “算啦,这个道理朕也说不清的。来,咱们再看看,今天要把月晕画完整喽!”

    “…”大半夜不睡觉,站在城楼上看天文,这位皇帝看来是很闲暇啊!但其实不然!

    首先,他和洪承畴刻意出台奇怪的法令,其实是在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任何法令即便再不合理,如果是法律了,任何人都要忠实执行,这是法制的第一步。

    显然他们是达到了,但这种达到,却是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不是老百姓接受了这个法,而是老百姓不敢反对这个法。

    那么百官呢?百官其实在做着妥协,这次百官让步,无非是希望在其他的地方获得回报。

    回报地代价,就是继续保留皇商制度。因此,现在的情况与其说是法制,不如说是表面上地强权。

    其次,小朱最近也不愿意回后宫歇息,因为选妃陈圆圆的事件,他跟老婆们的关系降到了历史最冰点。

    皇后、礼贵妃、淑慧贵妃、德、贤、和、安四嫔,都与他保持了距离。

    孤枕难眠的滋味,是很难熬的,小朱只好从科学探索上排解寂寞了。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小朱一直想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名声,除了皇帝主业之外,他很想在副业上冒个尖。

    但很可惜的是,生活在明代,是所有不学无术的人的悲哀,因为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此时都已经出现了苗头,很多方面地知识,小朱甚至还没有宋应星、周胤他们清楚。

    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绘画星云图,又是他专项,又确实少有人做。

    于是小朱开始了绘制星相的工作。

    “差不多了,杨春啊,收拾收拾吧。今晚到这了!”

    “遵旨!”杨春并没有动,只是背后的左手一捏剑指,不用回头看,就准确的点在了俩个小太监地头上,那俩小太监连忙上前收拾。

    “皇上,听邮政司的快马传讯,梅道嘉的公子梅信喻,将于三天后到京!”

    “奇怪,他们梅家地名字为何都这么古怪?”

    “回禀万岁,他们梅家历来的长子长孙,都要这么起名字,为的是要讥讽李梦阳及其后人!”

    “呵呵,也罢,对了,怎么听说,梅道嘉很不愿意当皇商啊!”

    “啊呦!”杨春一愣,他心中起了几分怒意,跟皇上汇报民间警讯的,素来应该是锦衣卫的职责,怎么会有人敢跟锦衣卫作对?

    但杨春很有城府,心中忿怒,面上却更加谦和!

    “回万岁,并非是梅道嘉胆敢冒犯天颜,实在是这位梅先生的身子不灵光…”梅道嘉,今年51岁,体胖,易汗!

    习惯动作是拿着手帕汗,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嘴巴不停的吃东西。这样地人当然比较懒惰。

    而且只有不会照顾自己的人,才会胖者愈胖,瘦者愈瘦!他连自己都不会照顾,又怎么能照顾好国家特别看重的酒类国策?

    因此,他极力希望自己的长子,能够代替他成为酒类皇商。因为梅信喻是族中酒量最好的男丁!

    那么疑问又出来了,酒类专营倒还好说,但以酒精麻痹北极熊的国策,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

    能真的奏效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样的一厢情愿地计划。并不具备太多的可操作性。

    但国家目前亟待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业侵占的国策,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徐光启遗嘱中,提出利用经济优势来永远的制约蒙古人的发展,以永绝后患。

    老徐的主要凭借,就是赶毡机和搓呢机,自蒙古牧民手中平价收购羊毛羊绒,然后运回国内,在国家的监控下,生产出毛毡和呢绒料。

    再以平价返销回去,这样就等于通过经济命脉的把控。控制了蒙古的王公贵族,久而久之,经济依赖性一旦建立,边事定矣!

    但问题地关键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机械性能,还不足以保证毛毡和呢绒料地质量,花纹呆板,手感差劲,还又硬又厚,当‘地毯’铺都觉得掉价。

    因此销售情况异常差劲!这个时候。小朱才忽然领悟,为什么苏格兰高地短裙都是格子图案!

    因为这样的图案相对东方的花卉飞鸟,要来的简单一些。蒙古人喜欢的图案,更多是宗教图案。

    什么金刚杵、宝莲座等等,国内的工人已经尽力了,但编纺出来的效果依旧很不好。

    蒙古人根本不愿意购买。一旦经济战失败。国家面临的难题是非常大的,羊毛羊绒你还收购不收购?

    收购,没有销路,库存越积压越多,完全是国家在贴钱的情况下,能保证十年,保证不了二十年。

    蒙古地乱子并没有实际解决。不收购?当初,你们汉家天子可是拍着胸脯说要收购绒毛的,现在倒好,不买了?

    那我们养的这些羊可怎么办?这还了得!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小朱和次辅郑三俊商议后,决定借着这次‘梅家赐酒’地时机,让梅信喻去俄罗斯那边摸摸情况,俄罗斯人的传统花纹是鸢尾花,这样的花纹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如果准备返销地呢绒可以外销的话,国家的资本就能循环起来,这可是大好事儿。

    梅家赐酒的概念是这样的,梅家这半年来,酿造了500的鸡尾酒原料酒,即便不进行勾兑操作,只卖原料酒也足够完成既定计划了。

    所以郑三俊提出,以天子赐酒的名义,把这五百坛佳酿送给俄罗斯的皇族们,先让他们尝尝味道,好喝不好喝单论,关键是要勾出他们的酒虫来。

    等到培养出消费群体了,再进行互市交易。交易本身是不准备赚钱的,只要北极熊能整天沉浸在酒精中,这就够了。

    其他的什么都好说。郑三俊算得上梅道嘉的义兄,老郑又身为内阁次辅,于公于私,这样的政策都是非常绝妙的。

    就这样,百般扭捏不愿意担当酒类皇商的梅家,如今被国家寄予了双重的渴望:‘毛毡呢绒经济政策’的顺利开展,‘酒精废敌政治考量’的能否实现!

    责任重大啊!

    “杨春,你说,如果朕赏梅家锦衣卫世袭百户的身份如何?”瞧瞧,为了国策的顺利开展,皇帝甚至要巴结梅家了。

    杨春当然不会同意:“回禀万岁,皇商已经是天大的赏赐了,再赏世袭封荫,恐怕会被天下人非议,以小的看,不如进梅信喻为北海省采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