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剑胆琴心 (第2/3页)
晃地走了过来,金圣叹已经开始写另一道题目的‘答案’了。
袁宏勋是个正统文人,也懒得再看他写了些什么,免得生气,于是就按照既定计划来。
“这位考生,你的考卷,回答多少了?”
“不少了!”
“文字虽多,可也要内敛珠玑,方才有得中的资格。你的国策之中,可有什么新奇之论吗?”
“你他妈烦不烦啊?”金圣叹认识袁宏勋这个流氓文人。他心说了,这要在平时,本公子能跟你说一句话都是抬举,现在倒好,跑这来当爷了是怎么的?
不过金圣叹一抬头,看见袁宏勋目光闪烁,心中一动,索性狂生的脾气开始发作:“我写的国策,一定是最佳的,你想听吗?”
“嗯。嗯,说来听听
“我的国策,是建议国家于城镇之中,国道两侧。多建公厕,今后贩夫走卒,军行漕运。都可以随时方便,这样岂非不是良策嘛?”
“…”袁宏勋很佩服金圣叹真敢在考场上这么干,眼见金圣叹去意已绝,袁宏勋也就不再勉强,他先是面无表情地
“唔”了一声,随后就把第一张卷子翻了出来,果然,名字的位置还空着。
“这位考生,不要忘记写名字啊!”
“…”金圣叹冰雪聪明,抬头一望,四目相对,简直就是心领神会。于是金圣叹笑嘻嘻的拿起笔,很轻快的写下了‘金喟,字圣叹’几个字。
然后把笔往桌子上一扔,笑嘻嘻的一抱着肩膀,开始等待着事情的发生。
袁宏勋先是冲金圣叹一挑大拇指,再一拱手,这才装模做样的拿起卷子,随后突然暴走:“来人啊!把这个侮慢先师的狂徒,给我轰出去!”—当班的差役小吏中,得有一多半都认识金圣叹,不过当他们看到袁宏勋‘疯狂’的举着三张卷子,一张上面赫然写着‘金喟,字圣叹’,一张上面赫然写着39个‘动’字,第三张上面,就是那超越+.结晶…普及公厕,大家伸伸脖子,都默不作声。
于是,金喟金圣叹,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就此叫响。只是金圣叹在被逐出考场之前,很是感激地笑着回头,冲袁宏勋眨眨眼,意思很明显:“袁大人,以前多有得罪,这次多谢援手!”袁宏勋则与黄鼎相视一笑,意思也很明显:‘呣,驱其离场,倒是结交了他,果然一箭双雕!
’唉,这是个什么样地时代?会出现这许多有趣的人物?这是个怎样的时代,会有如此多牛人?
但甭管怎么说吧,史可法拿到袁宏勋上交的考卷之后,恼怒异常。您想想,这位可是史可法啊!
金圣叹这么个不着调的家伙,在老史的眼中,那得成什么了?更何况,史可法也不是笨人,他知道,有一堆的人,正在利用这次考试,来达到各自的目的:田怀选妃一事,看来是真的了。
否则,国舅爷不可能在高考期间闹事儿,而且其目地也令人愤慨的变得简单起来,国舅爷居然也不希望选妃成功;马士英等人挨打,幕后主使一定是南曲交厚的勋贵,否则谁也不敢在高考期间,鼓动地痞出来闹事儿。
白衣党的政治含义非常危险,江湖任侠和官本位是中国传统中地两大标签,当勋贵也依托黑道人士的时候,往往国乱不远。
更何况国家最近30年来,就没怎么太平过。还有这个金圣叹,居然利用科考改名、扬名,真是太可恶啦!
啦…啦…啦(别误会,是回声效果)!金圣叹事件,在任何时代都不是小事儿,高考期间被驱逐出场,这是什么性质?
所以史可法必须出面跟钱谦益约见一下,毕竟是老朋友、老上级了,虽说史可法不觉得轰金圣叹滚出考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但为了保全双方地面子,还是当面说清楚的好。不过老钱羞恼之下,居然避而不见,只是托家人转交一封信,里面只有寥寥数语:“小儿无知,令兄台为难,弟无颜相对,科考放榜之后,再行面叙。”史可法看第一遍,就觉得有点别扭。
看两遍之后,全然明了,钱谦益还是生气了,毕竟自己是主考官,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自己难辞其咎!
本就有些羞恼交集地史可法,被彻底激怒的第三个原因,他察觉到了党派的运作,那就是科考作弊!
南京贡院,按《千字文》排定东、西、北三个考场的号舍次序。所以作弊的学问,就全在排序上面了。
假设吴仁杏是装订吏、韦君梓是誊抄吏。金圣叹所在号舍是‘登’字间。
考生交卷(主卷)后,吴仁杏等人,各自监督杂役按照《千字文》的顺序码放、封名、装订,十份一沓或者十二份一沓不等;然后吴仁杏给每一沓考卷,编号后记录在案。
编号的顺序并没有什么规律,也许就是
“吴监天本”,请注意,天本第二份正是金圣叹的登字间主卷。装订时间,被精确限定在三个时辰。
韦君梓接到一沓或者两沓装订好的主卷订本后,开始繁重的抄写工作(副卷)。
抄写完毕地考卷同样要编写号组备案,规律是
“韦誊地本份…”。此时,金圣叹‘登字间副卷’的编号就是地本贰份了。
抄时间,被精确限定在3个时辰。当礼部阅卷官接到副卷时。整个考卷的顺序就彻底打乱了,3份考卷,就是千个号组。
果不是事先进行定向记忆,谁知道金圣叹的考卷在那里?所以阅卷官员在评判前,通常会得到一张小纸条。
考场上打小抄这种方式,都是小孩子玩的,官方的手段施加在阅卷环节,这才是最稳妥、最技巧的。
那么,史可法是如何知道作弊环节的呢?很简单,因为所有号组都要交到史可法来保管,史可法不可能泄密。
装订和誊抄的时间又非常紧张,很多人根本来不及传递号组规则。于是像吴仁杏这样的混账官员,要提前把关键考生地号舍记住,只要他这个第一环节能搞定,后续才好做工作,这时候的文人都拥有默记地天分,但还是有迹象可循,史可法又不是活在真空中,他当然可以察觉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