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我不是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我不是王爷 (第2/3页)

,现在才进春天,还有一整年要顾着呢!”可馨开始还挺高兴,可说着说着,就想到了自己。

    她也是苦出身,从小就没穿过几次新衣裳。

    “可馨,你明天拿着银票出去,这青浦城里,我每人送一双新鞋子!”

    “呦,三哥儿,怎么又说胡话了?青浦换不了银票地。”

    “唉,真没意思,早知今日,当初母妃送我盘缠的时候,就该多要点元宝、银币才是!”

    “好啦,好啦,雨头停了,快下去吧。方叔已经做好饭菜了。”两个心智还不是很成熟的小孩子,一边叽叽咯咯地说着,一边往下走。

    细碎的言语声,透过木制的楼梯,传到了天井之中。

    “可馨,你说,华叔如果快马去省城,换银子买鞋的,能几天回返呢?”

    “嘘,小点声,华叔听见,又该瞪眼了!”正在廊下品茶的冀乐华,紧紧抿着的双唇,微微浮现一丝笑容。

    ‘王爷是个好孩子,可偏偏是个王爷,这么小的年龄,窝在这里,实在太委屈了。

    ’但想归想,慈炯来到天井里的时候,冀乐华还是一本正经的站起来迎接。

    “炯哥儿!”

    “华叔有礼了!”

    “呣,请炯哥儿用膳!”

    “华叔请!”正这客气着,金方端着个大托盘跑出来,天井中有个小小的石头桌子。

    也正是慈炯的饭桌。太阳雨来的快,停的也快,但有个问题,那就是空气不是很流通,所以金方身上用的香粉味道,腻腻的凝在鼻子里,熏的冀乐华头直疼,但可馨和慈炯,明显很适应这种味道,倒是没什么反映。

    可馨还一边帮着金方伺候慈炯吃饭,一边笑嘻嘻的跟着金方说话:“方叔。三哥儿才刚说要换了银票,给城里头,每人送双鞋子呢!”

    “呦,三哥儿就是长大喽,知道体察百姓疾苦啦!”看着慈炯得意的满嘴塞满了饭菜,支吾着连连点头的样子,冀乐华翻了翻白眼,转身回到廊下,继续喝他的茶了。

    天井中地三个人,知道冀乐华出身征北大军。从来都不喜欢吃饭的时候说话,于是金方连忙竖起一根指头在嘴上,小声劝慈炯。

    “三哥儿赶紧吃,吃好了啊,冀将军说是上午教您放火铳呢!”

    “嗯,嗯!那下…午…呢?”慈炯同样小声问着。

    “下午灵儿姑娘过来,跟您练字!您忘啦?前儿个说好的,人家姑娘替买的花粉,今天也一并送来。”慈炯连忙闷头吃起饭来。

    金方见慈炯安心吃起了饭,方才直起腰身。略带歉意的望了望一边的可馨。

    小姑娘原本开心的笑容中,淡淡的透出一丝苦涩来。…

    “炯哥哥。炯哥哥!”上午的火铳训练,让全青浦镇都担惊受怕了一番,如今听到这香香甜甜的声音响起,整个青浦镇都松了口气,只一瞬间,炊烟立刻升起,人声再次鼎沸,小镇又恢复了活力。

    带给小镇活力,是一个134地小姑娘,比慈炯大。但却叫他哥哥,因为‘哥儿’这句北京话,在南方人来看,实在是好难听的嘞。

    于是小姑娘索性就叫成了哥哥。小姑娘大号朱灵儿。跟这个时代的女孩子一样,其实就是一个姓,再加一小名。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正式名字,都是她们成年后,自己翻查古典之后起的。

    朱灵儿的父亲叫朱怡鈱,是长沙吉王一脉,最初封藩的王爷,乃是宣宗之子。

    要说起来,这朱怡鈱也够得上‘倒霉’二字,原本啊,他的爵位不是现在这个贵子。

    在改制之前,他享有郡王封诰!但曾经的朱怡鈱郡王殿下,还有机会当上吉王呢!

    老吉王的正妃无所出,他们哥几个都是偏妃生地,就是俗称的庶出。因此在这些庶出子弟中,必须选出一位,过给正妃当嫡子来抚养。

    原本庶长子朱怡鈱是最有希望地,连仪式带日子都准备齐了,只要手续完成,这朱怡鈱就是继承吉王位的世子了,哇可偏偏朱怡鈱自己不争气,竟然在头两天的光景,自己把自己从桥头摔进河里,他不过就是想抓个蛤蟆,没想到,蛤蟆没抓成,连到手的王爷也丢了。

    因为从水里捞出来之后,所有的人都忽然想到了一个关于大明皇家的诅咒。

    老朱家老朱家,他们家姓朱,五行属火,最怕的就是水。武宗那孩子,不就是因为掉水里了嘛,重新捞出来之后,身子就不灵光了。

    如今朱怡鈱又是这样,怕是,那个啥啊!这话是没人敢说出来,可也没人敢不信。

    于是,可怜的朱怡鈱,就这样与吉王失之交臂。更倒霉的是,朱怡鈱当郡王之后,因为之前的曲折,很受兄弟们地挤兑,尤其是那个取代他继承王位的弟弟,天天折磨他,折腾他,连娶媳妇,都生生到了28岁那年,才给他找了一个犯官之后。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时间里,他自杀的心都有了。后来老天可怜朱怡鈱,或者老天突然觉得折磨他地恶作剧,已经没有任何花样可言了,整天不是让他倒立,就是去厕所呆着的,一点创意都没有!

    于是,崇祯皇帝的《玉牒新章》横空出世。朱怡鈱顺利地成为爵位递减级别最大的贵族之一,由郡王直降为贵子。

    这个人群并不算少数,但只有他一个人,兴高采烈却又不声不响,领着母妃,牵着夫人,带着女儿,一家四口人很低调的搬出了王爷府。

    出了王爷府,母子夫妻外加一个10来岁的灵儿抱头痛哭们是庆幸在有生之年,还能重见天日。

    离开吉王府这么个活地域,这番景象,恰好被宗业新法的监督执行官看在了眼里。

    人嘛,都是同情弱者的,执行官本来就很喜欢这位郡王,瞧人家这份气度,接到旨意连声都没出,就全部应承了。

    这就是支持自己工作啊!眼见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子。从王府出来后就相拥痛哭,这真是叫人不忍心啊!

    于是执行官崩溃了,不单应该分三年领发的15万两银票位。同时上报国家,请求嘉奖!

    国家当时为了尽快推行贵族新法,对于支持行动的宗人,自然是设有奖励地。

    朱怡鈱又多了5两的银票落袋不说,还可以在六项宗业中,优先挑选。

    因为自落水之后,就没有书可看了。所以朱怡鈱自幼就喜欢读书,得,就刊印业吧。

    他名下没有田产,并且为了远离童年阴影,朱怡鈱顺江而下,一直跑到了青浦,才算喘口气,于是这座小城,就多了一位贵子爷。

    朱慈炯住的这房子,其实也是有讲究的。这栋二层小楼就是朱贵子盖的,但用的是徐家的土地。

    青浦并不大。徐家也算是当地的大姓了。注意,为什么不说是大族呢?

    因为徐氏一族中,有钱人很少,多是农庄的百姓人家,徐光启当官之前,家道就不富裕,据说还因为生意失败,险些破产呢!

    老徐当官之后,又极为清廉,家乡的生活自然还是老样子。等朱怡鈱来了以后。

    觉得自己毕竟是外乡人,就找到徐家,高价买下了一块靠城墙地土地,盖了一座当地通行样式的二层小楼。

    连土地待盖楼总共才花费900银子。他可是拥有20银票的贵子爷,生活还真算简朴。

    随后,因为青浦靠海。朱怡鈱又分到了刊印书籍的宗业,自然拥有了行销海外的一份定额。

    别看国内出版业不景气,但出口书籍可不是什么赔钱的营生,因为海外的华人越来越多啦!

    人多之后,对于精神家园的重建,就非常上心!国内很多的禁毁,也就风行海外了。

    现在的刊印技术,可以通过套版上色,刊印出非常精美地彩色插图,所以,像什么经史子集的利润,虽说不小,但并不是最大宗地业务。

    卖的最好的,反倒是以生活细节为蓝本的写实文学,例如插图《金瓶梅》、彩绘《十段景》、画本《玉蒲团》等等。

    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