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等待海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章:等待海神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九卷第四章:等待海神记:“双母争子,必有不肯尽力者,至亲也。”当两个母亲抢夺一个孩子时,只有亲生母亲才会率先放手,宁肯放任孩子被抢走,也不远眼见亲生骨肉受到丁点儿的苦楚。

    这,就是大爱无痕!…当小朱面对魏藻德的殿试策论时,他的心中十分清楚:‘拥有统一力量的政治党派,已经正式成形’。

    要知道,就连温体仁这样的政坛老手,也被带入瓮中。就连春科考,也被有组织侵入。

    如此恐怖,让人在盛夏之中也觉得不寒而栗。然而,面对此情此景,他的心中却充满矛盾:以他现在的威望,杀伐决断,完全就凭他一句话。

    即便有人想抗争,也要同时面对众多的挑战:黄得功、曹变蛟、申甫、贺赞、孙诚、毛承禄、陆继盛、曹文诏,喔,还有那位嗜血神煞手、玉面小飞龙——吴三桂!

    这些璀璨夜空的百战名将,对国家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有魅力,有私恩,有威望,还有凌厉的刀锋,小朱如果真的想予取予求,恐怕任何人都没有反抗的机会。

    然而,经过内心的挣扎之后,他依然选择了另外一种道路。不过说起来,他的手上还是握有最后的三张底牌,本应该是四张牌的:杨嗣昌、卢象升、熊文灿、袁崇焕。

    这些人的能力、声望、资历如果利用好的话,一切自然尽在掌握。只是很可惜袁崇焕这张‘分牌’了,因为‘面儿上’的分已经不够一百二了,既然双扣儿没有意义,只好把‘拖拉机’给拆开吧。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单从战果来看,吴三桂只拿到了广宁、沈阳、长春这三座城池。

    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要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吴三桂的功劳又是无与伦比的。

    因为皇太极是称帝地,在‘夏夷之辩’思想占据社会主流的背景下,一个蛮族称帝,对汉家的精神刺激是极其强烈的。

    这就是为了保护吴三桂,而不得不舍弃袁崇焕的根本原因。不过好在还有杨、卢、熊三个人,小朱还有的玩。

    并且,他非常欣喜的察觉,他可以继续利用养牌术,来静待下一次的杠上开花。

    也就是从现在开始。悉心培养‘洪党’的基层组员: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左懋第、傅山、陈确、韩霖。

    培养干部,要为了以后做打算,每隔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要培养一批。

    这才是真正地‘王霸之气’,批批次次,无穷尽嘛!想通了这些杂七杂八,小朱重新振奋起来:“因辽东献俘,已经近在眼前。崇焕一事,留待明年再议吧。”

    “臣等遵旨!”

    “这个最早完成策论的魏藻德,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思虑周详。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南洋的构想,朕心甚慰!”

    “臣等恭贺吾皇!”就这样,一篇集思广益的殿试策论,定下了今年的状元归属,也定下了南洋的政治架构。

    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名义,着手打造南洋。…南洋爪哇海,这片海域中,有一处75平方公里的海岛,.+海风。

    将金灿灿的阳光送到这里时,婆娑地棕树,都会摇晃着很不协调的大脑袋,向阿波罗表达谢意。

    小岛成月牙形。外沿儿地大弧,因为直对着海流,所以礁石林立。海深浪高,只有海鸥才会在这边歇脚筑巢。

    胖胖的海鸥们,经常郁闷的叫着,因为她们不是好客的主人,而海燕、白头翁这些海鸟,又算不上礼貌的客人,于是,争斗便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准时上演。

    这边的喧嚣声,是影响不到另一侧的,因为环岛山脉,沿着月牙外弧的内线,逐渐平缓下来,并且延伸出,一小片适合人类居住生存的小平原。

    平原上,是几排很规整地石头房子,双层,涂着红红绿绿的颜色,每个房子上,都有一个镶嵌着灰白双色碎石的烟。

    散落在绿油油草地上的,是典型荷兰风格地花园,颜色鲜艳,却样式单调,只有红黄白三种颜色。

    而且很呆板的互不影响。红就是红,白就是白,黄……。山势到达月牙的两个尖尖时,做了最后一次地抬高,也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防御性海湾。

    海港是用纯白色的石头搭建,长长的运台,笔直地探到深蓝色的海面上,海水清澈,可以看透水面下数米深的地方。

    平静的海湾两侧,是被人工铲平的高崖,上面各架了两门铁炮,炮口可以自由地调整角度,辐射范围,包含了海湾和远处的海面。

    沿着运台上岛,左边,是宽阔的沙滩,蓝天碧海,白沙棕,景色美不胜收。

    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蜿蜒扭曲,通向岛里的小镇。运台的右边,很突兀的,出现一座样式奇特的建筑。

    依着山势,连开凿带搭建,用石头、铁、木材修盖了三层建筑,最下一层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外面,主要是巩固用的地基和牢房;二层是主要的生活区域,餐厅、客厅,还有佣人房;三层是主人的书房和卧室。

    建筑的最上面,还竖着几个尖塔,狭长的望窗,厚实的墙壁,都警告来访的人们,这些是军事设施,既是了望塔,又是箭塔。

    但其中最高的尖塔上,竖立着一个巨大的,金碧辉煌的十字架,十字架下的墙面上,半浮雕一位手持盾牌的勇士,原来,这里还有一座天主教的小礼拜堂。

    在神和勇士的护卫下,紧邻半山、半堡建筑的海面上,还有一艘完整的战舰,被巧妙的通过廊桥、天桥、木桩还有平台,紧紧的同山体连接。

    形成了进退自如的船坞堡。这样的船坞堡,有两个用途:战舰上的武器,可以直接用来防御。

    同时,海洋是离不开海啸地,一旦出现海啸迹象。木制的廊桥平台,可以起到缓冲和连接的双重功能,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躲避到战舰上,就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海啸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