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国民待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国民待遇 (第2/3页)

尔忘了一两个人名,还是可以原谅的嘛!”

    “臣等多谢吾皇!”—小朱这话也是有深意的,等于由皇上做主为整个官场做了开脱,理由很简单,我们没忘记曾派了使臣的事儿,我们忘记的是戴羲地名字,仅仅是名字而不是人!

    接下来的几天,已经商量好攻守同盟地一干君臣,就开始琢磨善后事宜了,另外也捎带脚讨论了责任问题。

    广大学子的要求是‘引咎辞职’!要说,如果借着这事儿,叫温体仁这样的内阁大臣引咎辞职,并由此将‘不作为,就下岗’这个制度给定为成法,原本也是不错的考虑。

    但是,身为皇上的小朱阁下,最终明智的给公开回绝了。因为国家刚刚又把国库给打光了,四方战事,南北通衢,样样都是高投资的项目。

    不但国库光了,连皇商那边都借光了。皇商身后,可是各大商会,各大商会的背后,是整个官场,为了支援国家玩命,大家都把家底花出去不少。

    换来的,是皇家送过来的诏书。国债诏书。这是崇祯皇帝小朱发布地第二份认债诏书,第一份是刚刚登基的天启七年,在发放过节费的同时,还约定了一个补发拖欠工资的承诺。

    这十多年来,小朱还真就把欠款全补发下去了。所以小朱地信用非常好。

    既然国家有了高等级的信用指数,那为了战争而发放的战争国债,以‘转投国债’地模式偿还,也就顺利了很多。

    国家不用现金偿还债务,这当然算是好事儿。但别忘记,再怎么方式偿还,他也是负债。

    在这种负债经营的情况下,小朱,是非常需要温体仁这个理财大师来继续辅政的。

    不仅是皇帝,国家和民族也同样需要。但很遗憾!不论是小朱还是温体仁,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温体仁就是再好,也到了讨论退休的时候了。

    因为第一届内阁的任职周期。是七年。温体仁即便名声不这么差劲,也不可能,不应该,不能够超过这个任职期限。

    否则,对国家、对皇上,对温体仁都不是好事儿。这其实也解释了,温体仁为什么非要推卸责任。

    因为温体仁知道自己的仕途最多就干完这届了。既然怎么都要走,何必非要背着一个罪名下台呢?

    眼下地**,矛头指向很明确,就是要温体仁下台。嘿嘿。温体仁的性格,本来就有缺陷,面对这么个情况,您说说,他能不推卸责任嘛!

    温体仁拒绝辞呈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跟皇上表明一个观点:我温体仁离开首辅之位,是急流勇退,是礼让贤能。

    而不是什么劳什子的引咎辞职。好了,分析完所有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了,该看看咱们的小朱是个什么应对了。

    小朱倒也仗义。先是下达一份罪己诏,贴在国子监的门前。明确承认,把一个驻外使节给忘记了,确实太不地道,请大家伙原谅。

    然后在小朱的强令下,所有的人,除了温体仁之外,都上表求罪,大大小小地道歉文告,把国子监门前都给贴满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朱现在的威望是确实高了。他想保护温体仁,众大臣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反对。

    诸位大员都出面道歉,使得诸地学子的言论中。也就少了许多的戾气,但要求温体仁辞职的声音,依然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不能用正常人揣度的温体仁,忽然单独求见了皇帝陛下。

    “皇上,戴羲一事,臣无责。但臣为首辅,已近七年,臣自问,治国理政,不敢比管乐,却绝不让萧曹。然话虽如此,臣也不敢滞位不去。况且,如今学子群情激昂,如吾皇公开明旨,准臣满届七年,致休返乡!然后容臣再想出几个应对良策,双管齐下,自可安天下之口!”

    “温先生,”小朱的声音略颤抖了一下,真情流露的年轻皇帝,甚至连声音都有些哽咽:“温先生为国为民,为了朕,甘愿担当十多年的骂名,如今,再为戴羲而辞,这青史之上,先生之名,更为不堪了,朕,朕真的对不起你啊!”

    “皇上!”这时候发布明年退休地公开声明,无疑就等同于引咎辞职,眼见皇上真的不愿意这么干,温体仁老泪纵横,他多年来地委屈,全然消解。

    “臣有吾皇此话,纵然担负千古骂名,又有何妨?只要我大明万世永昌,只要我华夏子民,傲立于世界,臣,知足了。”

    “先生!”小朱抢步上前,双手扶起温体仁。

    “先名利,实在为史中楷模,朕无论如何,也要给先生一

    “皇上,”温体仁的双眼中,忽然焕发出一丝异彩,但旋即,又复深沉。

    “皇上,如今戴羲之事,确实是臣的昏渎,臣理当受罚,但臣有两个最后的要求,还请皇上应允!”

    “好,先生请说,莫说两个,便是20个,朕也一概应允

    “谢皇上,其一,臣想担当今年主考,钱谦益首辅六载,却连当了三届主考,臣不想在这点输他太多。”

    “好,这条没问题!”温体仁的眼光,要比钱谦益独到,这点小朱是认可的。

    “其二,臣这许多年来,贪污了不少银子,臣已经命家人‘温保’整理成册,待明年,皇上可凭借此册,治臣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之罪,但臣的家人,还请皇上多多照顾!”

    “什么?”小朱又惊又怕,

    “温先生,何出此言?”

    “启禀皇上,大明吏治,虽经皇上妙手缓治,近年已经有改善迹象。但积重难返,而吾皇施政,略嫌宽柔软弱,如若没有杀伐,又岂能乾坤一扫?臣愿以此残败之身,为吾皇行霹雳之威!”

    “胡闹!你是朕的好首辅,你是朕的好先生,朕不奖赏你也便罢了,何苦还要杀你?”

    “呵呵,吾皇啊,为国,为民,纵使海瑞都可以杀的,又何况臣这一身骂名地奸相呢?”温体仁忽然一摆手,不让小朱开口。

    自顾自的说下去:“当年,严嵩父子以贪污罪而身败名裂,而其身后,竟无长物。为何?实在是,为吏治而亡,为变法而亡。臣愿效法神宗故事,甘愿成千古第一奸相,只求慰吾国吾民,不求那笔墨虚名!臣恭请吾皇恩准!”

    “混账,温先生此言。朕断断不……”‘准’字未出,温体仁已然飘然而出,离开了文华殿东暖阁,透过玻璃窗,温体仁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小朱的眼中,溢满泪水,视线模糊,失声哭了起来!

    ……缓解**地最佳手段,是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随后几天里。

    仿佛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般的温体仁,递交了一个报告:《平等国民待遇之制》这篇法案,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国际法概念。

    同时,也首次提出了,如何面对外国人的问题。

    “古籍典藏,向有北狄、西戎、南蛮、东夷之说,而千年之下,又有西洋番夷、东洋倭奴之贬鄙字句。吾华夏泱泱大国,自命不凡与世。确无不妥。但数此恶俗之语,刊载于史册官文之中,宣唱于庙堂圣贤之口,实在有损斯文。于大明形象,毫无一丝一毫之可取之处。因此,恳请吾皇。全罢此无聊陋字。非如此,国人种族歧视之心,何时方灭?非如此,华夏辉煌灿烂之辉,何时鸣放?今又有戴羲之事,想我大明天朝上国矣,国之正使,出行万里之遥,竟成囚奴仍可指斥之黯墨,何也?非国力不强,非兵锋不盛,非民望不兴,非使者忘形,实在乃冤冤相报之故也!古有‘犯强汉者,虽远而必诛杀也’之语,震烁古今,千载之下,读之犹觉豪迈之气,充沛于天地。今折辱戴羲之固始汗,已身首异处,埋尸乡外千里。何也?虽有天朝上国之威,却亦有未能善待之故也!今起,望我大明,刊旨四海,昭告天下:吾国民,行走世界,万邦诸国,应待之亦如尔国民。尔国民,行走中国,官民诸省,待之亦应如吾国民。自此之后,凡有敢伤吾国民之邦,天兵骤降,斩其君,倾其国,罪其民,夺其财。凡吾国民,行走世界,但有听闻化外有敢辱吾国之声名也,慨声争辩者,赏义士之赏,执刃争斗者,赐千金之赐。蛮、夷、狄、戎、番、倭、奴、酋、鬼、色目,等粗鄙歧视之语,亦自此悉数罢去,若有言之者,罚银掌嘴。”这篇稀奇古怪地文章,小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