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生财有道的太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生财有道的太监 (第3/3页)

  倾家荡产也要替杨春都给办妥当了。跟西施攀上夫妻关系怎么了?几百年后,谁知道杨春是公公还是将军?

    自己掏钱印书怎么了?这可是为宫里人印的,杨春买了好之后,一高兴。

    不再刁难自己不是更好?眼见老丁眉开眼笑的,杨春忽然又戏谑的说道:“我可不用谢,还有第四件呢。老丁啊。洪夏官那边,一共是几件朝服换着穿啊?”

    “哎呦,我的春爷呦,您老可真别往心里头去,衣服这物件,放时间长了,他出褶子,我这不是为宫里着想嘛,晚收的衣服放上面,不会被压出硬褶子来,您老可千万千万饶我这一回。”老丁快急死了,心说怎么绕来绕去的,又绕回洪承畴身上了?

    但杨春可不管他,自顾自的往下说:“我可不管你什么褶子不褶子的,衣服你洗不好,你自己跟皇上说去!我就只问你一句话,洪夏官一共是几件换洗地朝服。”

    “呃,六件,三件朝服,一套祭服,两套礼服。”老丁只好硬着头皮回答。

    “呵呵,洪夏官果真是穷啊,朝服才三件,写字又多,穿个三天就得换洗一次,怪不”

    “…”从杨春今天交办老丁做了几件私事儿上看,杨春是不怎么避讳他的,当着他地面儿就说出心声了,老丁自然已经感觉到这点,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地站在那里发呆。

    半响,杨春才轻声开口:“听说洪大人最近发福了不少,你能帮着把他衣服的线头,给挑松一些吗?”

    “啊?春爷爷,您这是要?”

    “哼,”杨春的语气忽然严厉起来,

    “不论是该你问的,还是不该你问的,只有我跟你说的份儿,这可是规矩!”

    “是,是,”眼见老丁愁眉苦脸的样子,杨春忽然又发了善心。

    “老丁啊,我也不怕实话跟你说,这事儿跟你我都没关系!你就记住一句话:你是一老实人,直要有我一天,我保你无事,你放心好了。况且,我做事有分寸,你就做到这儿就成了,其他的都甭管。好么?”

    “好,挑松线头是吗?”

    “…”杨春没再接这话,只是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

    “这里是三千两,盖庙、刊印的钱,有剩下的再替我买点儿金银首饰,衣草地银子,咱们走公帐单结。今天到这儿吧。”

    “好,那,春爷您先忙着,我走了。”

    “…”眼见杨春没理他,老丁立刻退出了房间,一转身,隔着太液池,就看到紫禁城里的金碧辉煌,映衬在朵朵白云和湛蓝天空下,显得犹如梦幻中的仙台楼阁,老丁心中微微一叹:“都说做上了皇家的生意,咱就是皇商了,嘿嘿,家家有本难念地经啊!”

    “爹,衣服都撂好了,咱回去吧!”转头,看着乐天性格的大儿子,老丁羡慕嫉妒恨地一瞪眼:“什么撂好了?是摆放整齐喽!宫里的物件儿,再小也要仔细着!”说完,不等儿子再搭话,老丁转身就走。

    明显可以看出来,小丁在宫里地人缘儿要好过老丁。之前谈事儿时,小丁就跟几个太监有说有笑,现在他们往外走的时候,沿途经常看见有小太监飞跑出房间,先是巧笑嫣然地福一个礼,然后婉转地念上一句:“丁大哥,您来啦!”此情此景,叫老丁快疯了。

    宫里就是这样,有名有位的大太监,自然是别人哈着来。但挣扎在最底层地小太监们。

    则很是上赶着巴结别人。尤其像小丁这样青壮年的汉子。这不,已经都到了西安门内大街上了,一个小太监呼哧带喘地追过来。

    “丁大哥,这是半斤红薯,您带回去吧。”

    “呦,春熙哥哥,您可太客气了。”

    “哎呀,什么客气不客气的,宫里的定量多,人家饭量且小。也吃不下,你带回去给嫂子他们尝尝也是。”轻声轻语说完。

    春熙自己熟门熟路的把红薯掖在布下面,后退三步福了一礼。吓得老丁赶紧道谢后,领着儿子就走,刚走出三步,春熙又跑了上来。

    “丁大叔,最近风声紧,说话办事儿的,都要加着小心,尤其是去各位大人府上取衣服的时候,帮着我们探探风声。春熙拜托您老了。”

    “哎,春熙小哥这么多礼可就见外了,您的意思是?”

    “丁大叔,春爷爷可是尚宝监的大掌印。一大早是要守在交泰殿的,能有这么闲暇地时光,可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眼见老丁父子一头雾水。春熙的声音比刚才更小,以至于三个人的脑袋都凑到一起了。

    “最近不是快科举了嘛,这诸地的学子们,都来京城跳龙门,可是这龙门还没跳呢,龙门阵倒是摆上了,万岁爷和诸部大臣们啊,都被骂啦,如今朝堂也安静了不少,诸位大臣的心思,我们也都不知道了,您帮着扫听扫听,可记住啦。”

    “什么事儿啊?国家不是打完仗了吗?”

    “呦,丁大哥这话问的,人家哪知道啊?我也只是这么一说,丁大哥想着点就是了。”因为距离太近,春熙觉得很不好意思,脸上都羞红了,眼神一瞟再一瞟,要多妩媚有多妩媚。

    老丁一见这气氛又不正常了,连忙一拽儿子,一起抱拳施礼,转身离开。

    一路上,老丁的脑子里哗啦,哗啦地响着,杨春今天威逼利诱地交办了四件事儿,前三件属于正常的公私业务,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关键的就是这第四件,挑松衣服?

    洪承畴老丁了解,可是一个没钱地大人,要是因为没钱打点宫里头,从而得罪了杨春,这话是说的过去地。

    但老丁更清楚,杨春并不是一个太抠门儿、太小心眼儿的太监,每年这京城四家洗衣行的孝敬,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并且孙诚的夫人家,是国丈皇商,在京城还留有一些门面房经营,也都是杨春出面帮着打理,每年当掌柜的薪水就更是一笔大财。

    今天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因为是战事刚停,在战时出台的规矩还在执行。

    很多东西都是由军界按定量原则,配给发放的。支取用度,都要前后销账。

    杨春送他的一口袋贡品桂花,如果没人用,是应该上交回去的,转手就送过来,可见杨春地手是比较松的一位。

    包括下面的徒弟也是这样,春熙吃不了的红薯,也送给儿子了。再加上洪承畴穷地连朝服也只有三件,杨春自己不也认可洪承畴确实比较穷的说法嘛。

    由此可见,洪承畴并没有得罪杨春。从老丁的专业眼光来看,挑松了线头地衣服,磨损程度会加快,量体裁衣,量体裁衣,合身的衣服不仅仅为了美观,还是为了耐用。

    洪大人对自己的朝服是非常仔细的,有一次后襟上面落了一块黑灰,特意让福伯把老丁叫过去,当着面用绒线毛巾,沾水给蹭了下去。

    如果洪大人的朝服破了,按洪大人的秉性,可要多心疼啊!想到这里,老丁脑子中突然灵光一现,如若是朝服破损,洪承畴一定会寻人补救,或者只好忍痛花钱重新置办一件,但这银子的出处就出现问题。

    老洪的工资不少,但老婆孩子老母亲一大家子人都靠这点工资生活,就显得拮据了不少。

    所以,洪承畴有没有做新衣服的闲钱,真的很难讲。而在这时候,如果有人适时出现,送一块上好料子,估计洪承畴是会收下的。

    可如果这料子是贡品的份额中挪出来的,那洪承畴不就成了违反‘战时配给制’的典型了吗?

    老丁吓得一哆嗦,接着又是一哆嗦,他不敢再想下去了,连忙把眼睛一闭,逃避了这个叫他又爱又恨又舍不得的世界。

    开春的北京城的清晨,安安静静,甚至连午门那边都非常安静1/2|跳至!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