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东江收官…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九章:东江收官…2 (第3/3页)



    现在是又一个25天后。

    两匹骏马,穿行在无边的旷野上,在这片广袤的雪原上,山峦、冰河、城镇、兵营,都只是一些点缀,战马快速平稳的疾驰,远远望去,两道均匀半透的雪影,滚滚飘扬。

    来的近了,三江口城楼上的瞭望哨,从千里镜中看清楚了马上的健儿,是多尔衮和鳌拜。小校赶紧转身,抱住一根木质的滑杆,哧溜就滑到了城下。尽管天冷,小校的手上身上,依然因为快速摩擦而**辣的疼。小校不顾身体上的痛苦,一边甩着手,一边跑到城墙内侧的一个小棚屋中,这里是帅帐,简陋却富有效率。

    “多尔衮和鳌拜?只他们俩个?”

    说话人,是斜躺在床榻上的耿仲明,他肩膀的伤口还没好,所以穿着戎常服。

    “嗤,”顶盔戴甲的刘二爷一声冷笑:“小十四就是这么个人,总觉得自己是英雄豪杰,这是在学关老爷,跟咱爷们玩单刀赴会哪!”

    “他娘的,整队出营,杀了他们两个兔崽子!”李觉,右臂基本废了,左脚倒还好,但因为凤坪道被抢,自然最想杀人。

    “不忙,不忙,近日来看,后金已经没有余力,这次来一定是有事情商量,先听听再说。”

    “承禄说的对…”

    不提他们开始推演谈判问答,先说城外。多尔衮端坐马上,眯缝着眼睛看着天际,他正在想心事。

    冬日的旷野,就像额娘的石碑,冰冷苍白。映在梦境里,世界变得透明起来,流水、鸟啼,甚至连心情都统统的通透茫然,一如与她的第一次相见。

    见面前,本没有什么想法,无非是按照规矩去拜见汗妃,可谁能想到,见面后,心境就不再平复,同她一起默默对视,清淡着笑容,温馨的沉默,似乎什么都说了,似乎什么都明了,千言万语,都在那最后的回眸。

    过往的日子,就这样变成一幅幅的画面,或快或慢的将几十年的人生,如雪花一样涌来。

    嘟,嘟,嘟,是一旁的鳌拜,正在不安分的用铁剑敲打着马鞍,这是昨日赏赐他的,之前供奉在福陵之中,是大汗生前使用的,重达30斤,只有鳌拜这样的勇士才耍的开,只有鳌拜这样的死士才配得上。

    多尔衮转头微微一笑,安抚下鳌拜的烦躁,城里还没有出来人,他依然可以趁机想点心事。

    如果天地间,就剩下她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美?斜阳在天,飞鸟经云,淡灰色的世界里,有座青濛濛的远山,还有一条大河,曲折蜿蜒,向着远方延伸,似乎不再有尽头。远方孤零零的城下,那一抹唯一的红色就是她,好像一团火焰,被微风吹着,吹着,直到那些记忆的碎片变成一片巨石。挡在了他和她之间,美人的眼泪,英雄的长叹,都在这天地间消散,散的好快,散的心好痛!

    嗒、嗒、嗒,听马蹄声,他们来了四个人,谁呢?毛承禄、耿仲明、刘兴祚、当然还有李觉。喔,身边的鳌拜又开始烦躁了。

    “鳌拜,”多尔衮开口安抚鳌拜,“听说过‘坦步葱雪,咫尺龙沙’这句话吗?”

    “没有!”鳌拜将目光从来人的方向转移开,看着多尔衮的目光中,充满了盲目崇拜。

    “呵呵,没关系,一会儿我让他们告诉你!”

    轻笑着说完,多尔衮一带马,同鳌拜并肩伫立,平静地注视着正在走近的四人。

    恰到好处的风,恰到好处的吹起,风雪不大,却渲染起肃杀的气氛。李觉、耿仲明虽然都带伤而来,却神情庄重尽显军人风采;刘兴祚明光亮银铠,英武不凡;毛承禄一身大红色戎常服,未着甲胄,彰显儒雅风度。再加上俊朗飒爽的多尔衮,和粗豪威武的鳌拜,六个人傲雪傲风,尽放出天地豪情。

    “将军此来,有何见教?”毛。

    “岂敢岂敢,本王只是昨夜读到一首诗,想过来说与小毛帅听哩!”

    “…”

    毛承禄没接口,只是笑着,他注意到鳌拜马上横着的那把铁剑,他听父帅说起过,30斤重的铁剑,不愧他们的第一勇士。他也看出来,多尔衮今天没带穆刀,而是配着他们后金自己的腰刀。他还清楚的感受到,多尔衮语中的‘小毛帅’,包含了些许的戏谑之意。既然如此,索性等对方自行接下去。

    眼见毛承禄的反映,如此平静,多尔衮也不由得佩服地点了一下头,然后曼声念道: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哦,”毛承禄暗暗道声侥幸!“此乃太白佳作,其中龙沙二字,出于《后汉书.班固传》‘坦步葱雪,咫尺龙沙’,此情此景,倒也合乎你我六人的心境!”

    “哈哈,不愧是东江少帅,乃文乃武!本王果然没有问错人!”

    “多谢将军夸赞!承禄亦佩服将军,乃当世俊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毛承禄的话语,是一种保留对方尊严的劝降,这番情怀,多尔衮心中感动,语气中也多了几分恳切。

    “禄帅当知晓的,本王情愿战死沙场,也不愿眼见祖宗基业,一步一步的垮下去,一点一点的丢光。”

    “将军心意,在下清楚。但留存祖业,当别有他途。”

    “呵呵,是以今日赴会,特拜托禄帅一件事:自古只有族兴族隐,而绝无湮灭之可能。还望大明能善待我满家儿女!亦莫再追究满蒙联姻之旧事!”

    “这自然毫无问题,本帅担下了。只是,将军人才难得,为何非要…”

    “哈哈哈,既然明了本王心境,又何必再劝?孤现在,乃是大清摄政,权代掌理。逢国难,君死社稷,谓为大义也!禄帅熟读经史,自当清楚!鳌拜!”

    说道这里,多尔衮不再理会明军诸将,招呼一声鳌拜,返身便走,行出十几步之后,多尔衮猛一勒缰绳,骏马人立长嘶,顶天立地!马上回身抱拳,朗声说道:

    “福陵是否周全,本无所谓,今日多尔衮,只为活人而战!禄帅天地英才,多谢了。”

    …

    旷野上的太阳,似乎永远是斜阳,只是按照东西的方位来划分夕阳与朝阳。多尔衮表明心迹的时候是朝阳,当多尔衮带着鳌拜,率领五百名自愿蹈死的正白旗骑兵,朝着三江口城墙冲来的时候,挂在旷野西天边际的一抹斜阳,血一般殷红。

    在斜阳之下的旷野之中,三江口的城池略显孤单。当是时,霞光斜照,瑞雪映天,无限风光之中,一身儒生打扮的毛承禄,长身玉立在城头,背衬着碧空如洗的高大身形,更加伟岸且令人神往,眼望着城下孤军,自城上飘下来毛承禄的轻轻一叹:

    “满清的英雄一代,没了!”

    ……

    注:将敌人塑造成愚蠢典范的作者,其实是在诋毁自身,很难相信,被一群愚蠢、丑陋、滑稽的敌人所击败过的民族,可该有多么不堪!

    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应该建立在尊重敌人的基础上!【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